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力和謙虛之間把握好尺度,做人不可過於顯示聰明

Jan08
在能力和謙虛之間把握好尺度,做人不可過於顯示聰明

:古今往來,無論是君臣之間,還是普通的人與人之間交往相處,有多少人希望別人把自己心裏的角角落落給猜得一清二楚?其實,這也是做人應把握的一個尺度。

  南朝梁武帝時期,有個寺院與周圍農家發生田地之爭,雙方互不相讓,隻好到官府去打官司。由於寺院的社會地位特殊,有關部門怕承擔責任,最後競將這個案子一直推到皇帝麵前。

  梁武帝草草看後,順手在案卷上批了一個大大的“貞”字,交給有關部門辦理。

  然而,經辦部門卻被皇帝的這個判詞弄得百思不得其解,幾乎問遍了所有的人都得不到一個合理的解釋。

  就在無計可施之時,有人突然想到時任尚書左丞的劉顯。

  在朝廷上下,誰都知道劉顯是滿肚子學問,而且腦子靈活。果然,劉顯不負重望,他看了皇帝的朱批,不假思索地就道出了個中秘密:皇帝的意思是要把田地判給寺院。因為“貞”的繁體字可拆為“與上人”三個字,而“上人”是對僧人的尊稱。

  經辦人員這才恍然大悟,趕忙按皇帝的批示精神辦結了此案。

  劉顯之所以能從一個“貞”字判詞上十分準確地吃透皇帝的用意,是他作為近臣對皇帝的全麵了解。他知道梁武帝不但崇尚佛教,甚至還有過不當皇帝想當和尚的強烈願望,隻是每次舍身都被群臣用不菲的銀兩贖了回來。作為曾是佛門弟子的當朝皇帝,碰上這種事也不便對寺院露骨地袒護,這才在案卷上批了一個“貞”字來暗示。

  然而,當梁武帝知道自己的判詞被劉顯破解之後,滿肚子不高興,一氣之下,便把劉顯尚書左丞的官職擼掉,讓他去地方任職。劉顯從此一蹶不振,直到老去。

  寫到這裏,大家很可能又想到另一個聰明絕頂的人,那就是三國時期被曹操殺了的楊修。

  劉顯與楊修雖然下場不一樣,但都犯了同樣的錯誤——過於聰明。

  梁武帝在學識文才方麵自負清高,無法容忍他人在自己之上,他希望群臣不清楚“貞”的意思,反過來再問他,才能顯示他的水平和地位,樹立他的威信。你劉顯居然在皇帝麵前逞能,讓你永遠離開皇帝,到地方當官該是最好的結局了。

  楊修呢,固然也是能猜透皇帝心思的人,但曹操又是其時罕見的“雄猜王”。這類人,猜忌心是最重的。他們最忌恨的,就是怕別人能猜透自己的心思。聰明反被聰明誤,劉顯與楊修算是曆史上最有名的典型。

  勵誌心得:古今往來,無論是君臣之間,還是普通的人與人之間交往相處,有多少人希望別人把自己心裏的角角落落給猜得一清二楚?其實,這也是做人應把握的一個尺度。

這篇關於在能力和謙虛之間把握好尺度,做人不可過於顯示聰明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事
相關的標簽:尺度 心思 能力 謙虛 聰明 在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