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下海創業故事

Jan07

這個與環境格格不入的商人叫陳延文,北京大陸優力達科貿公司的老板,中國最早專營電子設備用阻容元件的人。此刻,站在天安門廣場,回想起三年來搗騰焰火的付出:近千萬元的資金,公司今年主營業務下滑……他無悔。

“能為北京奧運會、國慶六十周年留下自己的足跡,一輩子活著就沒白走這一遭。”陳延文的解釋,有著北京漢子獨有的曠達。

被逼下海

軍人出身的陳延文怎麽會經商?這還得“感謝”798這個機製不活的軍工老廠。

1980年,從武漢空軍飛行大隊退伍五年的陳延文被分配到軍工大廠798。和其他普通工人一樣,陳延文過著按部就班的生活,直到某天下午,一個“鬼子”的一句話,改變了他後半輩子的人生軌跡。

當時,798廠引進了一條日本村田電子公司的機械化生產線,負責生產線的日本專家公開宣稱:“在未來的中國,所有的電子行業都無法脫離這種電子包裝物。”

很多人都覺得,日本專家不過是在說大話,隻有陳延文留心琢磨起來,還不時向專家討教。到了1989年,陳延文向領導提議:供應科應該向北京市、向全國供應材料,爭取更大的市場。為此,他主動請纓,要來15萬元流動資金,6個人,經營、財務、人事三項權力,成立經營門市部,自負盈虧,每年向供應處上交5萬元。

上半年,門市部虧了5萬元,但陳延文依然積極拓展市場,飛南方、走西部,終於在下半年迎來了好收成。年底算賬,扣除上交的5萬元,全年淨賺3.6元。

賺錢的門市部讓一些人眼紅了,廠裏突然要求調高上交金額,供應處甚至查出了陳延文“五大罪狀”其中竟然包括“出差坐飛機”和“私自買西裝”。

稀奇古怪的罪狀讓陳延文感到惱火:“我有一身本領,何必屈就於此?”被閑置在家的陳延文決心辭職,下海經商。

1995年,陳延文開辦了北京大陸優力達科貿有限公司,注冊資金50萬元,主營早已輕車熟路的電子特種膠紙帶。開業後,依靠過去建立的良好關係,陳延文順利拿下了日本村田公司的獨家代理權,又與台灣的生產廠商達成了合作,初步建立了覆蓋高中低端市場的產品線。

專業性極強的生產流程、技術指標也為這個不被人熟知的市場築起了高牆,使得陳延文的公司能夠在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中順利成長。

陳延文的開局非常理想。80萬元一貨櫃的貨,轉手就能賣到110萬元左右。與台灣方麵的合作采取銷完結賬的方式,幾乎沒有庫存,資金壓力很小,而他迅捷的回款速度,又進一步加深了雙方的信任。第一年,陳延文就做了300多萬元的生意,利潤率超過30%。隨後,公司業績逐年遞增,2003年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2004年更是突破了2000萬元。

異想天開育黑馬

陳延文富了,但富得不滿足。他總想著:人生一世,得留下點什麽。

直到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看著電視直播的陳延文突然“開竅”了。他想起42年前的國慶節,他第一次騎在父親肩膀上,來到天安門廣場。望著天空絢麗的焰火,8歲的他曾問爸爸:“為什麽不打成‘慶祝國慶’的字呢?”

爸爸的回答是:“等你長大了,說不定就能打了。”

陳延文早已長大,但有字的焰火卻沒有出現:2001年沒有,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也沒有。

陳延文決定自己幹。2006年初春,他來到了中國著名的焰火之鄉——瀏陽,開始為他的“異想天開”忙活開來。他興致盎然地走進一家又一家焰火生產企業,訪問一個又一個花炮技師,得到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經過前後三次瀏陽之行,他總算明白:要做能打出字的焰火,傳統技術不行。

此時,軍旅生涯幫了陳延文的忙,他想起了部隊的信號彈!借用電視機像素點成像的原理,將焰火彈經膛壓管按造型發射到空中,不就成了嗎?
2007年7月,陳延文組建了一支二十來號人的“遊擊隊”。這個隊伍既有公司的員工,也有“彈藥”供應廠商的代表,還有臨時雇用的保安。由於沒有燃放證件,陳延文的隊伍不得不和警察在昌平的馬路上,望京的高樓下,朝陽的東壩鄉和崔各莊打起了遊擊。

從案頭設計到產品成型,並達成真正的空中焰火造型效果,難題接踵而至。

“一個月出去十來次,每天下午四五點鍾出發,一般實驗到淩晨一兩點鍾才撤。”研究焰火,沒有測高儀可不行。買不起幾百萬元一個的測高儀,他就把試射點定在北京五環附近的幾棟高樓邊。試射時,專人舉著照相機在樓上拍攝,借大樓測高。為了不擾民,更為了不驚動警察,他又把燃放時間再次推遲……

如何把火藥打在同一高度也是一個難題。瀏陽禮花廠的技術員曾拋下一句話:“火藥在200米的時候跳動五六米很正常,美國、日本都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你別自不量力了。”此後,他又谘詢了信號彈軍工廠的專家,難題依然無解。

然而,陳延文沒有放棄,幸運女神也沒有將他拋棄。一次偶然的試射中,兩枚焰火一高一低,竟然打平了。這個不經意的瞬間讓陳延文找到了答案:關鍵在於發射時彈出的皮塞子!他順藤摸瓜,一舉完成了“焰火膛壓精確發射係統”專利的研究。

此時,陳延文迎來了最關鍵的機會:應奧組委焰火專家趙家玉教授之邀,陳延文見到了北京奧運會以及後來國慶60年慶典焰火表演的總導演蔡國強。陳延文以為,總算要“修成正果”了。

然而,這並不是一次成功的會麵。陳延文在飯局上向蔡國強解釋“膛壓”原理,蔡國強其實根本沒聽懂,更把他的“膛壓”聽成了“彈簧”。看著陳延文一副北京“侃爺”的樣子,蔡國強壓根不相信這樣一個做電子包裝材料的民營企業老板,能搞成外國高科技芯片煙火彈都實現不了的飛躍。

但金子總會發光。在經過幾次公開招標、試射之後,陳延文煙火的表現徹底征服了蔡國強,征服了所有評委。一個個清晰的“奧運五環”、“大腳印”、“60”,得以在北京的天空綻開。

夢想的新開始

為了圓自己的焰火夢,陳延文為研製膛壓發射技術投入1000多萬元。其中,研發、設備、人員工資上投入約300萬元,造各種膛壓炮共用了692萬元。而奧組委隻采用租賃的方式使用他的炮,奧運結束後,陳延文隻收到了一張210萬元的支票。

這篇關於軍人下海創業故事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7日,歸檔到目錄創業故事
相關的標簽:軍人下海創業故事 軍人 創業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