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抱怨,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Feb19

文 | 花江

 

好友夏青的公司來了一位新同事,就坐在她的旁邊。

 

出於對鄰座的禮貌,夏青平時也會對這位新同事多關照一些,你來我往,新同事卻開始展露出愛抱怨的苗頭。工作上遇到一點事情就唉聲歎氣,抱怨這裏不好那裏不好,抱怨自己的工作太多,抱怨領導不公平……有時候下班回家,夏青都還能收到她的抱怨語音。

 

一開始,夏青也會友好地開導她,有時也跟著抱怨幾句,輪番幾次下來,新同事似乎越來越起勁,但夏青卻受不了了。

 

她發現,這種沒有什麽實質意義的抱怨,不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讓自己好好的心情蒙上一片烏雲,原本幹勁十足的一天,在聽完對方的一通抱怨後,變得情緒低落,工作提不起動力。

 

夏青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很容易受到別人情緒的影響,或許對方早就忘了自己說了些什麽,但不良的情緒肯定都被夏青給吸收了,一直在體內循環。

 

夏青告訴我,前段時間她覺得自己就像是個情緒垃圾桶,接收了別人太多的負麵情緒,導致自己過得也很糟。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夏青減少了和新同事的來往,工作之外幾乎不聊其他的話題,兩個人就這麽疏遠了起來。

 

夏青用無不遺憾的語氣說:“真可惜,我以為她會成為我的好朋友,沒想到她那麽陰鬱。”

 

或許不是這位新同事真的陰鬱,隻是因為抱怨已經成為了她的生活常態。

 

 

在我們的生活中,抱怨,其實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之所以有的人分外惹眼,是因為他們的抱怨頻率太高了,一旦你成為他們的可傾訴對象,那麽他的苦水,他的不滿,他的憤怒,都能夠一股腦的傾瀉給你……一次又一次,直到你自己也變得筋疲力盡。

 

 

夏青的故事讓我想起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大學那會兒,我和一個女生關係還算要好,她成績優異,做事幹練,唯一的缺點是愛抱怨,好好的談話,說著說著就變了味道,抱怨父母管太多,抱怨室友太奇葩,抱怨食堂的菜不好吃,抱怨教室沒空調……每天大大小小那麽點事情,好像總有很多能踩到她的雷點。

 

有一次,我和她走在去圖書館的路上,在接了一通室友的電話後,她突然像機關槍一般對我展開抱怨攻勢,逐條細數室友的各大奇葩罪狀,不滿的話劈裏啪啦就向我扔過來,完全不顧我的感受。當時的我感覺自己就像個槍把子,被人架在那裏用子彈掃射,我的內心已然十分反感。為了安撫她的情緒,我盡量忍著,試圖轉移話題,但她依舊不依不撓,抱怨的話沒完沒了地砸過來。

 

走到圖書館門口的時候,我已然頭昏腦漲,有種平白無故被人罵了一頓的憋屈感,她卻沒事人一般依舊正常看書上自習。

 

那次之後,我便和她斷了聯係。

 

後來我從另外的同學那裏得知,這位女生也說了好些抱怨我的話,對我而言,這些都無關緊要了。我不是她的負能量載體,也不是她的槍把子,如果她不能消化自己的消極情緒,注定和誰都無法成為交心好友。

 

作家三毛說過:“偶爾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種情感的宣泄,也無不可,但習慣性的抱怨而不謀求改變,便是不聰明的人了。”

 

 

要給抱怨分類的話,大致可分成兩種,一種是抱怨別人對自己不公平,抱怨別人;另一種是環境不好,抱怨這個環境。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各種各樣的抱怨:

 

“我做了這麽多,憑什麽不給我應得的?”一種自怨自艾下的莫名自負。

 

“為什麽我家這麽拮據,有的人卻可以生來就那麽有錢?”對命運不公總是充滿怨怒。

 

“是他沒有告訴我準確的會議地點,所以我才來晚了。”一味推卸責任,撇清自己。

 

……

 

抱怨無處不在,負能量便長盛不衰。

 

愛抱怨的人,在承受生活壓力方麵的心理能力較弱,他們一旦遇到挫折或者不公平待遇,自信心便容易垮塌,耐性容易耗竭,抱怨是他們減緩內心焦慮的主要方式,也可以視為一種自我保護。

 

愛抱怨的人並不是壞人,他們在別的地方得不到合理的心裏訴求,便想要通過抱怨這種方式,渴望你的理解。

 

抱怨者很想要一個傾訴對象,但卻忽略了情緒的感染性。在聽到抱怨與牢騷時,傾聽者的大腦中很容易出現共鳴,從而導致自己也出現情緒低落的症狀,若長時間暴露在抱怨環境中,傾聽者本身也會陷入意誌消沉、麻木和愚鈍。

 

