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商人創業的市場之道

Jan07

  據不完全統計,700多萬溫州人中有200餘萬人活躍在溫州之外的全國各地和世界各國,以精通商業留下口碑,被譽為“中國的猶太人”。

  “溫州人精神”常被概括為四句話,即:白手起家、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闖蕩天下、四海為家的開拓精神;敢於創新、善於創新的創造精神。

  作為溫州商人的代表人物——黃邦謙,林餘存具備了溫州所有商人身上的這種潛質,而且表現得尤為突出。

  黃邦謙:扭住市場的“牛鼻子”

  在京城,談起溫州人黃邦謙,無論是商界的朋友、同行,還是接觸過他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總是會帶著讚許和奇怪兩種看似矛盾的口吻說:他經商辦市場真的很“牛”!黃邦謙經商辦市場,為什麽會辦一個活一個“牛”一個呢?

  穩打穩抓、敢為人先

  1988年,28歲的黃邦謙初涉商海,但那時僅限於承包櫃台,代銷服裝。1991年,機會從天而降——緊靠北京的河北香河有一大宗出口俄羅斯的豬皮服裝業務,由於量大時間緊迫,誰都不敢接手。黃邦謙了解情況後,一口氣將2萬件皮裝業務攬了下來,並以“虛擬經營”的方式將之委托給在京老鄉的40多個加工場。這次大宗外貿業務的成功,增添了他創大業的雄心和豪氣。

  1994年,當他得知外商雲集的北京日壇賓館南樓可以出租的消息,即火速趕往談判,幾個回合下來,他簽下了承包該賓館南樓的合同,創辦了南樓服裝市場(即北京對外東歐國家商務中心市場),吸引了國內100多家經營外貿服裝的廠家和商戶,產品輻射3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國家出口創匯做出了貢獻。

  1998年上半年,當他發現北京大紅門一帶賓館不多,生意往來頻繁的浙江人在這裏吃住不方便時,具有敏銳眼光的他,當年即以500萬元的低成本投入,通過改造集體企業廠房創辦了集吃住和娛樂為一體的大紅門賓館。

  1999年他在分析了北京的市場布局和走向後,和幾個樂清老鄉提出了在豐台區的環球橡膠廠廠區辦市場的構想。一些股東一聽,大呼:“你瘋了,這個地方可是北京政府部門定下來的重點工程外來人口居住點,想改變可能嗎?!”然而黃邦謙不慍不火,說:“隻要我們把科學的數據及充分的理由提出來同有關領導溝通,我想,隻要是開明的領導,是會接納我們的意見的。”2000年9月27日,幾經努力,北京市政府正式發文同意在北京環球橡膠廠廠區辦輕紡市場。當占地2萬平方米的“眾人眾”輕紡市場開業那天,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光英親自為市場題詞,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萬國權和北京市、浙江省的有關領導親臨剪彩。

  這個市場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牛”市場:不僅輻射到東北三省和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等省市、自治區,還吸引了我國香港、台灣以及韓國、俄羅斯、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客商,成為京城最大的服裝麵料專業市場,市場日客流量上萬人次,年成交額達幾十億元,上交稅收幾千萬元。

  此後,黃邦謙帶領“眾人眾”人又相繼創辦了北京亞能鴻業房地產有限公司、北京富邦鴻業科貿有限公司,並將“眾人眾”品牌向浙江、湖北、陝西等省市延伸,創辦了一批投資規模上億元的市場和經濟實體。

  由於黃邦謙業績顯著,他當選為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常務理事和樂清市政協委員。

  “右派”的兒子、年輕的鐵匠

  黃邦謙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黃士華曾是浙江省重點中學樂清中學的教導主任。小時的黃邦謙在校讀書時也很認真,小學畢業考試名列全班第一,可以說是一個很有發展前途的“苗子”。然而由於父親是“右派”的緣故,小學畢業之時,小小年紀的他被迫輟學。後來他所在的長嶠村辦了一所中學,在他人幫助下,他才有了繼續上學的機會。初中畢業後,黃邦謙便又麵臨著失學。當時讀書無用論在全國泛起,作為“右派”的兒子,哪個學校敢接收他呢?
  初中畢業那年,他才17歲,經人介紹去拜師學“打鐵”,當起了年輕的鐵匠。在“叮當”、“叮當”一聲聲脆響中,在天天汗流浹背、一身灰塵中,磨練了他堅強的體魄和毅力。

  黃邦謙不僅會“打鐵”,鍛造螺絲標準件,還會油漆。油漆是粗活,但也是細活,有很多的技術要求。他總是埋頭苦幹,每天回來總是腰酸背痛,漆斑點點。這樣幹了幾個月。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父親黃士華托了全會的福,得到了平反,又在樂清師範學校當起了古典文學教師。這一年,黃邦謙作為家屬臨時工,走進了樂清師範,工作便是油印考卷和有關資料。在黑暗的房間裏,他推去拉來,經常忙得滿頭是汗,最多時一天印幾千張。一天下來,每天他可賺上一二元錢。

  1979年,他和哥哥到條件艱苦的甘肅和青海做油漆活。由於兄弟倆幹活勤快、質量好而且價格適中,使得生意很好,客戶都按先來後到的順序排隊。兄弟倆忙得不可開交,每天能賺上二三十元錢。苦是苦,但數著一張張嶄新的或滿是油膩的人民幣,他們卻有說不出的舒暢。

