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亮 企業家流油 百姓不流淚

Jan04
 5月23日,剛剛獲得“中國十大創業領袖”稱號的趙永亮載譽回到內蒙古。在機場,他受到了員工和相關領導的熱烈歡迎。

  作為東達蒙古王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裁,趙永亮曾經當選過“全國新長征突擊手”,並在2005年入圍新財富內地500富人榜。目前,集團所擁有的成員企業涉及羊絨製品加工、路橋建設經營、造紙、商貿、工程建築、房地產開發、生態建設、肉奶牛飼養、絨山羊繁育、乳製品加工、社會服務等若幹領域,有31個之多,總資產20億元。

  掌管著這麽一個大攤子,趙永亮說:“我自己的定位是大海航行者,頭發都熬光了。我出生於1958年,現在像60歲的老頭,還有很多病,沒有多少享受。”

  但最值得他驕傲的是,他把企業辦成了當地農牧業產業化的龍頭。他帶領12萬農牧民用新的方式養羊、養牛、種樹,農牧民大把大把賺錢的同時,沙漠也在成片成片地變綠。“作為企業家,他是在替社會管理財產,因此他要用這份財產幫助更多人致富”。

  帶著羊絨“下海”試水

  趙永亮1990年創業時,已經是鄂爾多斯集團的副總,主要抓羊絨原料的采購,每年經他手批的原料價值有好幾億元。

  每當別人問他為什麽要放著這麽好的差事不幹而去創業時,他總會講這樣一件事。1988年離春節隻有5天的時候,他的奶奶去世了,因為請不到樂隊班子,他便拿出音響,但村裏還沒通電,隻好勉強借用客貨車電瓶的電來放哀樂。那天晚上,他跪在奶奶的靈堂前定下一個奮鬥目標:趙永亮你如果能夠把村裏的電通上了,你就是英雄,如果通不了,你就是狗熊!幾年後,趙永亮下海掙到了第一筆錢3萬元,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給村裏通上了電。

  雖然離開了鄂爾多斯,但趙永亮在羊絨界依然有很大的名氣。那些年正是奸商肆無忌憚地往原絨裏摻雜使假的年代,而趙永亮隻需用手一摸,就知道奸商摻了多少沙子。作為毛紡高級工程師,他曾經編著了中國第一部羊絨方麵的專著《山羊絨毛學》。

  憑借著技能和在羊絨界的聲譽,趙永亮帶著“羊絨”下海了。1991年,他創建了內蒙古東達羊絨製品有限公司,靠著不斷吸收和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和科學的管理經驗,開始在市場上慢慢立足。“東達蒙古王”係列羊絨產品作為國家免檢產品,已經躋身中國紡織行業十大名牌,並成為內蒙古的科技名牌。

  1996年,民營企業的靈活性使得趙永亮的事業上了一個新台階。這年的4月,他正式組建成立了東達蒙古王集團,逐步涉足路橋建設、煤炭開采運銷、造紙、商貿和工程等諸多領域。

  種沙柳讓沙漠長出金子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實際上,一方水土也養了一方企業。綜觀內蒙古的知名企業,無論是蒙牛、伊利、小肥羊還是鄂爾多斯等,無不是在牛和羊身上做文章。

  打出一片天下之後的趙永亮卻和沙柳結下不解之緣。20世紀90年代末,趙永亮開始進軍許多人都感到陌生的沙產業。

  趙永亮的家鄉在沙區,治理沙害的最好辦法就是種沙柳。他告訴記者,作為內蒙古沙區的當家樹種和鄉土樹種,沙柳抗風沙、耐幹旱,但3年必須平茬一次,否則就會枯死,平茬後的沙柳防風固沙效果可提高10倍。過去,由於沙柳隻能發揮生態效益,開發利用方麵幾乎是空白,老百姓種植積極性不高,沙柳越來越少。

  經過專家的試驗論證發現,如果采取新的工藝,沙柳可以作為優質的高級箱板紙原料,而我國高級包裝紙的缺口每年有400萬噸,蒙牛、伊利等企業所需要的包裝紙內蒙古自治區連1/4都滿足不了。對沙柳進行綜合利用可以恢複生態、發展生產,裏麵蘊藏的經濟效益不可小視,趙永亮認定了搞沙產業是一條可以讓沙漠生金子的路。

  1998年,東達蒙古王收購了一家老國企,上了年產50萬噸沙柳製漿造紙項目,並投資7000多萬元在庫布齊沙漠區和鹽灘地開發了兩塊共計150萬畝的沙柳製漿造紙基地,為每年100萬噸的沙柳找到出路。與此同時,當地農民按照訂單林業有了新的收入,變“要我種”為“我要種”,種樹麵積成倍增長。 [Page]

  很多人都稱讚他有氣魄和眼光,趙永亮卻說自己這樣做是因為有雄厚的理論基礎。他一直欣賞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院士1984年提出的沙產業、草產業理論,其核心就是用科學技術經營管理沙漠,用新思維新理念研究和利用沙漠,最終達到變害為利的目的。

  2001年6月,趙永亮驚喜地收到了錢學森親筆簽名的回信。錢老在信中說:“東達蒙古王將林、草、沙三業結合在一起,是在從事一項偉大的事業,是在開創我國西北沙區21世紀的大農業!”

  建起生態扶貧移民新村

  趙永亮不回避自己家鄉的貧窮,“我的家鄉鄂爾多斯達拉特旗鹽店鄉大部分鄉村吃水都相當困難,因為缺水,有的老太太一個月隻洗兩次臉。這些地方生態破壞嚴重,怎麽扶貧都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讓家鄉脫離貧困是趙永亮壓在肩上的重擔。目前,集團最大的動作就是通過產業支撐,將居住在生態環境惡劣的沙區農民整村遷移到生態條件好的土地上。

  有了這個想法後,趙永亮把目光投向生態條件較好的白尼井鎮。從2005年初開始,集團出資6000萬元,采用“無土移民、產業扶貧”的方式,在達拉特旗白尼井鎮黑慶壕村集中建設一個“生態扶貧移民新村”,實施企業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項目,把生態環境惡劣地區的農牧民轉移到“生態扶貧移民新村”。“大約轉移1000戶左右。我們通過截伏流工程,解決移民新村的生活生產用水,給老百姓蓋好房子,再給他們一些發展資金,讓他們加入到集團的產業鏈中”。

  趙永亮表示,今後集團新上項目的總部都將建在扶貧新村。為了保證所需各類人才,集團與內蒙古的一些大、中專院校合資,將在新村新建東達職業技校,建立多元培訓機製,新生畢業後保證就業。

  有人曾經問趙永亮,扶貧是政府的事,你是私營企業,為什麽這樣做?

  他說:“中國的企業家必須具備政治家的素質,必須時刻考慮老百姓、政府。沒有創業的平台就沒有我們的今天,我們要講良心。企業家富得流油,不能讓老百姓流淚啊。”

這篇關於趙永亮 企業家流油 百姓不流淚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人物傳奇
相關的標簽: 青年創業網 趙永亮 企業家流油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