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譽之,人罵之,一笑了之

Feb19
齊白石老先生有一座右銘:“人譽之,一笑;人罵之,一笑。”
  
  人生於天地之間,有人稱讚,有一定會有人詆毀。這就像天氣一樣,有晴就有陰,有陰光普照,就難免陰雨綿綿。這道理也許人人都懂,但真正像齊白石先生那樣微微一笑,的確很不容易。
  
  別人誇獎,自然歡喜,高幅子誰不願意戴呀!清代大才子袁枚,少年聰慧,稟賦過人,二三十歲就名滿天下,步入仕途。官拜七品縣令,赴任之前,作為人之常情,袁枚去向他的老恩師——清乾隆年間的名臣尹文端辭行。
  
  尹文端見學生登門,自然十分高興,就問他:你此去赴任,都準備了些什麽?袁枚見老師垂詢,便老老實實地回答:學生也沒有什麽準備什麽,就準備了,一百頂高帽子。尹文端一聽就有些不高興,說你年紀輕輕,怎麽能搞這一套,還是要講究勤政務實呀!袁枚說:如今,社會上的人大都喜歡戴高帽子,像您老人家這樣不喜歡戴高帽子的人,真是鳳毛麟角呀!尹文端聽罷此言,很是受用,覺得他沒有白培養袁枚。
  
  袁枚不愧為才子,對世事洞明如鏡,不如不覺中,就將一頂高帽子遞給了尹文端,而自以為很高明的尹文端,已經戴上了學生奉上的高帽子,又怎麽能不喜形於色呢?
  
  尹文端都做不到“人譽之,一笑”,何況普通人呢。一個人,如果真正能做到“人譽之,一笑”,那麽,無論他做什麽事,都能了然於心,淡然處世,對形形色色的稱讚一笑了之,不會讓這些虛幻的東西,影響自己的人生態度。做到這一步,人生境界才算達到了一定高度。
  
  再進一步,如果能夠做到“人罵之,一笑。”那就更是了不得了。有一段時期,釋迦牟尼經常遭到一個人的嫉妒和謾罵。對此,他並沒有惡語相向,也沒與這個人展開針鋒相對的競爭。他心平氣和,一笑了之。
  
  直到有一天,這個人終於罵累了,釋迦牟尼才微笑著問他:“我的朋友,當一個人送東西給別人,別人不接受時,那麽這個東西屬於誰呢?”這個人不假思索地答道:“當然是屬於送東西的人自己了。”釋迦牟尼又問:“那麽謾罵又屬於誰呢?”這個人聞聽此言,一時語塞。此時,他再也不敢謾罵釋迦牟尼了。隻是他一直想不明白,釋迦牟尼怎麽會有這麽好的氣度與修養。
  
  麵對突如其來的誹謗和指責,釋迦牟尼不為所動,表現出了少有的冷靜與清醒。他不理睬,也不還擊,不給對方可乘之機,而是以他慈悲寬大的胸懷,讓指責無處落腳,將謾罵化觸於無形。讓對方最終自慚形穢,敗下陣來,而且,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這篇關於人譽之,人罵之,一笑了之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世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