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將迷茫作為逃避的借口

Feb19

  人在職場飄,誰能不迷茫?
  
  迷茫並不可怕,迷茫作為一種宣泄心情的方式,可以平複內心的憂慮,本無可厚非。但是,如果讓迷茫成了自己的口頭禪,成為不努力的借口,甚至衍生成為懶惰,那就成了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最終受傷害的,還是自己。
  
  前幾天我遇到一個年輕人阿賢,他是旅遊管理專業研究生,去年剛畢業,目前在北京一家國企投資公司工作,福利待遇都不錯,工作也不忙,但總是感覺內心很迷茫,甚至感到痛苦。因為這個年輕人並不喜歡手頭的工作,談不上對其有什麽興趣,天天隻是機械地接受領導安排的工作,僅僅憑著基本的責任心去完成。他也不喜歡辦公室裏成天談論是非、說長道短的環境,不知不覺中內心漸漸趨向消極,感覺隻是為了賺取每個月的薪水雨從事著現在的工作。他也想尋找一個能結合自己性格和愛好的職業方向,實際上卻在渾渾噩噩地過日子。他也曾跟同學做過溝通,想看他們怎麽做的,卻發現很多同齡人同樣都處於迷茫期,甚至逐漸在迷茫中迷失自己,徹底走不出來了。
  
  聽完阿賢的描述,我覺得他的這種心理狀態比較有普遍性,因為我聽到很多年輕人有過類似的抱怨。他們仿佛從進入大學就開始迷茫,不清楚將來找什麽工作,而工作幾年後仍然迷茫,此時的迷茫是如何更快地賺到大錢,迷茫儼然成了他們的生活主旋律。
  
  很多人之所以隨隨便便說自己很迷茫,因為迷茫的成本太低了,說得再多也不需要繳稅。所以,很多人在迷茫中學會了抱怨:我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職業!我生不逢時,沒有伯樂!為什麽別人有那麽好的專業?他們多幸運啊;有這麽合自己意的工作!你以為我就不想努力嗎……很明顯,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找不到方向,麗是職業心態出現了問題。
  
  社會在發展,在職業上給每個人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餘地,但也容易導致一些年輕人出現精神渙散和選擇性疲勞。因為選擇像一條河流,它變得越寬,就會有越多的人淹死在裏麵。如果自己分不清什麽事該做,什麽事不該做,糊裏獺塗誤以為完成了重要的事情,消耗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最終卻僅僅得到一絲自我安慰和虛幻的滿足感。當夢醒以後,才發現該做的事一件都沒有做,而自己已疲憊不堪。
  
  就像阿賢現在的狀態,因為迷茫而混沌,因為混沌而徘徊,時間久了,漸漸就會開始沉默和落寞。就像走迷官一樣,因對工作感到了無樂趣,所以想盡快走出去,又把握不好道路的方向,所以感到心裏沒底。最終導致每當他想要努力工作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對自己說:“算了吧,發展方向還沒確定,即使努力了也會白費。”當他消耗了所有的耐性和熱情之後,就隻剩下了純度更高的迷茫,並且還自以為是得認為迷茫的過程是“磨刀不誤砍柴工”,殊不知,很多東西正在和他擦肩而過。
  
  在我看來,迷茫不一定是壞事,至少證明對現狀不滿,想從當前的層次上更上一層樓。但如阿賢這樣的迷茫和表現,卻隻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借口。因為很多入迷茫的時間久了,已經無法說清楚自己為什麽迷茫,分不清楚到底是為職業方向迷茫,還是為將來的生活而迷茫,更不清楚如果自己不努力爭取,好工作從來都不會不請自來。
  
  如果你現在還在感覺迷茫,尋遍了方向依然沒有方向,那可以捫心自問,每一個方向是否都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如果對自己想從事的職業隻是知道一些皮毛,那便不是在選擇,而隻是在敷衍。
  
  如果對當前所有的選擇都不滿意,那請你考慮下自己可以用來憑借的內容是什麽。是高學曆、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還是一些人際溝通的軟實力?如果這些硬件和軟件條件都不具備,幹什麽都不成,而隻會說不甘心和迷茫的話,長此以往,等待你的隻能是更深的迷茫。
  
  可以說,迷茫對於每個人、人生的每個階段來說都是客觀存在的。即使是很成功的人,或已經走在自己夢想道路上的人,一樣會有迷茫、痛苦、猶豫以及懷疑等,他們同樣需要麵對與克服這些負麵情緒。但我們會發現,那些人即使迷茫,即使看不到希望,還是會按照既定的軌道不斷努力。因為他們明白一個道理:存在即合理,自已遇到的任何事情都有助於心靈成長。問題不是關鍵,關鍵是如何麵對問題。很多事情表麵看起來毫無希望,真正做好了每一步,希望會從天而降。
  
  

這篇關於不要將迷茫作為逃避的借口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勵誌文章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