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的敏感是種負擔

Feb19
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變幻莫測的社會,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會“讀心術”,在與別人交往中能明察秋毫洞若觀火,以便自己能八麵玲瓏左右逢源。確實,在複雜的人際交往中,察言觀色的功夫應該是要有的,但不能過於敏感,敏感過度往往會給自己套上枷鎖,對辦事和處世沒有半點益處。而且過於敏感的人靈魂太容易受傷和流血,他們總是滿腹狐疑地打量周圍的一切,缺乏起碼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強烈的自我意識的心理從根本上說是一種自卑感在作怪。有些人總希望自己是生活的強者,是別人心目中的優秀分子,可往往事與願違,想象與現實之間有距離,這種距離促使他們更加敏感緊張,隨時捕捉任何可能對自己不利的信號。結果很有可能會形成一種惡性的心理循環:你越緊張兮兮的神經質,就越容易成為別人的話柄或笑料,反過來又會進一步加劇你的猜疑與敵意,這樣就把人際關係搞得一團糟。
  
  講個例子。小莫到多年不見麵的同學家去探望。這位同學已是商界的知名人物,每天造訪他的人很多,十分疲勞。因此,對來家的客人,隻要不是特殊關係的,一律不冷不熱待之。
  
  小莫以為自己會受到熱情款待,不料到那裏後,發現同學對他不冷不熱,心裏頓時有一種被輕慢的感覺,認為此人太不夠朋友,小坐片刻便借故離去。他憤憤然,決心再不與之交往。後來才知道,這是此人在家待客的方針,並非針對哪個人的。他再一想,自己並未與人家有過深交,自感冷落,不過是自作多情罷了。於是又改變了心態和想法,並采取主動姿態與之交往,反而加深了了解,促進了友誼。
  
  還有一種敏感過度心理就是人們常說的心虛氣短,他們本沒做什麽見不得人的事,但心裏卻常發虛,他們過分地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或態度的微小變化,其實別人並沒有拿他們怎麽著,但他總會以為大家在同他過不去。
  
  有這樣一件事。小楊到小朱家串門,走後給小朱來電話說戒指不見了,問是不是掉在她家了,小朱四處找遍也沒發現,就回電話說沒有,小楊不死心地說:“你再好好找找,那個戒指很貴的。”聽了小楊的話,小朱頓時感覺自己象做了賊似的,心裏很不是滋味。在單位看到別人小聲說話,她就懷疑是在議論她貪汙了小楊的戒指。從此,小朱再也不願意與同事們打交道了。
  
  小朱的這種行為表現就屬於過分敏感的心理,生活中確實常常有類似現象,別人丟錢丟物,與自己沒有任何關係,但自己卻感覺不自在。這種人的感情比較脆弱,別人不經意的一個動作或者一句話,往往會引起他們的過分恐慌與不安。
  
  人都會長大的,然而年齡的增長並不意味著童心的完全消失。事情經曆得越來越多,才發現在我們這個不相信眼淚的社會裏,敏感並不是最好的處世方法,尤其是不分場合、地點的敏感會給生活帶來負麵影響。
  
  在準備求人之前,自以為對方會給以熱情接待,可是到場卻發覺,對方並沒有這樣做,而是比較冷淡。這時,心裏就容易產生一種失落感。其實,這是自己對彼此關係估計過度,期望太高而形成的。
  
  不要讓壞事影響自己的心情。過度敏感的人都有一種自貶自責的傾向。一個小小的挫折都往心裏去,隨即開始懷疑自己的全部。於是,所有外界的批評都是有道理的,應該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錯,換一句話就是:我自己一無是處,太平庸了,是個傻瓜……其實,搞清楚敏感的根源之後,再遇到不愉快的事情,稍微進行一個自我反省就可以了,並不需要對自己進行全麵檢討繼而全麵否定。
  
  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家曾經說過:“如果一個人指責很過分,那麽你也要懂得回敬那個指責你的人,不要讓別人自以為有權利無端指責你。”碰到讓你傷心的事,要努力尋找一個解脫的辦法,比如你可以向朋友傾訴。跟別人交流得越多,就越能從相對化的角度看問題。原本認為很嚴重的事,其實並沒有那麽糟糕;原本天大的事其實也很渺小。有了一次經曆,下次就能夠輕鬆地麵對,要讓自己從內心裏接受正在發生的一切。這樣,你的敏感心理就會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放棄那些敏感的包袱吧,以一顆輕鬆的心去麵對我們的人生吧。
  
這篇關於過度的敏感是種負擔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世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