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工資職場新潮流

Jan08

從古至今,掙多少錢一直是很隱諱的話題。但最近一段時間,一種被稱為“曬工資”的現象卻在網絡上悄悄流行開來:一些人把自己的職業、收入和收支情況分門別類地列出來“展示”,有時甚至具體到每天的夥食補貼。很快,這種現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大家紛紛討論:“曬工資”為什麽這麽流行?這裏麵,真的隻是好奇心這麽簡單嗎?
  
  “曬工資”成了流行現象
  
  說起“曬工資”的源頭,很多人認為是去年9月,北京大學副教授、知名電視人阿憶在博客上公布了自己的工資條――每月4000多元。阿憶的本意是為了證明北大教授並非人們想象得那麽富有,但他沒想到,“正名之舉”竟然引起了新一波網絡熱潮。
  筆者幾個月前第一次注意到“曬工資”的帖子,當時的印象是“跟帖真多”。寫這篇稿子前,記者到百度上搜了搜,輸入關鍵詞“工資條”竟搜出了139萬個鏈接,“曬工資”搜出了52.2萬條。其中不少帖子都有很高的點擊率。在天涯社區等網站,類似帖子時常都能積累上百甚至上千的跟帖。同時,搜狐、騰訊等大型網站還推出了專題,搜羅從大學畢業生、消防軍官、國企高管到球星姚明的工資條,集中討論這一現象。
  
  “曬工資”的動機
  
  為什麽要“曬工資”?上述調查顯示,69.2%的人是為了解同行或其他行業的工資情況,18.4%的人是出於好奇,還有5.2%的人是為跳槽做準備。
  在采訪中,專家們也認為“了解情況”是最主要動因。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專家、同康心理工作室的劉寶鋒認為,人的一大特點是社會化,無論做什麽都希望能給自己一個群體性的心理定位,但是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心理和行為模式都趨向多元化,沒有一個可以套用的收入支出或者付出收入標準,因此,人們往往希望通過與旁人的比較得出結論,看自己處於“哪個點”,勞動所得是否合理。但在現實中,不可能有幾百上千人一起互報工資,因此,匿名的網絡就成了一個很好的平台,出現“4000塊一個月能在北京過上怎樣的生活”這樣的帖子就不奇怪了,很多帖子甚至直接把標題寫成“某行業收入大調查”。
  “工資往往代表著社會地位,”上海知音心理谘詢師培訓和心理谘詢機構總督導王裕如表示,人們發布或者關注“曬工資”的帖子,一是為了了解他人,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麵是安撫或者炫耀自己。記者注意到,相關帖子中,發帖的大部分是中等或低收入者,一年幾十萬的比例很小,上百萬的幾乎絕跡。可以說,“炫耀型”占的比例很少。對此,王裕如很幹脆地指出:“高收入者往往不會有這樣的舉動。”在她看來,一些人“曬工資”是覺得收入偏低,需要拿出來進行評估,情緒上也能夠得到暫時的發泄。同時,發帖人往往會從其他人那裏得到安慰。這樣一來,心理上也會更好過一些。
  
  “曬工資”的社會背景
  
  “由於行業不同,都是剛入行的,一個博士可能掙得不如一個中專生”――采訪中,劉寶鋒提到這樣一個觀點:外國的企業收入是通過競爭得出的,標準成熟,但國內很多“優勢企業”缺少這樣的機製,時常出現收入非常高的現象。其實,很多媒體在分析時也提到:“居民收入增速趕不上GDP增速”、“財富分配過度集中”等。劉寶鋒認為,“曬工資”因此暗藏著很多人期望打破壟斷行業優勢的心理。
  前麵提到的調查發現,教育、石油石化、郵政、公務員、銀行職員等5類職業的收入最受關注,此外還有電力、電訊等。有31.9%的人認為收入差距太大,27.5%的人表示“某些職業工資高得讓人無法接受”。劉寶鋒指出,這反映出人們期望通過“曬工資”這樣的行為,造成打破壟斷行業優勢的輿論,促進收入環境的公平化,減少“高速公路收費員月入8000元”這樣的現象。可以說,打聽收入隻是表象,“曬工資”最終曬出的,是人們對分配公平的呼籲。對此,調查中的幾個數字可以佐證:49.7%的人認為“曬工資”是為了讓收入更透明,45.1%的人認為貧富差距加大,“曬工資”能幫大家看清自己的社會地位。
  不過,劉寶鋒也提醒,麵對工資條,大家應該冷靜比較。不同發展水平的城市、不同效益的單位,收入差別是客觀存在的。對此,大家要有明確認識,不要盲目攀比。

這篇關於曬工資職場新潮流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人生隨筆
相關的標簽:工資 職場 新潮流 潮流 從古至今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