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燁:沒背負十字架 很難取真經

Jan04
  采訪之前,張燁是神秘的。除了就亞洲基金會的相關工作發言,Google裏找不到張燁任何個人信息。低調做事的風格,擋不住張燁身上的神采奕奕。身為亞洲基金會中國首席代表,她必須精通基金會的每一個項目領域,著眼組織的戰略發展,掌控組織的日常運轉,當然最重要的是讓她在亞洲基金會的工作對中國有所幫助。

  我不知道什麽是海歸,我骨子裏還是很中國化的。這和我的經曆有關,我出國不是很長,而且都是陸陸續續的。

  第一次是1984—1985年。當時我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外事局工作。很幸運的,由福特基金會出資,我去美國史密斯女校讀了一年美國研究。史密斯女校是個貴族氣很濃的學校,出了很多社會名流,包括裏根的妻子、肯尼迪的女兒。

  那是我第一次正式去國外學習,Cultureshock(文化衝撞)得非常厲害,以至於我第一學期掙紮得非常痛苦。首先是美國文化那種自我獨立的精神,在學校根本沒人指導,選課通過海報,學分要自己算,賬戶、電話都要自己開,什麽事情都是自己負責。我當時已經30歲了,在國內也已經是副處長,但所有的身份、自尊、地位、社會圈子統統離你而去,天地間就隻剩下你一個人,確實感到失衡。

  而且美國社會是個萬花筒,我們女校是個同性戀集中的地方,那個時候lesbian(女同性戀)這個詞我都沒怎麽聽說過,到了那兒看到她們的親密行為不能接受。我也想想家,但我還是盡量不和中國人紮堆,住在美國人家裏,和美國人交流,第二學期就慢慢適應了,學習也得心應手,全部是A了。

  我們這代人經過上山下鄉,經過文革和改革開放,所以出國不隻是出去鍍金,更融入了很多自己的思考,對國內情況、對從前經驗的反思,也建立了比較的視角。

  回國後我繼續在社科院外事局工作,直至1988年,我被派到福特基金會中國辦事處擔任其首席代表助理。我在福特的工作中後勁不足,總還想學點東西。1991年,我爭取到了去哈佛肯尼迪學院讀MPA的機會,這是我第二次留學。 這篇關於張燁:沒背負十字架 很難取真經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人物傳奇
相關的標簽: 基金會 工作 國人 自己 一個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