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海燕:中國網絡創業第一紅娘

Jan04

“我從來沒想過能走這麽遠。”在龔海燕的概念裏,創業不是和“世紀佳緣”聯係在一起的,最可能的其實是“開個商店、做個花店或者書吧”。

2003年10月在“一時衝動”下龔海燕注冊了“上海花千樹科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這就是世紀佳緣的前身,而如今其已經是全國最大的婚戀類交友網站,有2700多萬注冊會員,公司辦公室滿牆的甜蜜照片背後是500多萬的成功率。

2003年10月,當時還在複旦大學上研二的龔海燕花1000塊錢注冊了一個網站。

而動機卻是一時意氣,“也是為了解決自己的終身大事”。這年已經28歲的龔海燕,在家人的催促下著急地尋覓意中人,剛剛興起的交友網站成了她的重要渠道。

但在幾個交友網站交了費之後,收到的信息卻五花八門,從筆友到一夜情不一而足。而令她衝動得想做“一個更好網站”,則是另一家有若幹“鑽石王老五”信息的交友網站上,“她發了12封郵件沒有一個回複”;那些所謂的“鑽石王老五”的信息根本不真實,即使有其人人家也沒有征婚需求。而在這家網站客服麵前,龔海燕又變成了“因為別人拒絕了她”而無理取鬧。

“我當時撂下一句狠話,說一定可以做出一個比他們更好的網站。”然而彼時在複旦大學研讀媒介經營學的龔海燕,甚至不知道注冊網站需要有一個域名、需要購買服務器,而最早一版的世紀佳緣頁麵,是她臨時突擊學習了20多天如何製作Frontpage後的成果。

她也不知道隨著網站的擴大,會是這麽燒錢的事情。在網站運營1個月之後,就有會員反映說速度太慢。而購買獨立服務器的錢,龔海燕仍然清晰地記得是“17600元”,但她再沒有錢可以投入這個網站了。

需求在哪裏?龔海燕對此也是渾然無知,“我把當時在同濟大學上學的一個初中女同學的資料掛上去,就算是網站開張了。”世紀佳緣前1000個會員都是這樣靠口口相傳找出來的,甚至龔海燕自己的先生也在其中之列。

即使網站之後已經有了很大影響力,龔海燕也沒明確的打算,隻是“把它作為一個社會實踐”,以便找工作時能夠給自己加分。

然而這種“加分”的想法最終卻適得其反。2005年龔海燕麵臨著就業,但是幾乎所有的麵試機構都提出:要麽關掉網站。也有機構的人說“與其讓別人去做,你幹嘛不自己做呢?”

但時至今日網站依然不賺錢,更何況在2005年?就在這個時候,龔海燕收到一封大洋彼岸來的郵件,一對美國夫婦想用500萬元人民幣收購世紀佳緣。如今回想起來這仍然是個非常大的誘惑,盡管500萬元即使在當時的上海也不過是好地段一套100來平米的房子。龔海燕甚至不敢答應對方當麵談,“我直接把郵件拉進了黑名單。“如果無法抵製誘惑,那就遠離它,不要讓自己有犯錯的機會。”

而在拒絕收購之後不久,龔海燕就碰見了錢永強。錢永強關注到這家創立不足3年的公司,是因為其發現世紀佳緣在上海的一次活動,“排隊長得讓他驚訝”;而在上海金茂約見龔海燕之前,他在世紀佳緣上注冊了一個用戶名,對其流量以及效果進行了測試。“我們談了一個半小時”,不久一筆200萬元的投資就打到了龔海燕的賬上,當時他們之間甚至沒有一紙協議。“錢永強是新東方的老師,我總覺得這樣的人比較靠譜”。此後錢永強又把新東方時期的另兩位同事也拉進了對世紀佳緣的投資中。

這種“無贏利壓力”的狀態,隨著啟明創投的進入而失衡了。

“畢竟VC不是慈善家,也要對他們的投資人負責。”龔海燕說,“有償服務”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世紀佳緣的商業模式,似乎是用戶需求慢慢一步步倒逼出來的。

最初的模式裏,世紀佳緣甚至對用戶的學曆都有要求,後來這一點被認為是“有歧視”之嫌才慢慢取消了。

而如今,一年1000多場次的線下活動也是應會員的要求,在線人數達到7000多人時有人提出來要見麵,“就是把活動的消息往網站上一掛就開始搞”。但當時龔海燕心裏還一直在打退堂鼓,“場地不是談不下來,就是價格高得根本無法接受”,最後活動隻好改期。但即便如此,“如果沒人來,那一場活動我們就要賠將近2萬塊”。因為當時的活動是線上報名、現場收費。 這篇關於龔海燕:中國網絡創業第一紅娘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人物傳奇
相關的標簽:龔海燕 中國網絡 創業 青年創業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