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見智慧

Feb19
文丨國館

  可以成為一個好人,但不能做任人拿捏的老好人。

  1

  一位剛讀初中的小女生,個子長得有點慢,為了促進身體發育,媽媽讓她每天帶兩盒牛奶去學校喝。

  剛好班裏有個貧困生,學習成績不錯,但喜歡占便宜,有同學帶麵包到學校吃,她連招呼都不打,直接往人家麵包上就是一口。小女生的牛奶自然被她盯上了。

  有一天,這位貧困生終於按捺不住對小女生說:“你給我喝一瓶吧,反正你多的是!”

  女生一想她是貧困生,就給了她一盒。

  沒想到第二天她又來要。本是很過分的要求,但女生不知如何拒絕了,隻好給了。第三天又來要,女生又給了。

  如此反複,一給就是一學期。

  下學期開始的時候,女孩鼓起勇氣拒絕了她的要求,卻被她指責為小氣。女孩的內心反倒陷入不安與愧疚之中!

  表麵上看同情弱者,替他人著想,而意識的深處,是害怕,害怕被對方否定。於是討好,通過討好換得對方的認同與肯定,從而獲得內心的安全感與滿足感。

  所以一旦被指責為小氣,明知不是自己的問題,卻依然陷入深深的自責與愧疚之中。

  這其實是一種“屈從型人格”,屈從型人格對溫情和讚賞有極度要求,沒有“他人”的存在,會無法感受情緒,對安全感極度要求,不惜迎合討好!

  所以,他們寧願用忍耐換來對方的同情,用委曲求全換得息事寧人。

  2

  而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明明不願接受,卻又不敢拒絕或是不知如何拒絕的事情:

  ·別人打聽工資,明明很反感,不想搭理,卻又硬著頭皮,還要強顏歡笑,要麽如實告知,要麽不知所措。

  ·朋友邀約逛街,本來很忙或是另有安排,卻又不敢正麵拒絕,推推拖拖,弄得裏外不是人。去了,自己不開心;不去嘛,又覺得內心過不去。

  ·同學聚會,不是當老板的誇誇其談,就是當官的不可一世,剩下的就是KTV的鬼哭狼嚎。你不想去,卻又覺得撩不開麵子,非得硬著頭皮湊個數。

  ……

  這樣的小事數不勝數,有些是無知過分、有些是力所難及、有些是難以忍受。本不是你的問題,可就是偏偏不敢拒絕,或是惶惶不知所措,硬生生把自己逼到了沒有回旋的角落。

  ·不想告知,對方也不會脫層皮,更不敢撬開你的嘴巴;

  ·不去逛街,對方也不會損失什麽,下次還有機會;

  ·不去赴約,別人聊得開心或許根本沒關心過你的存在。

  在別人的眼裏,你並非不可或缺,甚至無足輕重。那你為什麽不敢遵從自己的內心,不敢勇敢地拒絕呢?

  3

  這一切,或許源於我們從小就沒有建立起健康的個人邊界。

  在傳統的家庭教育中,孩子往往是沒有隱私可言的,這意味著父母可以名正言順地忽略孩子的感受,侵占孩子的邊界,讓孩子聽父母的話,一旦孩子“不乖”,遭遇的就是冷淡、憤怒或是懲罰。

  為了獲取更多的愛,孩子選擇忽略自己的感受而去迎合父母的意誌。很自然,長大後,他們在外麵的世界也不懂得為自己劃定界限,不會說“不”,不會拒絕,在他者的不斷侵犯中難以釋懷!

  在不知不覺中便形成了一個不健康個人邊界,容易對他人的情緒負責,為了討好別人,放棄自己的感受與信念,通過他人的評價來定義自己,容易被他人影響或是控製,他們會經常感覺到:“我很難對他人說不”。

  判斷一個人“個人邊界”健康與否的重要標誌是:是否遵從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

  4

  席慕容說:“發出的聲音永遠是有用的!”

  2011年,Kim在微博上公開了一係列受傷照片,包括額頭、耳部、腿部等多處嚴重受傷,而施暴者正是自己的丈夫,那個到處宣揚瘋狂英語、家庭教育的“狂人”李陽。

  家暴,在中國來說並非個例,且受害者多是女性。然而,麵對家暴,大部分的中國婦女都選擇了沉默和隱忍。

  害怕、為了麵子、為了孩子、甚至還抱著讓對方回心轉意的心態,一忍再忍,通過隱忍換取家庭表麵的和諧。然而,無休止的縱容不過是一廂情願。

  然而,Kim站出來了,麵對李陽的家暴,她堅決說“不”,並用法律手段捍衛了自己的合法權益,不但將李陽告上了法庭,還以女兒的名字設立公司,開展家庭培訓,幫助中國婦女更好地保護自己。

  不要對身邊的不平等安之若素,勇敢地拒絕那些你不應該承受的東西,沉默和隱忍隻會讓你越陷越深。

  你需要遵循的永遠是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

  5

  畢淑敏說:“拒絕是一種權利,就像生存是一種權利。”

  可以成為一個好人,但不能做任人拿捏的老好人。

  或許你應該拿個小本子,將生活中那些你難以忍受的過分要求一一羅列出來,並對自己說,下次再遇到,一定不要委屈自己,用一種委婉的方式堅定地予以拒絕。

  隻有先懂得愛自己,才能贏得別人的愛與尊敬! 這篇關於拒絕見智慧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世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