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小攤販如何變億萬富翁

Jan04

  “講究以誠為本的商業道德,練就該出手時就出手的經營膽略,是我經商創業20年來總結的經驗,也是我事業騰飛的兩隻翅膀。”邊城商貿大廈女董事長劉萍如是說。

  一副窈窕瘦小的身材,一副咖啡色的眼鏡,一臉略帶稚氣的平和神態,一口帶著四川口音的慢聲細語,若不是事先看過她的有關創業材料,筆者真不敢相信,眼前這個文靜的小女子竟然是一個在邊城赫赫有名的企業家。悉數劉萍20年商場的風雨曆程,還要從她單身獨闖新疆說起。

  1984年農曆正月初五,當許多人家還沉浸在訪親拜友的春節歡樂氣氛中時,在四川南充的一個村頭,17歲的女高中畢業生劉萍一步三回頭地向不斷流淚的父母揮手告別。家裏實在太窮,高考落榜失意的她不忍心再讓年近花甲的父母借債供她複讀,聽說新疆地廣人稀,錢好掙,便不顧父母的再三勸阻,懷揣著從親友家借來的2000元錢,毅然踏上了西去的列車,八千裏之外的新疆是她遙遠的致富夢境。

  走出烏魯木齊火車站,劉萍一身藍棉衣肩扛鋪蓋卷的形象,連旅店拉客女都拋來鄙夷不屑的眼光。繁華的烏魯木齊沒有像她這樣貧窮“盲流”的立足之地,舉目無親的劉萍隻好連夜搭車趕往石河子,投奔一個遠房親戚表舅。但在石河子轉悠了6天,卻找不到賺錢的合適生意,她不願拖累表舅,不顧表舅母的再三勸阻,又獨自向西行200多公裏,來到邊陲小城博樂,好歹落下了腳,做起了擺地攤生意。

  缺少資金的劉萍懂得集腋成裘的道理。她也隻能從販賣小東西起步,賣撥浪鼓、頭花、耳環、鑰匙鏈、打火機、塑料小玩具等,雖然每件隻能掙一角錢左右,但她決不放過任何一次細微的賺錢機會。在別人滿口“盲流”“無業遊民”“四川災民”的譏諷聲中,在被別人以“妨礙交通”“影響市容”為借口的隨意驅趕中,劉萍牢記“和氣生財”的古訓,學會了忍讓和寬容,以誠相待,童叟無欺。她敦厚誠實的人品逐漸得到當地人的認可,買她東西的人越來越多起來。就是靠著這一分利的積攢,第一年她居然賺了9千元。

  初次經商的小小成功,激勵起了劉萍圖謀發展的壯誌,她不甘心再在地處邊陲的小城裏擺地攤賺小錢。入疆的第二年秋天,她懷揣兩萬元血汗錢,闖入了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學著其他老鄉做商品批發生意,卻不曾想栽了個大跟頭。那年秋末,她從南方服裝商手裏批購了300件羽絨服運到烏魯木齊,但因缺乏服裝商品質量鑒別意識和經驗,之後被人發現絨服的內裏以次充好,一番辛苦折騰不算,用心血掙來的一萬多元全賠了進去。劉萍為此大哭了一場。但她並沒有從此一蹶不振,而是從失敗中吸取了教訓,做生意時不僅要考察對方的商德,對商品的質量也要格外重視起來,對選購商品品種也分外慎重。 

 幾年的觀察思考,幾年的商品更換,幾年時賺時賠的摸爬滾打,使劉萍不僅積累了數百萬元的生意資本,而且大大開拓了商業眼界,廣交了許多商界朋友,豐富了經商經驗,為她日後的事業發展築起了一座跳台。其間,劉萍總結的最寶貴的經商經驗就是以誠為本。她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扭轉了某些人頭腦中“無商不奸”的傳統觀念,特別是扭轉了不少新疆人對外地人的不雅偏見。

  對於非常重視資金周轉的商人來說,一般是不願意無償向外借錢的,特別是女商人對金錢摳得更緊。

  但劉萍卻不以此為然,當年擺地攤的艱辛經曆使她對“雪中送炭”一詞情有獨鍾,她把幫人解困作為做人的崇高美德。這些年,凡是向她開口借錢的商界熟人,她總是有求必應,慷慨解囊。 這篇關於劉萍:小攤販如何變億萬富翁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人物傳奇
相關的標簽:劉萍 小攤販 如何 青年創業網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