  談起過去的經曆,黃邦謙說自己很懷念,是那些艱難困苦的經曆,使他對人生、對財富、對友情、對親情等有了更深的理解,使他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有責任感的企業家,近年來黃邦謙在家鄉以及有關地區修橋鋪路、興建學校、抗洪救災、抗擊“非典”、扶貧濟困等社會公益事業中,或慷慨解囊,或奔走呼號,譜出了一曲曲奉獻之歌。

  林餘存:闖蕩市場競風流

  全國商業優秀創業企業家、北京世紀天鼎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林餘存就出生在溫州熱土,多年闖蕩市場的經曆和不斐的成就,證明了他是溫州商人的傑出代表人物之一。

  中學畢業即開始創業

  林餘存

  出生於溫州沿海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983年中學畢業後他即隨享譽全球的章光101集團創始人趙章光先生,開始了企業創辦和集團創建工作。從西子湖畔的事業起步,到進軍河南鄭州建廠,再到北京建立毛發再生精廠,林餘存承擔了許多重要任務,為101事業的奠定基礎和求得更大發展揮灑了辛勤的汗水,體現了過人的膽識和智慧。

  他勤奮好學,謙遜謹慎。在創業起步、發展過程中,他拿到了大學文憑,從一個企業普通的工作人員成長為企業科長、廠長、經理直到集團的黨委副書記、常務副總經理。

  大家說他的路子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作為一個黨務工作和民營企業家,他不計個人得失,親力親為。在他和趙章光總裁的努力下,企業健全了各項管理製度,嚴明了工作紀律,為101集團現代企業製度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為被譽為“東方魔水”的“章光101”毛發再生精獲得奧斯卡發明獎和紐約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等15項國際大獎鋪就了陽光大道。

  正當章光101事業如日中天時,善於思考的林餘存便想到了改造公司閑置的臨街店房開個酒店,這樣既可以擴大集團的經營範圍,增收節支,還可為浙江溫州同鄉提供一個交際聚會之所。拿定主意並獲得集團董事會通過以後,他說幹就幹,積極協調方方麵麵的關係,從運籌、規劃到設計和建築施工,僅8個月,一座裝潢精致可同時容納300餘人就餐的高檔酒店——新粵漁村於1997年元月正式開業了,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程思遠聽了林餘存的創業事跡後,親臨開業典禮,並題詞“大展鴻圖”以表祝賀和鼓勵。

  新粵漁村經營正宗溫州菜和粵菜海鮮,在當時京城餐飲中獨樹一幟,受到了多方好評。他還連續幾年在新奧漁村舉辦溫州同鄉聯誼會,每次都有數百位在不同崗位上做出不凡業績的同鄉參加,體現出了濃濃的鄉情和上進之心。

  自主創業貴在堅持

  為了更好地開拓事業,繼新粵漁村之後,他又創辦了北京南方創業有限公司。
2001年8月,林餘存領銜成立了北京世紀天鼎投資有限公司。2002年5月,林餘存挫敗眾多競爭對手,拿到了崇文區大都市街被譽為“亞洲最長的內聯式商業圈”中的一棟蘇式建築和56個“蒙古包”的使用權和經營權。林餘存和他的投資搭擋們都興奮得睡不著覺。很快,他們投入巨資給這個取名為“世紀天鼎”的麵積達3萬多平方米的品牌服飾市場進行改造裝修,他要在這裏打造成全國品牌服飾的“信息中心、展示中心、貿易中心”。

  然而盡管林餘存和他的投資搭檔進行了精心的謀劃,但是美好的藍圖卻沒有打動品牌客商,他們更多考慮的是進駐一個新商圈必須付出的前期代價。爾後,不願服輸的林餘存等人又多次在北京國際飯店等地舉行了項目推薦會,有關政府部門也出麵為他們做工作,然而效果依然不理想。

  正當林餘存苦思冥想尋找突破口時,一個消息傳來:南中軸路要改造,原天橋周邊的6個商品市場全麵拆遷,上千商戶急需安置。他憑著多年的市場闖蕩直覺,認定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時機。於是他馬上緊急召集股東開會,並將有關情況向崇文區政府匯報,要求及時轉型激活市場,並很快出台了一係列實實在在的優惠政策。

  可是就在大市場即將建成投入使用之際,林餘存遭遇了2003年“非典”在北京的肆虐,麵對上億元的大投資壓力,麵對北京“非典”期間不能舉辦大型活動的壓力,他絞盡腦汁,協調了各種關係,實施特殊時期的“降低規模標準”的緊急招商引資,在短短的兩個月內招進了1300多商戶,並在“非典”警戒期尚未正式結束之時的6月初使世紀天鼎商品交易市場開業,此舉幾乎轟動了北京。

  如今,北京世紀天鼎交易市場已成為全國商業優秀企業,中國商業聯合會會長何濟海還親臨市場,對他的係列舉措表示讚賞,並勉勵他繼續將企業做大做強。最近,林餘存又利用前門大街改造和自己在浙江老鄉中的良好口碑,吸引了上百商戶進駐市場,創辦了世紀天鼎美容美發用品用具城,又創下了“京城第一”。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由於林餘存的突出表現,各種社會榮譽和職務接踵而來:北京市青聯委員、浙江省在京十佳優秀經營者、崇文區政協委員、工商聯常委、全國商業優秀創業企業家…

這篇關於溫州商人創業的市場之道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7日,歸檔到目錄創業故事
相關的標簽:溫州商人創業的市場之道 溫州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