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經磨礪的靈魂,是沒有深度的

Feb19
1、人生的撕心裂肺,莫過於生離死別。
  
  “我不記得那天晚上是怎麽熬過去的,恐怖的寧靜緩緩包圍,一開始隻是一陣寒意襲來,接著全身上下開始不停地顫抖了起來。當一個人受到太大打擊時,聽說是哭不出來的,那晚我終於明白了。”樸槿惠在他的自傳中,這樣寫到父親刺殺後的感受。讀到它的時候,不知為何,心生痛惜,悲從心湧。
  
  人生的撕心裂肺,莫過於生離死別。一個人,當她親曆過親人永別,那一瞬間,心生麻木的恐懼和寒顫,足以將一個人的意念擊垮。巨大悲痛,悄無聲息,毫無預兆,讓人生命跌入低穀,如同掉入冰窖。萬物天地,寂寥無聲,隻剩得蒼涼,茫然一片。
  
  佛經裏有句話,人生是苦、空、無常。這裏首當其一的苦,大抵亦是災難的一種。自然或者上天在奪走親人生命,抑或財富時,我們唯一能做到是,或許隻能以命運的不可辯駁性去接納它,並通過時間去得到和解。無法抱怨和吭聲,隻能隱忍,這些足夠驗應了人的脆弱和渺小之處。
  
  好在,這些在鍛煉人意誌的同時,亦考驗的人智慧,心性的成熟;經曆無常苦痛後,悲心的增長,感恩,水載萬物的心境。
  
  在得知父親被刺,樸槿惠的第一反應是:“邊境有什麽情況?”這是一句冷靜讓人心顫的話。不難發現,她顯然傳承了父親對待情感的方式,以智靜,隱忍,擔當的態度,對待自己與外界的關係。沒有任何宣泄或流淚的機會。
  
  要知道,她身體始終流淌政治血液,曾經是萬人仰慕的第一公主,卻又因失去雙親成為平民孤兒;有過青瓦台時期的鼎力支持,亦曆經隱居時的眾叛親離……這些特殊的身份和經曆,使得她的命運在曆經悲苦後,更加隱喻非凡。
  
  年輕和智慧,日後漫長生活的責任和擔當,終究抵過情分無常:成為一個是平靜度日的普羅大眾,還是心懷勇敢,慈悲,繼續向前,選擇與意念,往往就在一念之間。但不管如何,生活還得繼續,畢竟弟弟,妹妹尚在人世,親情還有陪伴,及一個不爭的事實:成千上萬的韓國民眾的眼睛凝望著她。
  
  樸槿惠說在曆經苦難時期,看過一副畫,讓她印象深刻,海浪洶湧拍打岩石,仍舊毅然聳立。在她看來,那不過是磨練和痛苦的最好墊腳石。即便外殼海潮洶湧,霹靂衝刷,內核依然堅硬,有力。而人,同樣亦該如此。
  
  2、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中國有句古話,叫上善若水,在樸槿惠身上,我們看到她以水一樣的柔韌,盛載,托舉,飽經苦難後的剛毅與容納。她直麵困境,跨越信心的坡梯,最終成為政壇一顆光耀明星,是韓國民眾心中的一麵旗幟和精神信仰。為此,她個人亦曆經漫長的自我鬥爭,衝破人生黑暗,飛過滄海。破繭成蝶,美麗蛻變。人生就此得到升華。
  
  因為她身份的特殊性,國民對她有愛亦有恨。喜歡她的人,親切稱她樸大姐,不喜歡她的人,說她是‘冰山女王’。而她說,“冰,是堅硬萬倍的水,結水成冰,是一個痛苦而美麗的升華過程。”
  
  “在我最困難的時期,使我重新找回內心平靜的生命燈塔的,是中國著名學者馮友蘭的著作《中國哲學史》。它蘊含了讓我變得正直和戰勝這個混亂世界的智慧和教誨。”或許正是這些書,讓樸槿惠獲得內心寧靜和平和的同時,亦讓她真正探索出人生最重要的意義是什麽。
  
  她始終心懷人生重要價值和核心,並堅持正確的道路:“人生一世,終歸塵土,就算有一百年光陰,也不過曆史長河中的漣漪。因此,人要活得正直和真誠。無論遭受多大考驗,隻要視真誠為道路上的燈塔,絕望也能鍛煉我。”這一段話,更是被無數人傳誦,成為指導。
  
  為此,她在遭遇了政治上的困難與曲折後,內心堅定的信念,來自廣大民眾對她的支持,諸如此類力量和源泉的給予,最終成為韓國第一位女總統:“我沒有家庭,沒有丈夫,沒有兒女,國民就是我的家人,讓大家幸福是我參政的唯一目的。”
  
  或許是骨子裏深受中國儒家思想的影響,在樸槿惠看來,人最偉大意念除了正直,誠懇這些基本“道德”品格之外,還應該有“淨心。”她在一篇隨筆記裏談到:“隻有當他達到“淨心”境界的時候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一心治理國家的政治家也一樣,隻有當他達到“淨心”境界的時候才能履行為民奉獻的職責……不管悲傷還是喜悅,不管職位高低還是身份貴賤,隻要達到“淨心”的境界就可以包容一切、敢挑重任。”
  
