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說“改天下次”的時候,你在想什麽

Feb19
作者:路遙非遠

01

周末與朋友逛街,無意中逛到一家服裝店,發現竟是高中同學開的。

多年未見,乍然相逢,隻覺得十分親切。

臨走時同學熱情相邀有空來玩,我亦滿口答應,說好改天再來,回家將此事說給母親聽,母親當即說道:“那你有空就去找她啊。”

我想也不想便開口反駁:“那可算了吧,我跟她以前也沒有多熟啊。人家就是這麽隨口一說,我也就這麽隨口一應,誰還當真啊。”

你怎麽知道別人就是隨便說的,要是人家是真心實意邀請你的呢,你卻拿話敷衍,你虧不虧心?

聽完母親的話,我一時語塞,由於高中時期我和這位同學並未深交,所以我先入為主地認定了她邀我去玩隻是臨別客套,於是我也跟著客套了一句。

所以當我嘴上說著“改天再來”的時候,其實我心裏想的卻是“不會再來了”。

這個認知結果讓我有點心驚,什麽時候開始,我變得這麽心口不一了?什麽時候開始,我將委婉拒絕操縱得如此遊刃有餘了?

什麽時候開始,“改天”“下次”“過兩天”這些表示約定的詞語已然變成了推脫敷衍的代名詞了?

02

隻有我一個人這樣嗎?還是大家都這樣?當我們在說“改天”、“下次”的時候,我們其實是在想什麽?

為了弄清楚以上幾個問題,我開始細致觀察起身邊的人來。

第一個觀察對象很快鎖定為母親。晚上吃飯時母親接了一個電話,通話末尾我如願聽到了自己想聽的內容:“今天我就不去了,改天吧,改天再跟你們一起去玩。”

那麽,這裏的“改天”是在表達什麽?

追問母親後,我得知電話那端原來隻是一個母親朋友的朋友,唯一的交情是曾經一起吃過一頓飯。

這樣的關係,用母親的話說,“根本就不是一路人,怎麽可能一起出去玩。”

所以母親的意思很明顯了,“改天”在這裏表示拒絕,委婉的拒絕。

第二個觀察對象是下班後一起回家的同事,同事在地鐵站碰到了久未見麵的熟人,兩人俱都十分欣喜。

對方邀請同事周末一起吃飯,不巧同事這周要加班,無奈之下隻能商定下次再約。

對方走後我問同事:“你說下次不會是在敷衍吧?”

同事一挑眉:“怎麽可能,她是我十分敬佩的一位學姐,隻是畢業後聯係就斷了。今天好不容易遇上她,我肯定是要去和她見麵的。”

看到同事臉上掩都掩不住的喜悅之色,我明了同事口中的“下次”就真的是下次的意思。

在這裏,“下次”回歸到本源所具有的約定屬性,意味著說者對聽者的承諾。

回家途中看到路邊的碳烤生蠔小攤,我腦中靈光一閃浮現出第三個觀察對象:辦公室的另一位同事周姐。

周姐曾在幾天前的午餐時提及家中的養殖場,大談自家養的生蠔是多麽碩大肥美,並十分豪爽地表示過兩天做好了帶過來給我們吃。這眼看著明天就周五了,不知道是否有得吃?

第二天懷著期盼的心情上了班,望眼欲穿盼到午餐時間——別說生蠔了,周姐碗裏連點肉末都看不見。

第三天,莫不是周姐不小心忘記了?

我決定再等一個星期看看,一個星期眨眼就過去了,依舊沒有看到半點生蠔的影子。但周姐照常和我們說話談笑,麵上並無半點“說話不算話”的尷尬之色。

到此時我已經可以完全確定,周姐口中的“過兩天”真的隻是隨便說說。

我們以為她做了個承諾,並為此熱切期待,沒想到承諾的人轉頭就將之忘得一幹二淨了。

03

通過以上幾個事例,再歸納一下生活中的其他狀況,大致可以發現,同樣是在說“改天、下次”,但至少有以下三種不同的涵義:一是拒絕或敷衍,二是真實承諾,三是空頭支票。

第一種涵義取決於我國的傳統文化,它要求我們說話行事注意含蓄委婉,不傷情麵

所以當我們處在一個不得不拒絕對方的場合時,習慣讓我們很難直接說“不”,而是選擇說出“改天”這種看似答應實則拒絕的詞匯。

這種說法的好處顯而易見,深諳規則的成年人在頃刻間就能達成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談話圓滿結束的同時聽說雙方的意願也都得到了滿足。

