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否定後表揚為何更高興?

Jan05
  有一幢宿舍樓的後麵,停放著一部爛汽車,大院裏的孩子們每天晚上放學後出來玩,他們攀上車廂,在上麵蹦跳打鬧,喧嘩的吵鬧聲使住戶無法好好休息,在屢禁不止的情況下,一位老人想出一個辦法。這天,他對小孩子們說:“小朋友們,今天你們比賽,蹦得最響的獎玩具手槍一支。”小孩子們很高興,爭相蹦跳,優者果然得獎。次日,老人又來到車前,說:“今天繼續比賽,獎品是兩粒奶糖。”小孩們見獎品直線下跌,紛紛不悅,無人賣力蹦跳,聲音稀疏而弱小。第三天,老人又對孩子們說:“今天獎品是兩粒花生米。”小孩們紛紛下汽車:“不蹦了,不蹦了,真沒有意思。回家看電視去。”

  這是一則十分有趣的故事。生活中常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正麵進攻”難以奏效,“曲線”方能“救國”。

  老人開始對孩子們的獎勵,實際上是表現了對孩子們蹦跳行為的讚揚,刺激了孩子們繼續蹦的熱情。之後逐漸減少這種認可與獎勵,孩子們當然會越來越不高興,也就沒有了行為的情緒。

  這個故事裏其實包含了一個非常普遍的社會心理學原理。在社會心理學中,有一個“人際吸引的增減原則”,其大意是:人們最喜歡那些對自己的喜歡、獎勵、讚揚不斷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歡對自己的喜歡、獎勵、讚揚顯得不斷減少的人或物。

  小剛大學畢業後分到一個單位工作,剛一進單位,他決心好好地積極表現一番,以給領導和同事們留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於是,他每天提前到單位打水掃地,節假日主動要求加班,領導布置的任務有些他明明有很大困難,也硬著頭皮一概承攔下來。

  本來,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青年人積極表現一下自我是無可厚非的,但問題是小剛此時的表現與其真正的思想覺悟、為人處世的態度和模式相差很遠,夾雜著“過分表演”的成分。因而就難以有長久的堅持性。沒過多久,小剛水也不打了,地也不掃了,還經常遲到,對領導布置的任務更是挑肥揀瘦。結果,領導和同事們對他的印象由好轉壞,甚至比那些開始來的時候表現不佳的青年所持的印象還不好。因為大家對他已有了一個“高期待、高標準”,另外,大家認為他剛開始的時候是“假裝”,而“誠實”是我們社會評定一個人的“核心品質”。 這篇關於先否定後表揚為何更高興?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5日,歸檔到目錄企業管理學
相關的標簽:高興 為何 否定 喜歡 別人 自己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