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解厭惡,和睦相處

Jan08
消解厭惡,和睦相處

  常聽音樂的人一般都有派別之分,他們常自詡自己是古典音樂派、爵士音樂派、流行歌曲或民謠派,就好像是政壇上的黨爭,從不輕易越雷池一步。但是經多方調查之後,才明白他們的好惡並非是絕對的。

  讓喜歡古典音樂的人多聽幾次民謠之後,他們往往也會喜歡民謠,這種情況我們稱為"親密效果"。人們對於接觸次數多的事物,都會或多或少地產生親切感,一旦對此事物具有親密的感情,便會逐漸地喜歡它。

  這個道理對人也是一樣的。覺得討厭的人,和他交往一段時日後,也會產生親切感。有一位朋友就善於利用這個法子,他說:"對於討厭的人,我願意和他保持來往,直到喜歡上他為止。"在現在這個社會中,四周都充滿了你不喜歡的人,而這種對象愈多就愈不容易生存。當然,沒有討厭的人最好,所以我們要盡量與人親善,消除他們在我們心中的壞印象。

  "厭惡"並非天生,也非絕對,多半是由於缺乏親切感而引起的,就好像我們進入黑暗的地方,剛開始時會有不安與恐懼感,不久,當眼睛適應之後,不安與恐懼感便會漸漸消逝。相同的道理,對於討厭的人或工作,隻要不斷地接觸,當熟悉對方以後,厭惡的感覺便會逐漸消逝。

  美國心理學家華德遜曾以條件反射為基礎,創立了行為主義的心理學派。他曾經大發豪語:"隻要給我一群小孩,我就能依照大家的願望,把他們塑造成軍人、教師、商人。"

  他的話未免太誇張了,不過,他的方法也有可取之處,至少他能造出懼怕老鼠的貓,也能使一向討厭狗的小孩轉而喜歡狗。

  華德遜所利用的心理學原理,就是先把一個玲瓏可愛的毛皮狗玩具遞給一向討厭狗的孩子玩,待他玩習慣之後,也就是先在心理上適應了以後,再讓他去接觸小狗;不久,再一麵讓他接近大狗,一麵讓大人從旁邊褒獎或鼓勵,結果,這個孩子就會慢慢不畏懼任何狗了。

  目前,臨床心理學的行動治療法也采用此項原理,同樣地,這種方法也能活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裏。

  一個人要想和所有的人都成為親密的朋友,那是不實際的,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們盡量學會和各種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我們就能和更多的人相處得很好。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善於和各種不同性格的人交往,人與人之間就會減少一些疙瘩,大家相處得就會更加融洽,工作起來就能相互協調。

  那麽,我們應該怎樣和不同性格的人相處呢?

  1.要承認差別

  俗話說,花有幾樣紅,人與人不同。認識到這一點,就不會強求別人處處和自己一樣,就可能容忍相互間性格上的差別。不同性格的人之間,就可能會減少一些反感和厭煩情緒。

  2.製造"共鳴"

  共同的興趣和愛好能將人聚集在一起,共同的目標和誌向能使人走到一塊。所以,人與人"合群"與否的關鍵就在於雙方是否能在相同之處產生"共鳴"。在人際交往中,要盡量尋找雙方的共同點,使彼此產生心理上的"共鳴",以減弱影響交際的不利因素,把相互間相左的性格特點放在交際的次要位置,求大同存小異。

  3.對對方感興趣

  要學會真誠地對別人感興趣,要從一些生活小節上表現出對別人的極大熱情和關注。譬如,要留心觀察對方的生活和工作情況,看有無需要幫助的地方;要記住對方的生日,到時去道一聲"祝您生日快樂";對方工作取得了成績或得到了提拔,別忘了道一聲"祝賀";對方遇到不順心的事或有天災人禍,要去表示一下安慰等等。

  4.尊重別人的隱私

  相互尊重中,最重要的含義之一就是尊重對方的人格和權利,維護對方的自主權、獨立權。如果你強烈地感覺到對方有任何心事,哪怕是十分好奇,也有一種非常願意幫助朋友的動機,也不應去打聽對方的這種心事。不要以為朋友這樣的做法便是不信任自己、不願與自己交心。要容忍對方的這種沉默。

  5.多發現別人的優點,取長補短

  急性子的人不要看不慣慢性子的人,要看到慢性子的人考慮問題有時候可能比較周全,特別是幹某種需要耐心的工作,他就很恰當。慢性子的人也不要討厭急性子的人,要看到急性子的人幹事往往不拖拉,很麻利。要多看到別人的優點,注意取長補短,這樣大家不僅能夠和睦相處,相互還會有所補益。


這篇關於消解厭惡,和睦相處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事
相關的標簽:相處 人際 處世 消解厭惡 和睦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