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淡泊名利”

Feb19
人的一生要經過許多關口,其中名利關是最為狹長和難過的,可謂生命不息名利不止也。在名利的關口前,人們的態度大致有兩種:一種是恣意追逐,一種是淡泊對待。不同的反應,規定和影響了不同的做人本色、性情意趣、價值取向,乃至於生命長度等等。
  
  追名逐利者,其人生的價值觀、利益觀、幸福觀都駐足於如何獲取更高的位子、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子和更多的票子上,他們衡量自己一生是否成功與顯赫的砝碼是功、名、利、祿……
  
  為了達到這些,他們會絞盡腦汁、百般專營、曲意奉承、攀高結貴、見機行事、不擇手段、不惜人格,甚至踩著黨紀、政紀、國法和道德良心的黃線工作和生活著。因此,他們一生都擺脫不掉擔驚受怕、患得患失的心境,終日處於焦慮不安、浮躁煩惱當中,在謀取到非分的功名利祿時,也飽嚐了違心、苦悶、沮喪、落魄的苦痛……
  
  他們奉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或許就是“不求天長地久,隻圖今生擁有”、“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天是與非”,這是一種極端利己主義和享樂主義的人生態度。
  
  淡泊名利者,並非沒有功名利祿之心,但他們在追求和獲取的態度上不是搞急功近利、損人利己、損公肥私,而是講順勢而為、公平競爭、取之有道、得而無愧。因此,他們活得坦然、活得真實、活得自在、活得寬朗、活得博識、活得自重、活得自愛。
  
  淡泊名利者,謙恭禮讓、仁厚大度、博學睿智、誠實守信,對事業講忠、對父母講孝、對家人講情、對朋友講義。他們的品行風範和人生態度是極具人格魅力的。
  
  淡泊名利者,做人做事都嚴格恪守道德底線和法律底線。凡是於國家和人民利益有害的事,不為;凡是損公肥私、害人益己的利,不取;凡是寡廉鮮恥、貪天之功為己功的譽,不求;凡是不仁不義、貽笑大方的糗行,遠避。
  
  這種貧安樂道、甘於寂寞、淡泊自守、不求聞達的精神境界,是一種純粹高尚的、脫離了低級趣味的、有益於社會和人民的人生態度。兩種態度,派生和造就了兩種不同品位和格調的人生,毋庸置疑,淡泊名利者受人青睞、尊重和推崇。
  
  所謂淡泊名利,就是要以平常之心、恬淡寡欲、貧安樂道、知足常樂地對待人生和把握生活。淡泊可視為名利之澤中的壩陌;寧遠則是要保持心靈的平和安詳,篤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做到自重、自愛、自謙、自警、自勵。
  
  人都有自己的做人之誌和生存之道,最終歸結為道德底線。道德底線的正確與否,鑒定標準是是否利己利人——正確的道德底線是為人做事都要奉行利己利人的原則,一生恪守之,就會活得光明磊落、安穩寧適、無怨無悔;否則,就會活得猥猥瑣瑣、蠅營狗苟、忐忑不安。要活得清清白白坦坦蕩蕩,就要秉持住淡泊名利的操守,恪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
  
  何以達到“淡泊名利、寧靜致遠”?一要多讀書。讀書能醫愚、讀書能解惑、讀書能增智、讀書能陶情。應像諸葛亮那樣既博覽群書,又“獨觀其大略”,在汲取知識素養的同時,能從中發現和悟出常人所不能發現的問題與道理;二要多節欲。節欲是自警、節欲是自勵、節欲是自重、節欲是自愛。記住:欲望是心魔、欲望是誘餌、欲望是陷阱。所以,貪欲要約束,虛榮要打磨,行為要檢點,不可用人生的腳步去丈量功名的寬窄,不要用冒險去觸摸利祿的厚薄;三要多自律。自律是慎獨、自律是慎微、自律是自重、自律是自愛。要常思貪欲之害,常念不廉之果、常記失足之恨、常懷律己之心、常有榮辱之感、常修為人之德。
  
  隻有淡泊方能輕名利,也隻有寧靜方可達致遠。反之,成不了大才、成不了大事,更成不了大寫的人。 這篇關於感悟“淡泊名利”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世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