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周刊第五期

Jan08
隨筆周刊第五期 33分鍾前

  狂乃是主體精神的張揚,是人自身淋漓充沛的元氣的自然散發。狂人大都高度自信,並且擁有自信的資本,身上也大有一種隻看事實,不問出身的氣質。而妄人呢?則屬於吹脹的一族,他們的“自信”,是建立在於別人比較的基礎之上。逢勝而驕,逢敗而餒,是這些人的典型寫照。

  這篇文章,就有點狂氣。當然啦,在高中,要狂一把還是有一定困難滴,所以我還從沒有看到韓振生在課堂上睡覺。有一天他在語文課上睡覺了,我就放心了,這表示學有餘力,當然要睡覺了。不過說我學英語沒天賦,我可要辯解幾句,想當年俺在初一的時候,*&^&&%¥#@¥%!

  佳作亮相

  勤勞:中國人的宿命

  文/董新新

  也許中國人向來缺乏其他民族所具有的某些優秀的品格,卻惟獨不缺少勤勞。中華民族曆來都是一樣勤勞奮鬥、生生不息的民族,無論是在魯迅所說的“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還是在“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勤勞和貧困一直像黃藤樹纏繞大樹一樣纏繞著中國人。從來都是作為中華民族主體的中國農民,其生存狀況完全如胡風所描繪的:“蚊子似的生活著,糊糊塗塗地生死,亂七八糟地死亡,用自己的血汗自己的生命肥沃了大地,種出食糧,養出畜類,勤勤苦苦地蠕動在自然的暴君和兩隻腳的暴君的威力下麵。”倘若勤勞能換來富有,那麽它就可以被接受,被承認,被肯定。然而中國曆史上的農民們卻沒有這樣幸運,貧困才是他們真正的生活狀況。

  唐代詩人李紳有一首《憫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它所反映的不隻是唐代農民的命運,其實也是幾千年中國農民的命運。中國農民的勤勞是中華民族的性格最典型的體現。

  勤勞,它已經作為一種性格滲透進了中華民族的血液之中,更像一張張標簽,緊緊地貼在大多數中國人的臉上。它所昭示的是生產力水平的落後與人民生活的困苦。勤勞不是我們的驕傲與光榮,而是我們悲哀的宿命。中國人何時才能從這一宿命中解脫出來呢?

  老魏點評:

  這篇文章雖短,卻寫得沉重有力。特別是引用的胡風的話,更是讓人心裏有說不出的滋味。中國人是勤勞的嗎?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懶惰的民族,能偷懶就偷懶,無論貧富,概莫能外,包括我們。

  因此,中國人的勤勞,乃是一種被動的勤勞,是奴隸乃至於奴才的勤勞,一旦有機會做主子,他們的懶惰於對社會財富的浪費,便會到驚人的程度,看看今天的貪官就知曉了。因此,中國人從來沒有從勞動中獲得過快樂,獲得過真正的創造的愉悅。直到現在,我們還生活在一個世界工廠裏,據說每年在深圳,機器要吞掉上萬根指頭。 這篇關於隨筆周刊第五期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麵試技巧
相關的標簽: 隨筆 周刊 第五 33 分鍾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