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想得罪人,那你根本做不成任何事

Feb19
我們身邊都有這樣的“老好人”。TA左右逢源,無論什麽時候都是這樣的:
  
  TA凡事有求必應。在他們的字典裏,沒有“No”這個詞。
  
  哪怕是這個“小忙”會讓TA自己加班加點、效率降低,哪怕TA因為這個“小忙”甚至耽誤了自己的本職工作。
  
  別擔心。他們下次仍然會這麽幹的。
  
  但是,討好別人並不是你的工作目的。想要獲得超乎常人的成就?你得準備好“得罪”一些人。
  
  這些人首先需要搞清楚的問題是:無論你幹什麽,你都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而有時候,“得罪人”卻未必是壞事。
  
  原因有三。
  
  1、這世界上有些事比“別人的感受”更重要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與人友善,被告知保持“親和”是在與人交際中最保險的守則。一般而言,友善的人總是堅持保持現狀,努力地避免改變,以恐給周圍的人造成不安。
  
  然而,這種友善卻常常成為橫亙在一個人擺脫平庸獲得成功道路上的致命阻礙。
  
  成功人士之所以偶爾會像個“混蛋”,是因為他們知道,這世界上有些事情的重要性要遠勝過別人的感受。
  
  正如我們不可能為了照顧當年那些奴隸主們的感受,就不廢除奴隸製。
  
  事實上,如果你需要進行領導、創造,或甚至是改變這個世界,那麽時刻關心周邊人的感受一定會使你寸步難行。
  
  一個無法做出堅決領導決策的人,TA本身也是無法進行領導的。
  
  誠然,擁有左右逢源的生活藝術將使你免於得罪任何人,但這同時也注定:你將得不到任何由衷的欣賞。
  
  當然,這並不是說你變成一個不擇手段的混蛋將使你獲得成功,但是,如果你始終不願意偶爾違背一下別人的意願,那麽,你幾乎就注定與成功無緣了。
  
  2、越有影響力的人越容易招人非議
  
  讓我們舉個“栗子”——如果你是公司老板,那當你某天一不小心偶然向下屬抱怨了一下某個同事,你的話就將可能被他們無限扭曲:
  
  ——我需要同簡談一談,這些銷售數據表明她這個月一定出了什麽差錯。
  
  接下來你就等著別人去演繹和發揮吧:
  
  ——簡麻煩大了。
  
  ——老板不喜歡簡。
  
  ——完了,簡得被炒魷魚了。
  
  最終,你將會被扭曲成一個“有著嚴重性別歧視傾向”的混蛋。
  
  隻要你能影響的人夠多,你就難免會遭人誤會。
  
  事實上,你不可能獲得所有人的理解;你的影響力越大,處在影響邊緣的人對你的了解就越少,他們就越容易對你產生誤會。
  
  現實中,隻要你是一名公眾人物,那麽別人隨便發上一條微博就可以給你招來一堆誤解。
  
  當然,如果你隻是個庸碌無為的人,那麽你就不會有什麽影響力,因此也就不會被誤解乃至汙蔑。
  
  但如果你確實想做成一些成就,那麽無論如何你都不得不麵對誤解,無法避免不小心的激怒他人。
  
  所以如果有人誤會你,你不僅不用委屈,甚至該感到慶幸。
  
  3、就算別人生氣也不代表他就是對的
  
  回想一下你生氣的時候是怎麽樣的——比如開車時遇到別的車擋了你的道,你生氣的時候有多理智?發怒的時候你通常還剩下多少理智?
  
  實際上,怒氣是一種情感反應,而且是特別愚蠢的一種情感反應,它充其量隻是一時衝動。
  
  和其他一時衝動的情感一樣,一個人是否會對某件事感到憤怒,實際上是由他的主觀思想偏好和立場所決定的。
  
  就像有人特別討厭蘋果,另外的人則特別討厭穀歌;有些人可能是右翼分子,而有些人則可能是左翼的;一般來說,你一旦對其中一方表示了欣賞,另一方心中可能就會立刻湧起不滿情緒。
  
  這也就是說:生氣實際上是人們的一種愚蠢的自然情感反應。
  
  這樣我們也就可以得出結論:如果你屈從於其他人的怒火,那麽實際上你是在屈從於人性中最愚蠢的一項天性。
  
  這樣的話,我們還是做個“混蛋”吧,別管他們生不生氣了。
  
  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想與別人的情感產生衝突。我們希望可以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在一百個誇獎的人中間出現一個批判者就會令我們焦躁難安。
  
  然而想做一個“好好先生”的唯一辦法,就是別做任何有重要性的事情。
  
  實際上,你的影響力和你得罪的人數是成正比的,而究竟要如何選擇?這就要看你怎麽判斷了。
  
  假如說你隻是躺在家裏的沙發上看小視頻,你確實不會得罪任何人,但你也並不會造成任何影響;而假如你是個搖滾明星或者正主宰著這個世界,那麽可能有無數人在背後嚼你的舌根。
  
  所以,別總害怕得罪人。你需要做的,隻不過是在真的有必要時,停止一味迎合,偶爾也做一回“混蛋”。 這篇關於如果你不想得罪人,那你根本做不成任何事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文章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