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輸出是荒廢一個人最好的辦法

Jun29

你是這樣的人麽?

沉溺於「輕易獲得高成就感」的事情,比如打遊戲比如等朋友圈的點讚。

隻接收「低信息密度」的信息源。比如不看書,就愛看新聞和八卦。

習慣用「錯位成就感」麻痹自己。比如把自己擅長的和別人不擅長的比,甚至總愛和別人比,沒有內部計分卡,不關心自我成長。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基本上都是信息的投入產出組成的,你看視頻,刷新聞,讀公眾號,都是一種輸入,當你開始輸出的時候,你的投入才會通過大腦的思考和邏輯,內化成對你而言有價值的東西。

因此,不論是打遊戲成癮,還是看電視劇看到瘋魔,在我眼裏,都是一種失控的輸入,是一種零輸出,是一種對生活完全的透支。

最可怕的地方在於,輸出的能力是需要培養和訓練的。就好比我們高中的時候,練作文,你光看範文半點用沒有,必須自己動筆寫才會有提高。

一個人如果很長時間不輸出自己的知識,自然就沒有興趣去做這件事,繼而更加不會鍛煉到這種能力,這樣的惡性循環,就會導致被吸收的知識不斷被遺忘,知識變成廢料。

而這,也是生活中大多數人每天在做的事。想想你上次看的公眾號內容,你還記得多少呢?

但是碎片化的內容也是能夠讓你保持成長的,隻要你這麽做↓

1、先花一點時間,建立自己的知識體係。

把你已經知道的東西梳理一遍。如何梳理呢?以你能夠說出某個知識點的影響因素,以及它對其他事物的影響為準。順著這樣的知識點捋一遍,這個網絡就是你已經構建完成的知識網絡。

2、找到知識網絡的觸點。

亦即自己感興趣的、但尚未進行探索和了解的知識點。

閱讀、學習的時候,有意識地去接觸這些觸點的知識,延展自己的知識網絡。

3、當接觸到一個新的知識點時,先考慮如何將其納入知識體係。

亦即在腦子裏回想你的知識網絡,思考它可以如何跟你已經知道的東西聯係起來。

4、如果找到了對應的點,弄通路徑。

亦即,將這個新的知識點,跟已經知道的某個點之間的路徑,查清楚、弄清楚,將它們連接起來,使這個知識點成為你新的“觸點”,拓展你的思維網絡。

5、檢驗並輸出。

將這兩個點之間的聯係講清楚。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通過口述、寫文章,去教會別人這個知識。或者,在心裏把它講一遍,看是否能夠講得清晰易懂,沒有障礙。隻有能夠輸出的東西,才是真正屬於你的東西。

6、不符合以上方式的內容,果斷舍棄。

如果一個東西無法納入你的認知體係,那說明你現在還不能掌握它,那就果斷放棄,因為它對你來說是沒有價值的,或者說(記憶的)成本是遠高於收益的。

再多談幾點:

1、讀書不用追求“讀完一本書”,而應該追求“從這本書中獲得了什麽東西”。

一本書的內容不可能100%對你有用,其中肯定有你所不感興趣的東西,也有你所無法接受的東西,沒關係,接受你所能接受的即可。不用務求全部讀完。甚至,讀一半,放回去,再跳著讀別的書,也是很好的方式。讀書應該為自己所用,而不是讓自己去遷就它。

2、如何處理微博上、知乎上那些有趣的碎片化知識?

個人建議,最好的方式,是將它們作為起點。如果你覺得一個知識很有趣,就以它為出發點,去探索它背後的原理、背景、應用,去查資料、GOOGLE,順藤摸瓜。這個知識點本身是沒有太大價值的,有價值的是你去探索的過程。你經過探索了解到的東西,才能納入你的知識體係,成為你思維的一部分。

3、以上種種都需要不菲的時間,但學習本就是一件艱難的事情,所以優秀的人永遠是鳳毛麟角,所謂聰明的人,無非他們把走路、等車、休息等更多的時間花在這上麵罷了。再說,學習本身,豈非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這篇關於拒絕輸出是荒廢一個人最好的辦法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6月29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文章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