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混了那麽多圈子,仍然沒一個能幫到你的人?

Feb19

作者:木沐    

 

在一個相對陌生的社交場合,參加一個論壇或是聚會,你通常的表現會是怎樣的?

 

會迅速成為話題中心,主動和每個人say Hi,活動結束後,已經留下了重要人物的聯係方式

 

隻和自己認識的幾個人聊天,雖然也有去結識其他人的願望,但是卻不想采取主動行為,不好意思或不知如何開頭。活動結束,幾乎沒有認識的新朋友

 

在角落裏審視著整場活動和參會者,覺得那些談笑風生的人好無聊,不過是在炫耀而已,你寧願自己低頭刷手機,以便顯得自己很忙

 

對於上麵“滿場飛”似的交際方式還是不屑一顧的“高冷”範兒,如果純粹是因為人的天生性格有分別也就罷了,但是如果我們把它當作一個真正的社交行為來對待,那以上表現就立分高下,有專業和業餘之分了。

 

專業的人不會浪費每一次社交活動,因為那是自己積累人脈的好機會,而且從一開始就很清楚自己參與這次活動的意義和目的,是有備而來;

 

而業餘的人,則僅僅把它當作一次普通的活動出席而已,有時甚至當作一個負擔,懶得去和陌生人認識,覺得和這些人沒啥關係,活動結束就各回各家。

 

有人說,這些社交活動純粹是浪費時間,就算你活動中認識了幾個人,關鍵時刻也用不上,還是得靠自己的哥們和好朋友;

 

而有人則反對,說不混圈子,還叫什麽現代人?很多牛人就是從圈子裏混出來的!

 

那社交關係到底重不重要?社交活動有沒有用呢?

   

01

 

 

社交活動到底有沒有用?

 

去年,為了貫徹總部的數字化創新戰略,我被指派負責中國區的戰略落地。

 

我很開心接受這個挑戰,同時又非常惶恐,因為對於傳統製造業企業來說,數字化創新對我們還是很新的話題,公司對這方麵的知識,經驗和資源都非常有限。

 

為了盡快推動項目,我動用了同學資源,對接到主管單位,獲取這方麵資訊,動態和進展,然後又順藤摸瓜,有機會訪談到創新孵化器,加速器和投資機構,從而掌握到一手信息。

 

然而一個門外漢,是永遠無法成為遊戲玩家的。我開始刻意參加一些路演和論壇,找人聊天,拜訪專家,有意識地建立以我們為中心的小小生態圈。

 

短短幾個月,就從無到有,連接到主管單位,協會,孵化器,第三方和投資機構等,成為我們未來發展的合作夥伴。

 

有了這些合作夥伴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我們在後來的項目落地上獲得快速進展,初見成效。

 

回顧這段經曆,小小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刻意參與社交活動,獲取信息,機會和進入圈子。

 

這裏麵需要區分社交關係中的兩個概念:強連接和弱連接。二者承擔著不同的功能:

 

強連接:人和人之間有很強的身份標簽和認同感,形成較為固定和封閉的圈子;借助圈子,可獲得資源和實質性幫助

 

弱連接:人和人之間是較為鬆散的關係,沒有形成圈子,主要是獲取和收集信息,以及發現和識別機會。圈子之間是靠弱連接聯係的

 

我在推動項目過程中,參加的社交活動綜合運用了強連接和弱連接兩種方法。

 

動用同學資源,就是利用MBA校友的圈子(強連接),初步接觸到主管部門,然後參與行業活動,結識從業人員,了解行業動態(弱連接),進而發展合作夥伴,進行深入交流和業務合作探討(強連接)。

 

如果無法分清強連接和弱連接的區別,混淆二者的分工,就會輕易否定社交活動的作用,或是僅建立了弱連接關係,卻指望它承擔強連接的作用,不能如願時,就會灰心喪氣。

 

這就是為什麽有些人困惑:混了那麽多“圈子”,吃了那麽多“飯局”,認識了那麽多“朋友”,一到關鍵時刻,這些人卻根本幫不上忙!沒錯,這就是錯把弱連接當成了強連接!

