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理大財若烹小鮮

Jan08

投資理財:理大財若烹小鮮

前段時間,一部名為《廚子當官》的電視劇在各地電視台熱播。著名演員李保田所扮演的禦廚,全是用炒菜、做飯的招數來審堂斷案。盡管這是一部喜劇,其中不乏幽默、搞笑的情節;盡管這是文藝作品,會有誇張與虛構的成分;但我們依然感受到了真實,因為兩者之間很多道理是相通的。

無怪乎老子會在《道德經》裏寫到“治大國若烹小鮮”。治理國家跟炒菜的道理都是一樣的。兩者都要掌握火候,都講求佐料放得要適量。比如前不久的匯率製度調整,什麽時候政策出台,升值幅度有多大;不正像什麽時候出鍋,鹽放多少嘛。

其實,世界上很多事情都與炒菜、做飯有異曲同工之妙,例如投資理財。同樣可以說,“理大財若烹小鮮”。

我們經常聽到“炒股”、“炒匯”、“炒樓”等詞匯。當然,其中的“炒”源自廚藝,是關於炒菜的相似性的一種形象的類比。短時間內,借助熱油和鍋的高溫就可以把很多原料變成一道美味的菜肴。上麵這些理財術語所表達的,也是如此:短期內倒一次手,就已是收益頗豐。這一切靠的是股市、匯市、樓市等的高溫利好,需求的趨旺。熊市漫漫的時候,溫度不夠,菜又如何能炒得熟呢?當然,話說回來,僅以“炒股”、“炒匯”等來代表或代替投資,又是非常片麵的;這樣隻是強調了短期性和投機性,而忽視了其它。大家都知道,炒不過是廚師的一項基本功。要喝到可口的靚湯,必須用砂鍋在小火上慢慢地煲;要吃到鮮嫩滑軟的肉,就得長時間的燉。同樣,想克服短線投資的高風險,就必須風物長宜放眼量,一點一點“煲”出高收益來。

一名好的廚師,首先要能燒出一手好菜來,而達到這一點要掌握很多技巧,如調料的用量、火候、什麽時候出鍋等等。其次,要有自己的特長,同時還得學會很多種做法,以滿足不同客人的不同口味。再次,還要有營養學方麵的知識,懂得葷素搭配的原則,做到膳食平衡。對財富的打理,差不多也是同樣的道理。小說《美食家》的作者陸文夫先生有個獨特的見解:做菜最重要的既非刀功,也不是火候,而是放鹽。無論再好的菜肴,若不放鹽,則食如無味;若鹽放得太多,同樣難以下咽。這足以說明調料用量的重要性。 這篇關於投資理財:理大財若烹小鮮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投資理財
相關的標簽: 投資 同樣 時候 可能 理財 平衡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