而壞處同樣也很明顯,就像在我的事例裏麵,當你不能判斷對方是真心還是假意時,你的敷衍很有可能讓你失去一個真摯的談話對象。

第二種涵義是“改天”等詞原本就具有的意義,但隨著語義的擴充,真正用它來表達“承諾”的人反而減少了

在這種語境裏麵,我相信你說出“改天”一詞時確實是因為當下的不空閑而作出的改期約定。

但注意,你必須在你空閑時,盡快和對方落實你們本次約會的時間和地點,直到你們的約會順利完成。

否則的話,在對方等待的這段時期,難免會對你和你的承諾產生懷疑感。

更嚴重的是,當你因為種種原因遲遲無法履行約定甚至一不小心忘了約定時,那麽此時你已經陷入了“改天”的第三種語義中。

周姐的事例就是典型的第三種涵義,“過兩天”在她口中完全就是一張空頭支票

或許是在當時同事們讚歎和羨慕語氣的推動下,周姐脫口而出許下了承諾。

但她從始至終都並未將承諾放在心上,也並未覺得沒有履行承諾是件什麽大不了的事。所以她能做到神色如常,毫不在意。

但在我們這些接受承諾的人看來,卻會對周姐的人品產生懷疑。

對你來說不費吹灰之力的一件小事你都沒能做到,那麽以後你承諾的那些更大的事情,我們自然更會持質疑態度。

更有甚者,我們還會懷疑,周姐是不是在故作大方?是不是在承諾出口之後立馬就後悔了?所以表麵看似忘記實則卻是根本不想兌現承諾?

懷疑的種子一旦被種下,隻要類似的事情再發生幾次,那麽種子很快就會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

而一旦我們的猜測被證實,我們絕對會對周姐這樣的人敬而遠之。

所謂千裏之堤潰於蟻穴,就是如此。不管平時營造的形象是多麽正麵積極,隻要在一些小事上漏了行跡,遲早會被人發現真相進而疏遠。

04

或許有人覺得我在危言聳聽,不過就是一件小事沒做到而已嘛,至於產生這麽嚴重的後果嗎?

也有人覺得委屈,我做出承諾的時候確實是真心的,但有時真的是因為事多才不得不一拖再拖。

還有的時候也的確是不小心忘記了,等想起來的時候發現早就過了承諾之期了,這個時候也不好意思再約了。

更還有人覺得習以為常,“改天”、“下次”這些詞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很高。

作為個人來說,一方麵在別人說出這些詞時基本不會放在心上,所以不會有什麽失望之感;

另一方麵自己偶爾也會忍不住隨口說出這些詞匯,但其實壓根也沒準備履行這些承諾的。所以相互理解理解萬歲啦。

對於上述的觀點,我表示完全可以理解。因為其中的一些觀點也曾是我自己的親身體會。

但以我的經驗來看,千萬不要小看失約對一個人的影響。親朋好友之間相處或許會多幾分寬容,但如果是在工作、職場上,失約卻會成為一個人的致命缺陷。

試想你在工作中遇到這樣一個人,總是給你許下空頭支票,工作卻是百般推遲甚至根本不做,你也忍不住會對他產生惡感吧。而如果你正好就是這個人,別人對你的評價也就可想而知了。

或許短期之內看不出什麽後果,但從長遠來看,時間會扼殺一切失約之人。

至於我們自己無意中的失約行為,也不是沒有人苛責就能夠當沒發生的,及時補救加誠懇道歉才是王道。道歉是為了取得諒解,補救則能夠修固關係。

永遠不要選擇什麽都不做。回想那些已經遠離了我們生命的人,有多少是因為誰都不願多走一步才漸行漸遠的?

而那些對此習以為常的人,其實我也有同樣的感覺。當你從別人那裏感受到失望,別人也同樣從你這裏感受到失望時,大家漸漸都會對“改天”等詞所具有的承諾之意不再相信了。

我本以為這是成人世界的規則之一,但當我發現我為此在職場受挫,被朋友疏遠時,我發現這個結果是我所遠遠不能承受得起的。

我開始鄭重審視“改天”、“下次”這些詞語,當我弄清楚我說它們的時候我在想什麽之時,我發現我能用它做的,唯有兩條:一是真摯的承諾,二是不得已的婉拒。

現在想想你曾用“改天”表達過什麽涵義?是否因此造成過不好的後果?

如果你想有所改變,那麽你隻能選擇以上兩條語義,就算做不到一諾千金,我們也絕不能做失信背約之人。 這篇關於當你說“改天下次”的時候,你在想什麽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世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