 

人際關係和社交活動不是沒用,而是我們會不會用,如何用好。

 

用的好,會對我們個人生活和職業發展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但用的不好,當然是荒廢了時間,熬紅了雙眼,肥起了肚腩而已。

   

02

 

對社交理解的2個常見誤區

 

誤區1: 互聯網社會不再需要社交

 

有人說,互聯網社會,我們不再需要團體作戰,不再需要社群,一切事情都可以通過網絡,通過一個人搞定。是不是這樣呢?

 

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曼紐爾·卡斯特(Manuel Castells)在上世紀90年代末曾經提出對信息社會的預測:

 

城市不但不會消亡而且會成為巨型城市。

 

人是社會化動物,獲得他人和社會的認同是人的本能。信息化和互聯網並不能阻隔人們通過接觸,了解和社會交往獲得自我滿足和價值實現。

 

互聯網時代當然仍然需要社交。

 

我在之前文章中提到的朋友昆哥,從廈門來北京闖蕩,認識了不少新朋友,圈子的半徑無形中拓寬了許多。

 

他說,雖然很多朋友之前一直通過微信聯係,但是一旦見麵,通過麵對麵交流,可以獲得更加深層次的合作,很多新的想法就是在擼串,喝啤酒時一拍即合的。

 

互聯網不僅沒有讓社交消亡,反而讓人和人之間產生深度鏈接有了更大可能。

 

誤區2:有能力為對方提供價值,才有資格參與社交

 

有些人的社交理論是:“有資格參與社交的前提是,你要能為對方提供價值”。

 

這句話並非沒有道理,它強調了我們自己必須提升自我素質,能力和層級,才有資格參與到相應的圈子;隻有能夠提供對等價值,別人才有可能和你互換資源。尤其在建立強連接關係和進入圈子時,我們得有這樣的自知之明。

 

但這個觀點最大的誤區,就是沒有考慮到弱連接關係的建立。認為當你自己還沒啥能力,沒啥資源的時候,社交互動就和你沒啥關係,回家洗洗睡吧。

 

我身邊就有一個經營弱連接關係的高手Susan,她參加線上讀書群,英語打卡群都會主動結識群主,核心成員,以及那些和自己職業相關或對自己未來發展可能有幫助的人,並誌願幫忙協助維護運營社群。

 

Susan說,很多人覺得線上社群是臨時組織,社群結束後,大家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再聯係。她卻很重視和這些人建立弱連接關係,不僅在線上,也通過線下的溝通贏得好感,留下印象,大家都覺得她人nice,又很好學。

 

她後來捕捉到一個很好的工作機會,就是一個社群朋友推薦的。

 

弱連接是雖然我們暫時沒有足夠的能力,資源和咖位,但是通過有目的性的社交活動,同樣可以獲取信息,線索和先機,一方麵為自己創造更多潛在機會;另一方麵讓自己成為圈子之間的信息連接點。

 

這些就是弱連接關係的價值。

   

03

 

 

強弱結合,為我所用

 

強連接和弱連接在加強我們社交關係方麵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強連接對我們自身的能力和要求很高,隻有當我們自己匹配上圈子的層級和價值時,我們自己才會成為其中一員,否則就永遠遊離於圈子外圍。

 

 

 

而弱連接也並非就是茫無目的地“混圈子”和“混飯局”,它需要有目的性地去建立和維護。

 

 

尤其是年輕人,在還沒有資曆和資格進入更多優質圈子的時候,要具備有目的性地建立社交關係和參與社交活動的意識。

 

不管你性格外向還是內向,不管你是真的沒時間,還是忙於“無目的”的應酬,先來清理下我們現在的“圈子”吧,哪些是我們現在就配的上的,哪些隻是在打醬油,我們還配不上的。

 

配的上圈子,我們要持續創造和輸出價值,善用和整合資源;

 

配不上的圈子,一方麵我們要苦練內功,打造實力和競爭力,讓自己有資格進入圈子,建立強連接關係;另一方麵利用弱連接關係,發現和識別出對自己可能會有幫助的人脈,信息和機會,用心經營。

 

成為一個會發光的人,認真對待和經營你的社交關係,它也許不會立馬兌現,但一定會在未來某個時刻回報你,在不經意間。

 

這篇關於為什麽混了那麽多圈子,仍然沒一個能幫到你的人?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世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