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Feb19
我有一位中年同事,曾經當過知青,骨子裏都透出一種淡薄悠遠的性情,與眾人迥然不同。我曾經十分驚異他為什麽在這個繁華浮躁的塵世上能夠真正摒棄五光十色的誘惑如閑雲野鶴神定氣閑地生活。直到有一天,他對我講述了他親身經曆的一件往事。
  
  那一年他才十八歲,正在參加一項大型的水利工程建設。他所在的第四排險小組共有六個人。那一天,他們點過炮後,照例躲到一塊大石後麵,一陣巨響之後,大石忽然被震掉了一些碎石。最大的一塊恰好砸到了一個人頭上,那個人當場死了。
  
  他們五個人眼睜睜地看著這個剛才還和他們嬉鬧說笑的年輕人一瞬間便痛苦而迅速地跨過了生死的分水嶺,就這樣消失了思維,語言,生命。
  
  “當時我們都沒有說一句話。”講到這兒,他說。是的,有什麽好說的呢?麵對人人都必須承受卻無法預測的生死大限,又能說些什麽呢?
  
  二十年後,這五個人都依然生活在世上,但是生活的方式卻大相徑庭。一個人按照正常程序娶妻生子吃喝玩樂,那個人的死沒有在他心中激起任何波瀾;一個人通過這個偶然事件看透了事實無常,於是抱定主意及時行樂,終因犯罪而身陷囹圄;另外一個人始終淡忘不掉那個血淋淋的場景,極度擔憂自己會重蹈覆轍,久懼成病;還有一個人從此不願再想那麽多,終日麻麻木木渾渾噩噩地生活著;最後一個人強烈地認識到了生命的有限和可貴,徹悟了許多道理,不再為一些身外之物而困擾,學會了正視生命和珍惜生命,他就是我的同事。
  
  死去的永遠死去了。他拋棄的生命繩索卻引導出五種不同的指向:無視生命,放縱生命,驚恐生命,麻木生命和熱愛生命。一模一樣的同一件事情,為什麽會在五個人心中反射出不同的色澤和道路?
  
  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死去的那個人造就了活著的五個人。然而活著的五個人,卻又分別造就了各自的一個人。一個,是一個。五個,是五個一個。
  
  其實所有的生活曆程和生命表象都有太多的雷同,世界上的人之所以會呈現出如此紛紜的類別和形態,也許隻是因為思想的不同,心靈的異質和靈魂的層次。 這篇關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文章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