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誌強:站在巨人肩上改造他的行進方向

Jan04
“學會創業重要,學會二次創業更重要。”清華紫光總裁李誌強說。

兩年前的2002年5月,剛剛步入不惑之年的他被“空降”到虧損嚴重、陷入困境的清華紫光,擔任常務副總裁,全力進行紫光的改革與重組;2003年3月,公司扭虧為盈,李誌強升任總裁;今天,在他執掌下的清華紫光,已經是重放光彩。

這次外人看來波瀾不驚、實則生死攸關的紫光之變,已經成為2001年互聯網寒冬之後IT企業成功轉型和二次創業的經典案例。

在紫光的係列變革中,李誌強及其平均年齡隻有36歲的管理團隊迅速崛起,並逐漸被公眾所熟識。這個團隊年輕力壯,是清華係企業中前所未有的,因而被媒體稱為清華係的“少壯派”。而李誌強,正是其中的領軍人物。

8月中旬,在清華東門的紫光大廈,李誌強與記者縱論創業與二次創業。一個勤奮的清華學子,一個胸懷天下的學生幹部,一個率先下海的青年教師,一個成就斐然的管理英才……對談中,這些形象重疊變換,顯示著李誌強的點滴積累和感悟。

1980年,李誌強考入清華大學。從那時起,他的人生就與清華緊密相連。

剛入校李誌強就被老師臨時指定為班幹部,無意之中走上了學生工作崗位。這個無意,給有心的李誌強帶來了相當重要的體驗、感悟和鍛煉。

當時,高考錄取率僅為4%,能夠進入清華更是非常難得。而清華的傳統是“雙肩挑”―――隻有學習好才能做幹部。李誌強早起晚睡,不但取得了優異的學習成績,而且在大量的學生工作中不斷成長,直至擔任清華大學學生會秘書長、校團委宣傳部長。

這段難得的經曆,大大地提高了李誌強的組織和協調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在為同學服務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人這一輩子,不能隻為自己活著,要為整個社會多幹點事。”

由於這段經曆的深刻影響,如今清華紫光在招聘新員工時,就格外關注其在學校期間是否有為同學、為社會服務的經驗。

學水工結構的李誌強,曾經在葛洲壩實習。當他在高高的山上看到,為大壩施工的5萬多人就像是螞蟻在蠕動,感到巨大的震撼―――“在與大自然的搏擊中,個人的力量是多麽的渺小,團結起來就能創造舉世矚目的大工程。隻有融入社會、承擔責任,付出和奉獻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隻有這樣,當我們年邁的時候,才有資格告訴後人:這一輩子沒有白過。”

本科畢業後,李誌強一邊上研究生一邊留在清華大學校團委工作,碩士畢業後留校任教,擔任輔導員。1992年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李誌強響應學校號召,到企業掛職鍛煉,從此正式下海。

下海伊始,李誌強應聘到四川一家水利投資公司工作。一年之內,他就連升五級,從一名普通員工幹到了分公司總經理的位置。這次商海試水,不但給長期深居校園的李誌強帶來了市場經濟的體驗和洗禮,更重要的是讓他看到了自己的經商潛質。

1994年,李誌強重新回到清華,參與到清華科技創業園的創建工作中,負責創業園土地開發。10多個人的初創隊伍從零開始,到今天已經打造出一個69萬平方米、海內外知名的清華科技創業園。而在這個過程中,李誌強更加成熟起來,擔任了清華科技創業園副主任、清華科技園啟迪控股公司總裁等職務。

“2001年清華紫光淨虧2362萬元”―――當這個數字擺在清華大學校領導麵前的時候,所有人都無法相信和接受。

成立於1988年的清華紫光,依靠清華大學的金字招牌,曾經高速發展。1999年上市之後,成為中國股市的百元股王,每年經營額超過10個億,鑄就了清華紫光的輝煌曆史。 [Page]

但是,股市上圈來的滾滾熱錢,並沒有給紫光帶來經營上的成功。在戰略上,它盲目擴張,多元化發展,投巨資進入與主業IT無關的環保、生物製藥領域;在內部管理上,清華係人員近親繁殖,傳統國有企業粗放式經營的“沉屙積弊”積重難返;在外部環境上,整個IT行業遭遇嚴冬,由高速增長轉為緩慢擴容……種種緣由,導致2001年的清華紫光出現巨大虧損。

2002年5月,李誌強由清華企業集團選派,“空降”紫光擔任常務副總裁,主要任務是協助徐井宏總裁進行紫光的改革與重組;2003年3月,徐井宏升任董事長並推薦李誌強接替了總裁一職。

正如當年對IT業一竅不通的郭士納入主IBM遭到質疑一樣,學水利工程出身的李誌強入主紫光之初,也同樣遭受到人們投來的懷疑目光。“少壯派也好,空降兵也好,我長期在清華科技園工作,對清華產業的環境是很熟悉的。為什麽有些空降兵做不好,是因為不了解降落點的文化。”“企業虧損了怎麽辦?很多企業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裁員,但是我們來了以後沒有這樣做,而是領導帶頭,部門副總以上工資下降50%,職能部人員50%下一線,而普通員工待遇不變。結果是團結了人心,凝聚了力量,大家同仇敵愾,共渡了難關。”“我們認為越是在這樣的時候,人心向背越重要。紫光這次渡過難關靠的正是人心和人氣。領導必須衝鋒陷陣,在關鍵時候,你怎麽能夠要求群眾替你去趟雷、去擋箭呢?”

