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中,怎麽樣成功把別人嘴堵死?

Feb19

一位媽媽私信我,感覺她和女兒的交流出現了問題。她3歲半的女兒剛上幼兒園,變得異常的乖,乖的把自己所有的委屈吞進肚子裏。非常在意老師的話,有時老師在教育其他小朋友怎麽樣時,會把女兒“順便”教育了。

 

比如,女兒有一天說:媽媽,我的毛衣袖子髒了,今天吃飯時把稀粥灑到桌子上了,我用袖子擦了。

 

媽媽:為啥不和老師說,讓她幫你拿餐巾紙擦一下呢?

 

女兒:我不敢,害怕。

 

媽媽:怕啥呢?媽媽吃飯也會撒到桌子上的。

 

女兒:我們老師不要我們往桌子上灑東西,上次有一個小朋友不喜歡吃青椒,就用勺子舀到外麵去了,老師讓他撿起來吃了,還罵了他。

 

媽媽:那要不要給你兜兜裏裝一些餐巾紙呢?

 

女兒果斷拒絕:不需要,我會很小心的!

 

媽媽很擔心女兒,但也不知道怎麽和女兒溝通,於是求助我。

 


當代人的溝通有一個問題,很多人不具備“雙回路處理”能力,即一方麵要關注對話的內容,另外一方麵要關注對方的情緒。

 

我們往往深陷於對話的內容難以自拔,忽略對方情緒上的細節變化,這樣會逐漸破壞溝通的安全氣氛,結果對方突然中止對話,甚至大吵起來。

 

我們還一頭霧水,繼而驚訝道:“真是莫名其妙,還能不能好好說話!”

 

當女兒說了袖子弄髒一事時,她很誠實,媽媽需要先表揚這種誠實。這並不單純是為了博取女兒的好感,而是為了營造一個安全的溝通氣氛,鼓勵女兒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哪怕她的想法可能有一定爭議,但媽媽都對她坦率直言的品質表示認可。

 

在心理谘詢裏,谘詢師也常使用鼓勵技術,引導來訪者更多地陳述事實。

 

基於對事實的全麵了解,谘詢師才能引導來訪者意識到自身的問題。

 

然而,當代人太急於表達了,他們往往會太快把自己的主觀判斷丟出,忽略對對方情緒的理解和對事實的進一步了解。

 

女兒為什麽不向老師求助?這是個關鍵問題,即便家長第一時間意識到這個問題,但這個問題不要由媽媽來提出,而要讓女兒自己說出。

 

媽媽第一句話應該說:寶貝你很誠實,媽媽不會怪你的!你覺得,下次再遇到稀粥灑到桌子上時,我們該怎麽做才好?

 

其次,當女兒表露出害怕這種情緒時,媽媽給予的建議就應當更柔和一點,否則聽起來就更像一種指令或者是一種威脅。

 

“怕啥呢?媽媽吃飯也會撒到桌子上的”隱含了一層意思,那就是“你不應該害怕,你就應該直接找老師!”

 

又比如領導開完會,講完了自己的構想說:“以上便是我的思路,在座有反對這項計劃的請舉手!”

 

你覺得會有人舉手嗎?

 

這個可以采用自我否定的方式,鼓勵對方提出不同看法。

 

“或許媽媽也不了解你們老師的想法,她為什麽會讓你害怕呢?”

 

在爸爸去哪兒第五季時,陳小春就經常在晚上時,為自己的想法認錯。jasper能擁有自己的獨立意識,這點功不可沒。

 

 

在最後一個問題上,當女兒說出害怕老師的原因時,家長不是要急於建議“那要不要給你兜兜裏裝一些餐巾紙呢?”。這又再次忽視了情緒,而之關注了對話內容。家長真正要著眼的,是女兒這種異常服從的深層原因。

 

首先,要引導女兒思考,老師對青椒小朋友生氣的原因,是因為他故意浪費食物,女兒是無心潑灑,這二者有著本質區別。

 

明確了這一點後,提示女兒,她可能過分解讀了老師行為。接下來,最關鍵的地方就在於,我們要了解女兒這麽做的原因。

 

我覺得,可能老師在教育調皮小朋友的作風有些強勢,這讓女兒感到害怕,所以女兒表現出過度的乖巧,希望獲得老師的認可而增加安全感,可惜老師的注意力大多時候都用在關注負麵事件上。

 

我們可以使用自我暴露式的舉例法,來小心翼翼地提出自己想法。

 

“小時候,我也很害怕老師,我中午睡覺哪怕醒著都不敢睜著眼睛,就怕被老師罵。可能正因為我太乖了,老師反倒沒注意我,總是盯著班上那些調皮的男生。我那時總是想,我不能一直這樣乖啊,也許我該做點什麽讓老師喜歡的事情?”

 

 

這位媽媽應該明白,父母的愛不是為了讓孩子聽命,而是為了讓孩子遠行。

 

家長們總是愛抱怨自己的兒女“青春期逆反”,其實逆反的原因不是一句青春期就可以解釋清楚的。

 

當子女情感豐富到一定程度,感受到外界對話帶給他的情感注入時,他們開始意識到與自己父母的對話是“不安全的”,一方不斷地掩飾、虛偽和欺騙,另一方不斷地命令、指責和自欺欺人。

 

請大家記住一個原則:很多時候溝通,並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為了讓對話的雙方,對這段關係更加滿意和充滿決心;讓雙方都相信在艱難的環境下,對方依舊是最值得依賴的人。

 

 

 

人類在人際關係上有三大絕症:自認為自己很聰明、自認為自己幽默、自認為自己很無辜。

 

其實總結下來就是:我很正確,你們必須聽我的。

 

很多人之所以擅長話題終結,拉遠距離。原因就在於,他們會完全忽略塑造一個安全的溝通情景,毫無顧忌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根本不考慮對方會如何接受這些信息。

 

原本親密無間的關係之所以被斬斷,原因在於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對方應該聽從自己的意見,結果隨著爭論情緒逐漸升溫,原本還算客氣的語氣會變成絕對化的表達,最後大家彼此語言暴力相向,沒有人成為贏家。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我們生活中要時刻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在聽完對方發言後,要請對方進一步闡述事實,表達自己願意聆聽的態度,不要急著給出建議或者結論,那樣會終結話題,情感連接也隨之終結。

 

潛台詞:沒什麽可以討論的,按我說的做就行。

 

(2)言談中,不要流露出“我很正確,你們必須聽我的”這樣的暗示,比如對話中,絕對性和指令性問題太多。

 

“哪會有人不喜歡XX明星,他是一個與世無爭的大孩子!”

 

潛台詞:我非常的喜歡XX,所以你也必須喜歡,不容置疑。

 

(3)輕易把對方劃分到某一群體,給對方製造壓力

 

“凡是三觀端正的人,都會明白,禁槍是一件利國利民的事情。”

 

潛台詞:你要不同意禁槍,說明你三觀不正。  

 

人就像動物一樣,但偵測到環境不安全時,他們會選擇逃跑,或者吹向戰鬥的衝鋒號,那這個時候,人的思維會非常的狹隘,因為他們專注於自我防禦,顧不得其他。

 

隻有塑造安全的聊天環境,思維功能才會重新開始運轉,理性才能回到大腦的製高點。

 

請相信,問題的本質往往不藏在聊天的內容,而在聊天的情感中。


作者:劍聖喵大師 這篇關於聊天中,怎麽樣成功把別人嘴堵死?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世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