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不是壞事,除非它阻礙了行動

Feb19

  思考,從不是一件壞事。但過度的思考,常常很順理成章地成為行動的絆腳石。
  
  什麽樣的讀者來信最讓我哭笑不得,就是“點姐,我打算今晚就開始運動,但是我不知道運動前到底是應該吃個蘋果好,還是喝點酸奶好,另外我去健身房要不要塗個隔離霜啊?一路上有很多灰塵,可是塗了隔離霜之後,會不會把毛孔堵住不能很好的排汗啊?運動完之後是不是要立即洗臉啊?可是洗完臉之後出門會不會被髒空氣吹著了?…..點姐,運動真的好麻煩啊!”
  
  我眼前出現了一個擰巴到眉毛打結的小姑娘,為了以上這些繁瑣的問題,五髒翻江倒海半小時,最終的結果:還是不去運動了。
  
  其實,無論你空腹或飽腹、隔離或裸臉,其帶來的好處、傷害,都無法與實現運動的重要性相比,更何況,如此趨所有利、避所有害的好事兒,又有誰能夠給你足夠權威理想的理論根據呢?
  
  我還曾目睹一位朋友在當當上購書,久久徘徊在5、6本之間無法拿定主意(我保證不是經濟困窘)。她頭頭是道地分析了每本書的優劣,細化到“如果我買了這本,好處是什麽,遺憾是什麽”,等到全部講完之後,手一攤,撇著嘴問我,“我到底買不買了?”……
  
  所以有時我更欣賞做事一根筋的人。每天拿出五成的時間思考就夠了,因為剩下的還要留給行動。這樣的人不會因為聰明而損失慘重。
  
  其實就我的觀察來講,壓根不動腦就撲上去三下五除二的人非常少,反倒是在腦子裏滾來滾去一百遍,分析各種利弊可能,恨不得糾結到吐血前一秒,盼望著一個神明出來說一句,就這麽做吧,我拿繩命給你保證沒問題,然後才肯下手的人,比比皆是。
  
  可是,活了這麽多年,還沒發現“人生壓根沒有任何保證“這回事嗎?
  
  “三思而後行”,到底要思多久?
  
  自從我看到這句話之後,就把它抄了張小紙條,貼在了我家冰箱門上。每天路過,我就要想一想,萬惡的大雙子,你今天想的問題是夠了,可你做的有多少?
  
  坦誠地講,我們從小被教導要做計劃、要走一步看三步的思維模式,真的也是一把雙刃劍。被灌輸的“凡事要三思而後行”、“謹言慎行”,其中的“度”其實非常難以把握。
  
  於是,在每個人長大的過程中就碰上了這一段“成長劇痛期”,我們難以把握所學信條之中的分寸,於是所學所想與現實激烈碰撞帶來了方方麵麵的疼痛。當迷茫的現狀撞上野心勃勃的欲望,疼痛自然更加難耐。
  
  我們很無助地發現,啃書考試的時候,隻要我們把公式都記住了,難題都搞清了,就能考上個差不多的分數;不管多麽另類奇怪的老師,都會信誓旦旦地給你洗腦:隻要你用功,就能考上好大學,就有一個好前途。
  
  可是,當真正走入社會之後,我們麵前所有的洗腦者、同時也是保證者,全都不見了。就連一向苛刻的父母,也柔軟下來,沒有了高考這麽淩冽的人生目標,我們仿佛隻要有一份工作、能生存下去,就不錯。
  
  這時不滿現狀、性格裏願闖愛拚的人,就不免開始變得混沌,我的下一個目標在哪裏?我努力就會有結果麽?幾條看似差不多的路我都想嚐試,但隻能走一條,有誰能夠替我保證我不會後悔?
  
  於是就有了無休止的絞盡腦汁和撓破皮的利弊分析,長此以往,我懷疑人的思維定勢和行為記憶會控製你,在做大事小事之前,都要經曆泥濘掙紮的“思前想後”和自我折磨。
  
  而且,兩種人最極致,一是讀書多的,二是欲望大的。如果你讀書又多,又野心勃勃,那祝你千萬別抑鬱了。
  
  當然抑鬱也是一件好事,不少人從抑鬱的狀態裏走出來之後,都想明白了很多事情。有次我和一位好友在聊起“痛苦的思考”狀態的時候,她說,現在她越來越不願意將自己長久地放置於一種計劃、斟酌、焦慮、不定的狀態裏了,想到什麽,判斷一下就開始著手,其他時候清清淡淡地不讓自己胡思亂想。
  
  “因為我知道,很多事情其實並不需要多麽縝密的思考和斟酌,真的沒那麽嚴重,這隻是我的慣性而已。而且我堅信,憑自己的判斷力和智商,也壓根不會作出多麽離譜的選擇。”
  
  真的,除了升學、擇業、婚姻、育兒幾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您格外操心,謹慎選擇之外,日常生活中究竟有多少事情值得你思前想後,鬱鬱寡歡呢?
  
