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友善是一種病

Feb19
“善良是不是美德,美國心理學家萊斯·巴巴內爾有新理解:善良的人害怕敵意,用不拒絕來獲得他人的認可。大部分友善的女性一輩子都會被痛苦、鼓勵、空虛、罪惡感、羞恥感、憤怒和焦慮折磨。巴巴內爾給這種病態人格取名為‘取悅病’,改變的第一步是學會說‘我要’。”
  
  上麵這段話是我昨看到的。我覺得這個科學理解是有道理的。
  
  但是它上麵說的“善良”跟“心地善良,為人正直”是有區別的。我覺得後者是人們必須堅持的東西,而他所說的“善良”其實就是“表麵友善”或者“過分友善”的意思。弄明白這個意思之後,我覺得這個新理解是一項很重要的科學發現。
  
  在生活中,確實有人是過分友善的。這種友善的起源是對社會的恐懼,生怕遭到別人的拒絕,生怕別人不認可自己,所以才不得已友善。這種人會對每一個細節都非常的敏感,甚至別人每一個眼神和動作都會對他造成影響。我記得好像是林和生寫的克爾凱郭爾的傳記中,有一句這樣的話,“一句玩笑都可以將他摧毀。”我想克爾凱郭爾也正是有這種病態人格的人。隻不過克爾凱郭爾最終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出口,所以他也不必太過友善以獲取別人對自己的認可,他可以通過寫作來對自己進行肯定。
  
  不幸的是,這種病態人格大多都是天生的。
  
  如果一個人擁有這種病態人格,則會有這三種情況:
  
  第一種,就是能夠找到一個突破口,將他對社會的恐懼轉移到另一種事物中去,以此來支撐他的脆弱。
  
  第二種,就是馬加爵、希特勒的例子。他們肯定在友善,或者嚐試友善過後,才爆發出報複的想法。或者一些平時表麵善良的人,卻最終釀成殺人慘劇,也屬此類。過分友善,並不代表真正的心地善良,而隻是希望得到認可,然而一旦他們對這種認可感到倦怠,很可能也就轉移到報複中去。
  
  第三種,就是真正心地善良,但又有這種病態人格的人。他們並不能得到較多的關注,而對其它人來說,他們隻是好人一個而已。然而,正如巴巴內爾所說,這種友善的代價就是他們內心遭遇極度的痛苦。而他們自身的才華、能力也可能會因為這種病態人格而無法發揮,整個人生隻為別人好,他們不能忍受將自己的痛苦轉移到對別人的報複上,也無法找到一個突破口,因為隻能一輩子生活在這樣一種痛苦中,成為一種嚴重的心理疾病。
  
  這些人,無論他最終以什麽樣的辦法來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複仇或者忍受,他們的生活狀態都會跟溫飽不能解決的人是一樣,非常苦。他們是我們社會的,還未被發現的心理弱勢群體。
  
  所以我很希望,對這方麵有研究的心理學達人能夠對這類人進行細致的心理研究。希望市麵上不久就會出現這樣一本心理學專著。希望這能引起社會的關注。希望他們能得到更多的關懷。
  
  文|鄧若虛 這篇關於過分友善是一種病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世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