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天窗說亮話。

Feb19

  在進行交談時,我們有時會不由自主地“碰到”有利於談話主題的內容,此刻我們應抓住時機,自然而然地過渡到我們所要解決的問題上去。一位律師受病人家屬之托,到一家醫院去解決雙方的糾紛,在與院方見麵之初,這位律師談到自己也曾在一家醫療單位工作過,巧合的是與院方代表的親戚是同一家單位,於是雙方立刻有同是一家人的感覺,這位律師抓住了這種認同感馬上說:“一家人不說兩家話,讓我們共同來化解這場糾紛吧,病人的要求是……”這樣順水推舟的時機是需要我們用心去把握的。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時常也會碰到有一定難度的談話,這就要求我們使用一定的溝通技巧。沒有鋪墊的“開門見山”是行不通的,過分兜圈子、繞彎子也是不可取的,如果能夠從對方的話語中找到切入主題的契機,就可以使本來看似困難的談話變得容易一些。那麽怎樣運用溝通技巧呢?有以下幾種方法:
  
  1.掌握說話的主導權
  
  這條規則相當實用。為了將對話納入你預想的軌道,最關鍵的因素是你得控製對話,你應該滔滔不絕地說,使他人無法插嘴,或者嚇唬別人不讓他講。我的意見是,通過選擇詞語和反應方式,你控製對話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在許多情況下,你必須先“出拳”,來逼迫對方做出反應。在另一些場合,也可以誘使對方還擊,落入你設定的程序。那樣,你就能針對那些有限的回饋方式,從從容容地作答。
  
  2.直言不諱地表達
  
  為什麽大多數人常常會欲言又止、詞不達意。也許是因為不想讓人覺得自己要求得太多,也許是因為擔心被人拒絕,好多人說話往往拐彎抹角、充滿暗示,而不是直截了當、想什麽就說什麽。幾乎在每種溝通技巧裏,都會闡述這樣的道理,那就是直言不諱。你不能指望別人猜想你的目的,或者領會你的暗示。還有,如果你吞吞吐吐、欲言又止,你等於讓對方有機會回避爭論,要逼對方直接回答。其實,應付斷然的拒絕,比你想象的要容易得多。
  
  3.表明自己的立場與權利
  
  適時表明權利,通常會與你直接運用這種權利收效相同。譬如,你是某家餐廳的老主顧,那你就擁有兩項權利,你可以當眾大吵大鬧,也可以決定是否付賬。你把服務員或總管喊過來,在他們耳邊悄悄說,這份菜你吃得不合胃口,打算換一份。這時候你就在表明,你對自己的權利了如指掌,但控製著沒有發作,看他們有什麽表示。假如你真的大聲嚷嚷,雖然你立刻出盡了風頭,但是實際上已用完彈藥,權利盡失。
  
  4.有效地控製情緒
  
  這樣講,是說你不該怒氣衝衝。怒氣外露其實是一種理屈詞窮式的自我挫敗。你發火時,實質上在傳達這樣一種信息:“我沒有真正的權利,隻好大叫大嚷。”切記:隻要有可能,千萬製怒。同樣,看到別人發火,最好的反應,就是忍受或者轉移對方的怒氣。你可以先承認他的怒氣,繼而巧妙地化解、轉移它。
  
  學會了溝通的技巧是不是就在溝通中無往不利了呢?不是這樣的,我們在溝通中需要學習的技巧還有很多種,比如說如何才能不讓溝通冷場?怎樣把握溝通的節奏?怎樣避免溝通的中斷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學會運用溝通技巧的同時,要注意提問的技巧。
  
  1.學會問開放性的問題
  
  舉兩個例子:
  
  A:“據說這部電視劇很好看,我已經很久沒有看過這樣的電視劇了,你能告訴我幾個好的看點嗎?”
  
  “好啊,讓我來想一想……”
  
  “你認為這部電視劇的導演以前的片子和現在有什麽區別呢?”
  
  “這部片子似乎……”
  
  B:“這部電視劇好看嗎?”“還好。”
  
  “那這個導演的其他作品你看過嗎?”“沒有。”
  
  在以上的兩個例子中,A中的問題則具有啟發性,能夠引起對方談話的興致,並且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答案。B是典型的是非題,很多人都可能給予同樣的回答,答案也是封閉的,雙方問一句,答一句,沒有任何相互討論、相互激發的意味。有些人發現自己與生人談不起來,對方隻回答簡單的幾個字就沒話說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你問話的方式“封死”了對方的回答。
  
  如何提出開放式的問題呢?在發問方式上,要注意給對方思考的機會,對方是在與我們進行交談,而不是在接受我們的采訪。即使我們交談的目的是為了向對方了解某些問題,也不宜窮追不舍地連續發問,這樣會使交談變得緊張,對方亦會感到疲乏、厭倦、有壓力,就此失去繼續交談的興趣。另外,由於個人所處環境、教育背景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如果我們提出的問題超出對方的知識水平,就會讓對方感到難堪。因此,交談中要處處留心,注意掌握對方流露出來的各種信息,以便提出恰當的問題。
  
