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和伊利非得倒下一個嗎?

Jan05
  王者天下,是一種思想,也是一種企業理念;幾乎每一個人都想站在別人的肩膀上,都期待“天下侍一人”,幾乎每一個企業都想真正稱霸市場,也都想“市場侍一企”。2005年,中國乳業市場風雲突變,蒙牛與伊利從大草原殺向全國,“三足鼎立”之勢變成“兩強爭霸”。

  蒙牛與伊利從來都不“缺乏”鬥爭,從產品價格到銷售渠道,從營銷手段到公關策略,幾乎在企業經營當中的各個環節都存在著兩者間競爭的烙印。11月16日,北京奧組委宣布伊利成為2008年奧運會乳製品讚助商,與此同時,蒙牛副總裁孫先紅向媒體痛訴伊利毀約,並大呼“被耍”,蒙牛與伊利之間的鬥爭進一步升級,頗有些“明火執仗”的味道。二者間的鬥爭,到底是為了什麽,難道真是妄圖“王者天下”嗎?難道蒙牛和伊利非得倒下一個嗎?

  進入21世紀,中國乳品業進入了相對快速發展時期,在市場環境的作用下,國內乳品行業不自覺的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洗牌,在價格與品牌的雙重較量下,眾多實力較小的企業不是宣布破產,就是被“大魚”所吞噬。正是在這樣的市場環境當中,來自大草原的蒙牛和伊利,憑借著自己獨有的資源實力和品牌實力鑄就了2005年“兩強爭霸”的乳品市場格局。當今的國內乳品市場,蒙牛與伊利當屬第一陣營,上海光明、北京三元、河北三鹿應屬第二陣營,而一些區域性品牌如:完達山、龍丹、恒康等則屬於第三陣營。其中,在液態奶市場,伊利和蒙牛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

  就是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蒙牛和伊利在乳品市場當中的競爭顯得愈發激烈。兩隻大鱷從液態奶市場打到酸奶市場,從奶源爭奪到銷售渠道的控製,從“超級女聲”到“北京奧運讚助商”,兩者是各顯其能,公關手段、營銷策略甚至是政治權術在“兩強爭霸”當中表演的是淋漓盡致。

  然而,就在這種市場“繁榮”的局麵下卻隱藏著巨大的憂患:一方麵,蒙牛和伊利所占據優勢的常溫奶市場,正遭受著“保鮮奶”和“還原奶”的挑戰,對於眾多消費者而言,“還原奶”對其是毫無誘惑力的,試想誰願意花高價錢買一杯衝了水的奶粉哪?而保鮮奶的開發和銷售則會遭受更多的市場約束,單以產品遠程配送來說,就很難保證“保鮮奶”的質量;另一方麵,國際乳品企業在國內液態奶市場競爭屢試屢敗的情況下,開始逐漸退出這一利潤相對低下的市場領域,轉而投向奶粉、乳酸菌等高端乳品領域,其強大的資金、技術實力給國內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同時,近幾年的奶源爭奪使得奶源相對過剩,大量的原奶被倒入水溝,奶農的利益得不到根本的保障就會動搖國內乳業的根基。就是在這種“內憂外患”的社會背景下,以“草原雙雄”為代表的國內乳品企業卻大打出手、互相攻擊,競爭隻不過是兩者為了爭奪短暫經濟利益的一種“合理解釋”罷了。 這篇關於蒙牛和伊利非得倒下一個嗎?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5日,歸檔到目錄企業戰略
相關的標簽:一個 市場 伊利 蒙牛 CD EF AB i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