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

Feb19
人的一生,歲月悠悠,千頭萬緒中最重要的一是做人,二是做事,人生一輩子,要實實在在地做成幾件事情並不容易,而要堂堂正正地做好一個人就更難。
  
  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那“隻有先做人,才能做大事”,這是古訓,先人早就強調了立業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做任何事情,都是從做人開始的。古往今來,對人的要求,無不以做人為本。《大學》裏講:“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司馬光在《資治通鑒》寫到“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些無不講做人的重要。曆史上,成就一番大事者無不是以立德為先,比爾?蓋茨曾說過:“我把人品排在人所有素質的第一位,超過了智慧、創新、情商、激情等,我認為如果一個人的人品有了問題,這個人就不值得一個公司去考慮顧用他。”司馬光言:“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挾才以為惡者,古有趙高、秦檜之徒,今有劉青山、張子善、賴昌星之流。由此可見:做人的重要性。
  
  做事先做人,這是自古不變的道理。如何做人?不僅體現了一個人的智慧,也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一個人不管多聰明,多能幹,背景條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做人,人品很差,那麽,他的事業將會大受影響。做人需要我們窮盡一生的時間來學。在我們成長的路上或是人生任何的時刻,都需要不斷地去校正自己的律行,讓自已以善美的心姿融入到生活的舞台上,贏得社會、生活、他人的信賴。
  
  從我們來到這個世上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已經用純淨的心靈來感受父母的身傳言教,耳染目濡種種關於人的行為。當然父母的教育是最好的榜樣,是他們把做人的善良、寬容與對生活的愛,一點點的浸染了我們全部的身心;及至上了學,又得到老師們關於做人更深層次的教育,讓我們讀懂了做人的道理,處事的哲學。這一階段對我們整個的人生都大有裨益,因為知識讓我們有了做人的資本、和識別行為的能力,也讓我們懂得了什麽是人生。人生的目標與做人相互結合在一起才有了美好的希望。當我們參加了工作,真正走上了社會,耳聞目睹了人的全部生活本真。處人與立世其實並不簡單,僅僅以自己一顆善良的心去溫暖它人,其實也不盡然。因為美與醜共存,假與真並在,這時的做人真的很無奈,人的自私的一麵,齊齊都會展露在你的麵前。太多的時候不得不讓我們為了生存左右逢迎而變得世故精練、圓滑,其實這才是做人生存中為了適應生活、社會的無奈之舉。有時候,做人也讓我們頗費思量,誠如哲人所言,做人的極致是平淡,但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又有幾人,因為人的欲望、道德、修養、自身素質的不同,人也不盡相同,如:人以群聚,物以類分,就很能代表這一點。生活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學會做人,但做人有時候卻讓我們在生活中永遠也讀不懂它。這就要我們一生都要學做人,並且仍是要做到善良與平淡才是最真。
  
  做人要有正確的人生信念,做人要恪守自己的原則。
  
  執著的人生追求,做人要合乎曆史潮流,不可隨波逐流。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朱自清寧可餓死不食美國麵粉,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做人要在實踐中磨礪。就是說做人要有做人的原則;做事要有做事的藝術。一個人在品格上的高與低,決定了其做事空間的大與小。“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一個人無論什麽時候,無論在什麽情況下,都應努力做到“心誌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行要謹”,都要上不負蒼天,下不負厚土,中間不負自己的良心。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孟子曾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之說,他認為,一個人不得誌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誌顯達之時就要造福天下百姓。先賢的這條做人原則,我們應該一以貫之,付諸終生。一個人如果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掌握了做人的原則和做事的藝術,善於把“會做人”和“能做事”有機地統一起來,就能夠成就人生,發展事業。因此,要想做好事情,還須懂得先做好人的重要性。
  
  做人、做事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會做人,做好人,才能行得正、走得遠,充分體現自我人生價值;能做事,做好事,把難辦的事盡可能辦好,才能創造驕人的成績。會做人不會做事,是一個殘缺的人;會做事而不善於做人,在做事的過程中就容易犯錯誤,甚至四處碰壁。當然學問有深淺,但做人卻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藝術有繁多種類,不同的分類有不同的標準,教育家朱熹說:“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無棄人也”。無論你做什麽事,都可以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現實生活中,好人品是人生的桂冠和榮耀。它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產,它構成了人的地位和身份,它是一個人信譽方麵的全部財產。好人品,使社會中的每個職業都很榮耀,每一個崗位都受到鼓舞。它比財富、能力更具威力,它使所有的榮譽都無偏見地得到保障。延安發生城管暴力執法事件,盡用雙腳暴踩商戶腦袋,幾乎致其七孔流血,場麵甚是驚心。人們輿論人肉暴力執法的城管身份,遠遠大於追蹤事故發生原因。一級政府執法部門有這樣做事和處理事務的嗎?你們執的是那一條法律?你們的道德何在?事實上,如果你們能夠換位思考,能夠尊重他人,寬以待人。會出現事後這樣的結果嗎?寬容是一個人卓識、心胸和人格力量的體現。真正的強者,在於他能讓人心悅誠服的擁戴和情不自禁地喜愛,他的威不在怒,他的力不在吼。而在於“得饒人處且饒人”。中國有句古語“做事不能做得太絕了”,告訴我們做事還是留些餘地,留條後路,萬物都在宇宙中能回轉換,我們要適應環境和時代,把握好時代需要什麽?應該做什麽?留點什麽?
  
  有位哲人說過:做人的極致是平淡。管理學上有一種會“中庸”理論,意思是說;任何一個想要穩步發展的組織或個人,都要劃分出三個檔次,首先是德才兼備,其次是德高才中,最後才是德才中等,唯一不可用的是有才無德的人,因為這樣的人極其危險。延安城管你們用的是德、是才、是權威、還是淫威?
  
  我們的先人——孔子,其思想可以說是中國幾千年文化底蘊的沉澱,他告訴我們“子欲為事,先為人聖”“得才兼備,以德為首”“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因此的可見,中華民族曆來講究做人的道理。孔子在冬雪萬裏、風舞長空的中原大地流浪時,與學生們討論最多的就是這個問題。
  
  《左傳》記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傳之久遠,此之謂不朽。”意思是說;最上等的是確立高尚的品德,次一等的是建功立業,較次一等的是著書立說,孔子在做人、做事的考察過程中還加進了一個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第三方——與你做人、做事有關係的別的人。看你是否給他道德的感召、給他帶來了利益、給他行為規範的指引和警示。從而指示出了做人、做事的一個重要原則,“利他”原則。延安城管你們是怎樣做的?事後又是怎麽想的?你們執法的原則是什麽?是維護市容還是擾亂社會治安?你們做的是好人還是壞人,辦的是好事還是壞事?值得你們很好的去反思了吧。世間做事的技巧無窮,唯有德者可以其力,世間做人的變幻莫測,唯有人品可立一生!人生道路,不管你是用人還是為人做事,都要牢記“做事先做人,擁有好人品”這句箴言,就能堂堂正正做人。公公正正的辦事。《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和平共處) 這篇關於做人、做事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世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