  正是這樣的“淨心”讓她在包容,挑起重任的同時,亦無不傳遞出內心的謙卑與感恩之情。
  
  樸槿惠在競選期間,一個細節記憶,讓人深刻:村裏大嬸讓她過去吃一碗麵條,她原本怕打擾大嬸們的歡樂時光,以此為謝拒。沒想到大嬸們一臉失落,最終她同意吃下那碗麵。
  
  臨走時,她說:“謝謝您的招待,可是我現在沒什麽東西能送您當回禮,下次再有機會走這條路,我一定拿些飲料過來見您。”
  
  後來,一位奶奶認出她:“我知道你是誰,和死去的陸女士(樸槿惠母親)長得真像呢,她生前做了太多善事,就算其他人把她忘得一幹二淨,我這個老人家是絕對不會忘記她的。拉電線到這個小鄉村的人是你爸爸吧?”
  
  說完奶奶就從口袋裏拿出了揉成一團的幾張鈔票,要她拿去當零用錢,她婉拒,老奶奶依舊把幾千元鈔票塞到手裏,之後扭頭離開,說,“振作點,往後的日子還很長。”
  
  這樣的舉動和話語,讓樸槿惠眼睛濕潤。為此,我們不難發現她內心的柔軟和慈悲,及心存感恩的大情懷。
  
  一位曆經苦難的女子,人近中年,至雙親離開後,又曆經世事變遷,巨大落差,打擊,辱蔑,背板種種,內心積壓的悲冷,苦痛,世態炎涼,冷暖人情,影響,不可謂不深重。
  
  人往往就是這樣,可以堅韌的如同岩石,亦可以軟弱如同蘆葦。我們所曆經的人世,有這樣的悲痛,絕望,一定亦會有那樣的溫暖和真情。
  
  他們在溫暖人心的同時,亦讓心生更多感觸與力量。而這些力量,正是人在承受各種悲苦之後,不斷向前,勇敢行走的動力與源泉所在。
  
  人生悲坎,絕望,無力在那一刻,被韓國民眾一個舉止,一句話深切點燃,更加升起她對國人的敬重與感激。同樣亦正是這些,使得她在政壇的道路上越走越努力,堅定:“我下定決心要為大韓民國的前途奉獻餘生,即使將來要翻過的山嶺再險惡、再陡峭,我也不再猶豫。”
  
  是的,人活著不是為了證明苦難,而是親曆過黑暗,才配擁有光明。世間所有一切,終究如煙雲消散,唯有人生曆經修煉後的心智與高貴的品格,才是永恒,照亮你不斷前行的燈塔。
  
  3、缺憾是一種常態
  
  所有人生走向或被迫選擇過程中,最大的突破就是認識苦難及它存在的意義,它是磨礪,也是修煉。讓靈魂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滋養與成長。是對自我的挑戰與突破。是洗禮後的重生。
  
  “過去我刻意模仿父母,現在我認為,一個有深度的靈魂,是要遭遇思想的探索和人生的磨礪的。”樸槿惠在長達多年各種境遇及磨礪的錘煉後,終於獲得內心的寧靜與堅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為此,我們看在她臉上看不到任何風霜悲苦刷洗過的跡印。一派的溫雅,淡靜,及堅韌和愛憎分明的處事態度。
  
  鏡頭前的她,微笑始終清淡,不濃不烈,溫熱剛好。她著裝向來幹練質樸,不失考究。
  
  並堅守儒家思想,做到真正,誠懇,利他。一如她在回憶錄中寫到:“不管是在什麽樣的情況下,人一定要正直。如果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不惜危害別人,終究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據說,父親給樸槿惠取名,是希望她如韓國國花木槿花一樣花期長久,美麗,並能用持久溫和的芬芳施惠於人。事實上,她的人生因為種種際遇和被迫選擇,過早結束女子本該享受的花季,但她卻以另外一種人生姿態,以獨特魅力和氣質,讓精神與人格散發馥鬱清香,回贈人生浮世,亦恩澤眾生國民。
  
  “人生最幸福的事,莫過於找到一個好的伴侶相依為命過日子”。這是母親對她的教誨,恐怕她自己亦未曾想到日後會成為“嫁給韓國的女人。”隻是人生太多無常,戲劇從來比現實更殘酷。輪不到假設和如果。
  
  曾國藩在晚年,將他的書房命名為“求闕齋”,據說是,要求自己有缺憾,不要求圓滿。又說,太圓滿就完了,作人做事要留一點缺憾。
  
  樸槿惠亦深知,“缺憾,是一種常態,是理應坦然麵對的存在。”
  
  所以,我們在她的自傳中多少感受到她對缺憾的惜念與感觸:“如果不是母親意外過世,恐怕會一如常人,過著尋常生活,做一個尋常主婦。但那樣的夢想在年輕時就已落幕。偶爾在路上看到結婚生子,牽手散步的老夫妻,那平凡的小小幸福,是多麽地美麗又珍貴。也許是因為自己沒有踏進過那種人生吧,所以感到更加難能可貴。”
  
  作者|蔣嬋琴 這篇關於未經磨礪的靈魂,是沒有深度的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文章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