  世上沒什麽事是被保證的
  
  我感覺自己比以前成熟一些、也更輕鬆一些的一個標誌是,我明白了一件事:nothingisguaranteed.(沒有什麽事是被保證的)。
  
  以前我大多的不爽和恐懼,都來源於對選擇之後未知結局的擔憂,我永遠像一個悔棋不倦、在麻將桌上被人討厭的彈簧手,恨不得來來回回地悔改。我總是希望自己做出最最正確的選擇,絕對不能有誤,這遠遠超出了完美主義的範疇。嘖嘖,完美主義是多麽好聽的一個詞,我隻能是病態到醜陋的完美主義者。
  
  這不僅讓我身邊的人壓力極大,當然折磨自己也更多。但可惜過了很多年之後,我發現如果有對錯之論的話,我該選錯的地方還是選錯了,遺憾的地方也能寫滿一張紙,我並沒有因為自己慎之又慎的神經質,而達到事事完美的皆大歡喜。
  
  反倒是,很多本來說不定可以發出芽的種子,被我在思考之後摒棄了。由於不確定,所以也沒播種。
  
  若現在還能讓神經質的我,再後悔一次,我選擇後悔的是:我為何不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試一下,何苦把“試一下”的時間,都拿來苦思冥想了。
  
  我更有切身體會的是,沒有任何人可以做你的擔保人,除非上帝,因為沒有人能用全視角來展望這個世界,並把未來三五十年間發生的事情提前透露給你。況且,有時保留一點命運留給你的神秘感,也蠻美的。幹嘛非事事都要索要個明白?若真有人能告訴你,你咽氣的時候有幾套房子、有幾個孩子、身邊是誰、有多少票子,你真想知道?
  
  況且,渴望看到確鑿的結局,才肯付出,那和愛情裏麵斤斤計較、衡量再三、看到對方的真心才肯表露真情的自私鬼有什麽區別?你對自己的人生也太不豪爽,太沒誠意了!
  
  老天爺,你啥時候給我一個男朋友,我跟他能不能不離婚?老天爺,我辛辛苦苦複習考研之後能不能在未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老天爺,我天天運動累成狗,半年之後到底能不能瘦十斤?
  
  就想說你一句:任誰都喜歡默默努力,心懷感激的孩子,你這麽不可愛,老天爺憑啥回答你?水還沒到,就問渠能不能成,你不光得罪了老天爺,還違反了自然規律。
  
  所以,先做,別先索要承諾。有一萬個細節決定你是否能如願
  
  日日手捧“思考”聖杯,為求一個完美結局而愁眉苦臉的人,一點也不性感。雖說思考永遠是人最大的優勢和進步的階梯,但過度的思考也是人受困於情緒、招致痛苦的原因。苛刻的思考更會使一個人顯得死板、沉重、了無生趣。
  
  都說用深入的思考來指導行動,是非常明智的事。可當過度自我裹挾的思考,限製了你的行動,就太得不償失了,畢竟,行動隻是開始。
  
  更多決定你是否能成功的因素,存在於行動的每一個細節,隨時借助思考來調整航向、靈活變通,才是更重要的努力。
  
  就好像有人把“領取結婚證”當作完美結局,而有些人卻把“領取結婚證”當作戰戰兢兢的開始。婚姻幸不幸福,不在於你有沒有選擇結婚這件事,而在於你擅不擅於過好婚後的每一天。如果你是個廢物,那麽就算你幹脆不結婚,也有可能是個失意的單身漢。
  
  當我在家裏呆坐十天,也根本想不清楚,應該先去哪個公司實習、嚐試的時候,我灰頭土臉迷茫得想跳樓。但當我最終隨便選了一家,跑去上班的第3天,就遇到了一個碰巧懂行的同事,他跟我聊了一中午之後,就否定了我的另外幾個選擇——比我苦思冥想十天的結果輕鬆多了。
  
  有時,你並不知道自己的哪一份積累,會在哪一個機會上為你爭取致命的優勢;你也根本不知道,在你廣撒網的時候,會撈上來哪一種魚。也許當你真的來到海邊,看到一群一群撈魚的人,然後突然頓悟,不想撈魚了呢。
  
  我在做Queen主義之前,不知道有多糾結。我不確定的問題不比我掉在地上的頭發少。我不確定自己的潛力、不確定有沒有人幫我、我甚至天天想象自己在拚盡全力以後摔得很慘。
  
  但有一天,一個創業做的很棒的朋友,告訴我一句話:這世上真的有些事,是你以現在的視野所看不清楚的,你必須先走兩步。
  
  我現在特別慶幸我的開始,雖然未來仍是一片未知,但我每天的收獲是可以墊底的,誰叫即便走錯路也是滿滿的收獲。
  
  況且,想要真正地解決問題,首先,你得讓問題先真實地暴露出來,而不是永遠停留在設想。
  
  是的,有些事需要先開槍,再瞄準。
  
  作者:餘點 這篇關於思考不是壞事,除非它阻礙了行動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文章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