沒有節製的抱怨隻會生出更多的抱怨,在你周圍形成黑色的怨念牆,自己突破無門,別人避而遠之,給人落下一個性格差、情商低的印象,甚至連自己都討厭自己。而愛抱怨的家庭,極有可能讓自己的孩子也成為負能量王。

 

 

任何抱怨的產生,都會有一個前提,即:我是對的,別人是錯的。當我們想抱怨的時候,都希望有人能知道,要麽說出來讓別人聽,要麽寫出來讓別人看,這樣才會覺得舒暢。

 

然而實際上,就如馬克·鮑爾萊所說,“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對於別人而言根本毫無意義。”沒有人會喜歡聽一遍又一遍的抱怨,這對於任何人都毫無意義。

 

要改變動不動就抱怨的習慣,我們首先需要理解自己,並且必須對抱怨有所了解,雖然愛抱怨真的不是一件好事,但千萬不要自我嫌棄和貶低,承認它,認識它,改變它。

 

1.用“怎樣能”代替“為什麽”

 

在我剛參加工作那會兒,有個帶我的前輩,每接到一個上級布置的任務,都得在嘴上先抱怨一番,說一番“為什麽又是我”這樣的話,然後才去執行,由於嘴上和心裏的雙重抵觸,所以做起事情來總是那麽不清爽不利索。

 

幾年過去了,她依然在那個崗位上,沒有任何變動,不招領導待見,也讓同事覺得難相處。

 

很多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是會問:“為什麽我這麽倒黴”“為什麽我這麽胖”“為什麽我這麽不招人喜歡”……雖然抱怨能夠緩解一時的心理壓力,但對於現實困境來說,實際上起不到任何解決的作用。

 

所以,在問“為什麽”之前,不如想想怎樣才能解決當下的問題,把“為什麽我這麽胖”換成“我怎樣才能不這麽胖”,那得出的結論會則是:控製飲食、保持運動、持之以恒這樣的正麵結論。

 

同時,在人際交往中,用“怎樣能”代替“為什麽”,可以讓傾聽者參與到為你出謀劃策的討論中來,在為你提供建議和改進方式的時候,讓話題在你們之間傳送,從而避免單方麵的負麵情緒輸出。

 

 

2.留心說話的細節

 

想要改變愛抱怨的習慣,必須有意識地控製抱怨的次數,說話前,先在腦海中過濾掉想要抱怨的內容,三思而後開口。很多人心裏想說什麽,隨口就說出來了,美名其曰“性子直”,但其實隻是把你的情緒在嘴上走一下,貪圖一時嘴快而已,讓好端端的聊天變成你一個人的修羅場。

 

同時,注意麵部表情的把控,誰也不喜歡和臉上寫著“怨氣”的人說話,說話時養成微笑的習慣,能夠對心情調節起到一定的正麵作用。

 

3.培養愛好,豐富精神世界

 

俗話說,空桶發出的聲音最響最嘈雜,心中空無一物才會抱怨,人無所信才會孤獨。不斷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當內心世界強大到有能力去抵抗外界的大部分壓力時,便也沒什麽好抱怨的了。

 

很多時候我們心情差,真的隻是因為,我們太閑了。與其沉浸在哀歎中,不如培養一項個人興趣愛好,比如學習一門樂器,全身心投入其中,不僅能夠收獲喜悅與成就感,也能避免因無所事事而導致的思慮過多。

 

 

4.給情緒找個合理的發泄口

 

心中有負麵情緒想要發泄怎麽辦?我有一個未公開的微博小號,每當心情不好的時候便上去發一通牢騷,等過陣子再去看自己發的那些話,張牙舞爪潑婦罵街一般,自己都覺得可笑,何況還說與人聽。

 

保持運動,讓壞情緒在運動中一一潰敗。通過運動,大腦中會分泌一種可以支配的心理和行為的肽類。其中一種叫做“內啡肽”的物質,科學家稱之為“快樂素”,它作用於人體能使人產生愉悅。當你情緒壞心情糟的時候,正確選擇對應的運動項目,能更有效地讓心情好起來。

 

 在所有運動項目中,我個人最喜歡的是遊泳,身體沉浸在水中,感受整個世界的安靜,腦子裏什麽都不想,等從泳池出來,隻覺得神清氣爽,心中的焦慮和壓力就好似被水都衝刷走了一般,蕩然無存。

 

泰戈爾說:“當你沒胃口時,不要抱怨食物。 ”其實所有的抱怨,大抵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世界不會因為你的抱怨而有任何改變,我們能夠做的,隻有改變自己。

 

外部的環境,都是我們自身的投影,隻有當我們把最好的一麵轉向別人的時候,別人好的一麵才會轉向你。

 

不要讓自己成為祥林嫂,也不要讓自己在乎的人做你的情緒垃圾桶。

 

如果肯做出改變,你將永遠是一個值得期待的人。

這篇關於你的抱怨,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文章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