中國企業跨國投資的輝煌與坎坷

Jan05
  跨國投資失敗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居於首位的原因是公司本身存在管理缺陷和漏洞。中國企業在跨國並購中,麵臨的最大環境風險就是東道國的政治風險以及法律風險。

  對外投資千帆競渡

  到2003年年底,經國家批準或備案的我國境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占全球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0.45%,境外企業資產總額1442億美元,就業人數19.5萬人(中方9.4萬人),境外企業利潤122億美元。其中,1999年~2003年的境外投資是前18年的兩倍多。這些境外企業分布在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眾多行業領域。另據中國商務部新聞辦公室2005年2月初發布的統計資料,2004年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額為36.2億美元,到2004年底累計對外投資近370億美元。2004年,流向采礦業的對外投資占52.8%,商務服務業26.5%,製造業13.5%,批發和零售業3%,其他行業4.2%。

  在對外投資中,成功與失敗的案例都有,這為準備“走出去”的企業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教訓。

  海爾:“綠地投資”的先驅

  海爾的發展曆程分為四個階段:1984年~1990年,內向型發展階段;1990年~1996年,出口階段;1996年~1998年,海外投資階段(在印尼等地投資);1999年以後,本土化階段(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投資、設計、生產、銷售)。

  海爾“走出去”靠的是一條漸進式道路,即在逐步取得國內市場領先地位的基礎上,開始推進國際化。1990年,海爾冰箱開始出口德國和美國市場,拉開了海爾產品進入海外市場的序幕。經過九年努力,海爾的營銷國際化取得了豐碩成果:冰箱、冰櫃、空調、洗衣機等出口到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以及歐洲、東南亞、中東、拉美等市場,共87個國家和地區,海爾的冰箱、空調、洗衣機的生產技術也出口到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南斯拉夫和西班牙等國家,還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南斯拉夫、伊朗和美國等國投資設廠,並逐步推行海外投資的本土化,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典範。 這篇關於中國企業跨國投資的輝煌與坎坷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5日,歸檔到目錄企業戰略
相關的標簽:輝煌 投資 跨國 中國企業 市場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