  2.遇到敏感性的問題及時轉換
  
  在交談過程中,如果碰到一些比較困難或者是較為敏感的問題,當別人請求我們回答時,要是我們拒絕,交談就會中斷,雙方很可能就會尷尬地不歡而散,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巧妙地將話題岔開,或者提一些與之關聯的其他問題,交談就會順暢地進行下去。例如,執政期間的朱鎔基總理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當新加坡早報記者就核武器等問題發問時,他是這樣說的:“你這個問題一句話很難回答,可以先從中美關係談起”,這樣,他就很自然地把話題引到了中美關係上麵,並就此話題進行了發揮。間接轉換話題與直接轉換話題的區別是:間接轉換話題並沒有完全離開對方的問題,而是采取不正麵回答的方式。很多影視明星經常采用此方法來回答有關他們個人生活的問題,例如,有記者可能會問:“你準備什麽時候結婚?”有的明星會這樣回答:“如果我結婚,一定到某某地方度蜜月。”這樣的回答並未離開他人的提問,隻是把時間變成了地點,既可以避免別人的繼續追問,又表達了友好的態度。
  
  3.恰當的稱呼
  
  人的修養以及對他人的尊重,從與他人最初見麵時的稱呼就開始了。如果我們在一開始交談的時候,不能很禮貌地稱呼對方,對方也會因為對你的第一印象很差而不願意和你繼續交談下去。在交談過程中,如果我們忽略了禮貌的稱呼,也會影響對方的感受而使交談無法繼續下去。要做到恰如其分地稱呼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摸索。一般對於有職務的人可以稱呼其職務,比如,某主任、某教授、某總編等;對於沒有職務的人,可以稱呼某先生、某小姐。對於年長的中年女性的稱呼,是一個困難的問題。中國人沒有“夫人”這個概念,而我們似乎很難找到適合她們心理感受的稱呼,所以我們最好是以職業或者職務去稱呼,但是有些職務如一般機關職員或者企業職工是無法稱呼的,索性我們就按著老革命們留下的稱呼“同誌”或者“師傅”,當然這也是要因人而異的。
  
  4.適當的結束
  
  不管做什麽事情都不能有頭沒有尾,交談也是一樣。通常人們都認為交談的開始特別困難,但是實踐的結果是,談話一旦開了頭,想盡快結束更難,因為談話的雙方都礙於情麵,誰也不好意思先提出結束,最後一定要等到無法再拖下去的時候,才會有一方先提出來。為了避免溝通中無謂地浪費時間,也為了鞏固前麵交流的成果,我們可以使用一些有助於結束談話的技巧:
  
  (1)成功的交談應該意味深長且留有餘地,能夠讓人產生今後繼續與你交談的欲望,這樣我們就必須見好就收,適可而止。
  
  A:“我們談了這麽久,還是意猶未盡,不如留到下次再談,你覺得……”
  
  B:“我們談得很投機,好像有說不完的話,看來我們今後要多聯係了……”
  
  這兩個例句都是我們在交流情緒的OK階段說出的結束語,但是因為一開口便向對方表達了對於談話的留戀之情,所以不但不會讓對方覺得有遺憾,反而會讓對方有強烈的欲望等待下一次和你的談話。總之,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等到談話到達雙方疲憊甚至厭倦的境地才想到結束,那樣不僅難以發展今後的聯係,而且可能會損失前麵交談的成果。
  
  (2)或者在交談接近尾聲的時候,利用對方出現的一些意外情況來結束談話,比如有其他人來拜訪,電話或者其他通信工具的聲音,我們要適時地抓住機會,及時結束交談。
  
  A:“抱歉,打擾你了,我們先談到這吧,以後我們再聯係。”
  
  B:“您還有事,那我們就改日再談,我先告辭了。”
  
  這兩種結束的方式,無論情況發生在哪一方,我們都不能表現得過於匆忙,免得給人不耐煩的感覺。
  
  (3)當對方有事情又不便告訴我們或者是對方已經沒有什麽談話的興致時,他也可能會有一些肢體語言的暗示,比如,頻繁地看看手表,頻繁地變換坐姿,目光開始遊移等,這時我們應該明智地及時結束交談。
  
  A:“你們提出的問題非常有意義,我正好明天去外地開會,也可以就此向其他專家請教一下。”老師對學生說。
  
  B:催促第三人:“服務員小姐,請快些上主食,我們還有事呢!”
  
  與B相比,A的意思比較含蓄一些,但是明天要外出的信息也很明顯地提示了學生:老師要出門了,應該給老師留出時間準備一下。
  
  (4)在一開始交談的時候,我們相互的寒暄是為了接下來話題的過渡;而結束時的感謝不但與對方建立了友誼,也為這次交談畫了一個圓滿的句號。有時甚至可以為下一次的交談奠定良好的基礎。
  
  A:“與您的談話真是讓我受益匪淺,下一次我能向您請教其他的問題嗎?”
  
  B:“非常感謝您給予我的幫助,真是給您添麻煩了。以後我們還要常聯係。”
  
  在這兩個例子中,前一個為下一次交談找了一個很巧妙的“借口”,而後一個則是由衷的感謝。
  
  總之,一個善於交往的人應該利用結束交談的機會,將人際交往的片斷串聯起來,使之綿綿不斷地延伸下去。

這篇關於打開天窗說亮話。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世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