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識人

Feb19
孔子說:“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於習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別。”孔子認為人性本善,隻是在後期的生活中,沾染上了不同的習慣,才導致人們產生出各種各樣的性格,從而做事方式、處事態度也因人而異。古龍曾在小說中寫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爭鬥。而在職場這個‘江湖’中,我們又怎麽才能夠做到如魚得水呢?這就需要我們學會識人,明白識人在職場生活中的重要性。
  
  水手讀不懂風浪,就無法揚帆遠行;獵人讀不懂鳥獸,就不能縱橫山林;官員讀不懂古今,就不能明白得失;而作為職場中人讀不懂眾生,就難以左右逢源。知人方能善任,識人方能誌得意滿。
  
  綜觀古今,識人一直都是職場生活中的一項基本技能,太平洋集團的董事長嚴介和就是此中高手,嚴介和的辦公室在公司大廈的10樓,他每次在上班去辦公室的途中,都會遇到一些員工和他一起等乘電梯,而就在每天的電梯時間裏,嚴介和認識了不少員工的真實個性。
  
  第一類員工,他們往往是在一起進電梯後,先按下自己工作的樓層,比如8層,然後再詢問老總所要去的樓層數,比如16層,等電梯到達8層後,自己下去,電梯繼續上行。
  
  第二類員工,和老總一起進了電梯,自己明明要到達8層,卻為了節約老總的時間隻按了16層,等到了16層,目送老板下去,再選擇自己所需要的8層。
  
  還有一類員工,和第二類員工相似,但他們卻在電梯過了8層,繼續向16層上行的時候,再按下8層,等到了16層,老總下去,自己再隨電梯下行。
  
  針對這三類員工,嚴介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一類員工不知道老板的時間比他的更重要,不會從老板的角度考慮,隻顧自己,這種員工的職場發展前景不甚樂觀;第二類員工,知道為老板考慮,卻不懂得為自己打算,不會在正確的時間表現自己,容易在大浪淘沙中被埋沒,即便將來的事業有所成就卻也有限;而第三類員工,雖然隻比第二類員工多做一點,卻從眾人中脫穎而出,給老板留下良好的印象,贏得了老板的賞識,同時把自己的良苦用心表現出來,一方麵節約了老板的時間,另一方麵也重視了自己的工作時間。
  
  能夠識人,你將在職場生活中趨吉避禍,明白該與誰多接觸,該以怎麽樣的態度去接觸。而善於識人,也能夠讓你將合適的工作分配給恰當的人,中國有一句老話:知人善任。把一項工作分配下去很容易,把一項工作分配給能夠做好它的人卻並不簡單。要想做到“善任”首先就要做好“知人”。
  
  曾國藩作為清朝中興之臣,其識人知人的本領也是不可小視,曾國藩在指派李鴻章訓練淮軍時,李鴻章曾帶三人求見,希望曾國藩給這三人分配職務。不料,恰好碰到曾國藩飯後出外散步,李鴻章便命三人在室外等候,自己則進人了室內等候。
  
  當曾國藩散步回來,李鴻章便要傳見三人。卻被曾國藩製止,並直接說道:“站在右邊的人忠厚可靠,可委派軍備補給工作;站在中間的人陽奉陰違,指派給他無足輕重的工作便可;站在左邊的人卻是個上上之材,堪當重用。”
  
  李鴻章當下驚異問道:“您這是如何看出?”曾國藩笑道:“剛才我散步回來,路過三人麵前時,右邊那人垂首不敢仰視,便可見他性格恭謹厚重,可委派補給工作:中間那人表麵上恭恭敬敬,卻不料我一走過,便左顧右盼,足以判斷其陽奉陰違,不堪重用;而左邊那人始終挺直站立,雙目正視,不偏不倚,實乃大將之才。”
  
  曾國藩所說的“大將之才”,正是台灣建省後的首任巡撫劉銘傳。曾國藩通過一個人的行為舉止來看他的性格特點,進而分配相應職務,做到了真正的知人善用。不管是在職場或者是生活中,我們每個人的做事方法、目標或者動機都不是完全相同的,同樣一件事,交給不同的人去做,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有的人可能做得盡善盡美,有的人可能就隻是蒙混過關,有的人甚至會做得更糟…… 這篇關於學會識人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世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