―――回味接手之初的困境,李誌強至今深有感觸。憑著對清華20多年的了解和感情,管理團隊率先降薪,迅速贏得了人心,初步打開了局麵。

隨即,李誌強根據他在清華科技園做了8年資金副主任的深切體會,給紫光規劃了資產重組、管理谘詢、平台改製和集成整合四個步驟,並提出了生存年、管理年和發展年的調整節奏。“比創業更艱難的是揚棄。”―――針對紫光曾經盲目擴張和多元化發展留下的龐大攤子,李誌強通過資產置換和重組,把紫光的核心業務集中在IT與通訊領域,順應3C融合趨勢實施大IT戰略,全力出擊主流產品線。“對於公司運作而言,投資層麵是應該多元化的,因為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但從經營層麵來講則應該是專業化的,因為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紫光作為一個經營性的上市公司,以前對此認識不足,吃了大虧。”

在管理谘詢上,李誌強引進了國際知名的畢博谘詢公司,對紫光進行全方位的梳理和診斷,改變多年國企“鐵飯碗”的思維方式,進行企業文化變革。通過管理谘詢,整個清華紫光的內部文化,成功地從過去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做人文化,轉變成自己企業“文行忠信、恭寬敏惠”的做事文化。“選擇戰略的後果,總裁及高管先負責;執行戰略的後果,中層副職以上幹部先承受。”―――這種新型的企業文化,使紫光2002年保住了10億元以上的銷售目標,實現扭虧為盈,度過了生存危機。

IT行業的一大特點,就是價格波動又快又頻繁,產品生命周期短,業內形容是賣“海鮮貨”的。如果商家反應不靈敏,營銷步調不統一,庫存控製不好,沒準兒就會形成“高進低出”、賠錢做買賣的局麵。但紫光原來的渠道管理體製上的弊端,恰恰就導致它的市場神經反應遲鈍。

李誌強於是開出一劑猛藥,進行平台公司的改製工作,使各地的平台公司從利潤中心變成成本中心,調整利益的分配方法,不與分銷商爭利,讓利給合作夥伴―――“通俗地講,就是要‘削藩’。”“那一天在北京首都機場,我們公司所有的高管傾巢出動,搭乘不同的航班飛向全國各地,紫光的11個平台公司同時宣布改製……高管們一到就立即召開全體員工大會,跟所有的中層進行單獨談話,宣講紫光平台改製的意義……” [Page]

通過改製,各平台公司由總部全資控股,總經理由總部平台管理中心直接任命派遣,直接聽命於北京的總部。一個統一的“紫光帝國”開始形成,“政令暢通”為紫光的再次起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此外,李誌強還聘請了國際著名的凱捷管理公司,按國際化標準重新規劃業務流程。2003年國慶,紫光在高校企業中第一個全麵采用SAP的ERP係統,全國各平台公司和總部聯網,一次上線成功。

ERP成功上線之後,紫光總部不僅可以實時掌握全國各公司的進銷存情況,而且可以靈活地指揮全國各大區的統一作戰,同時進行全國範圍的價格行動,一切業務活動都變得有章可循,堵住了很多原來的管理漏洞。

同時,李誌強打破清華係人員近親繁殖的局麵,為紫光注入了活力。目前,紫光事業部總經理以上的實權人物共有32人,其中不是清華畢業的就有22人。

……

經過一係列的變革和調整,李誌強為清華紫光製定的三年三步走發展規劃正在逐一實現:2002年作為生存年,全麵扭虧為盈,經營性現金流達到正值1.17億,並確保10億收入不下滑;2003年作為管理年,年報公布的銷售收入達23億;而今年作為發展年,目前紫光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年銷售收入有望超過30個億。“創業是樂趣,二次創業的改造也是樂趣。有創業衝動的年輕人,不妨體驗一下改造的樂趣!也許,站在一個巨人的肩膀上改造他的行進方向,將帶給你更豐富的創業體驗。”―――李誌強對《創業周刊》的讀者如是說。

這篇關於李誌強:站在巨人肩上改造他的行進方向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人物傳奇
相關的標簽: 青年創業網 李誌強:站在巨人肩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