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斯與巴菲特的唯一共性

Jan04
紐伯格1903年出生於美國、早年呆在巴黎,大二就從紐約大學退學,從未在某個商學院裏鍍金的紐伯格有著長達70餘年的職業投資生涯無一挫敗的神話履曆,他被美國投資界尊稱為“炒股不敗的世紀壽星”,他的高壽和美滿的家庭更是眾人豔羨的榜樣。直到107歲,他依然堅持每天去他的公司上班。

如果投資界也有吉尼斯紀錄,毫無疑問,他一定是最難以打破的“投資不敗”紀錄保持者。《金錢遊戲》的作者亞當·斯密曾透露,紐伯格在93歲高齡時,每周仍在私人教練的指導下打三次網球;還常在公園裏散步。

更具有神秘色彩的是,紐伯格有炒股絕活。曾經的助理吉姆·羅傑斯曾講起過紐伯格的絕活。

紐伯格總會準時在開市前5分鍾開始看《紐約時報》,然後突然跟他或者辦公室裏其他人說,“交易大廳裏正有10萬股IBM股票等著賣出,去,用89.625美元買入。”羅傑斯和辦公事裏其他的人立刻就傻了,大家大眼瞪小眼麵麵相覷,都很奇怪,他是怎麽知道的?他一直都坐在那裏看《紐約時報》啊?!這簡直太神了!在辦公室的另一側,股票行情自動收錄機依然滾動播報股價,但紐伯格好像有第六感,對整個股票交易了如指掌。羅傑斯和他的同事立刻跑到樓下的交易大廳去查,果然有12.5萬股IBM公司股票待售。

讓他感到更神的是,無論紐伯格坐在辦公室哪兒辦公,他報出的股票數目與實際出售的數目之間隻差幾千股,但幾乎每次都是以最劃算的價格買入。

羅傑斯承認,自己從沒見過紐伯克拿正眼瞧過股票行情自動收錄機。作為他的助手,羅傑斯隻能這樣認為,紐伯格是個大仙,在他身上具有某種非凡的超自然力。他在這一行幹了幾十年了,長期的經驗和對市場的敏感讓他閉著眼睛都能隨便買賣股票。

1930年,本名喬治·施瓦茨的喬治·索羅斯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14年後,納粹入侵了匈牙利。作為納粹占領區的一個猶太人,被發現後隻有一個結局:死亡,因此索羅斯隻有一個目標:生存。這個目標將陪伴他一生,這也是作為金融大鱷的索羅斯投資策略的根基。

在積累了數十億美元的財產,生存已經明顯不是問題的時候,“他仍然在不停地談論生存問題”。索羅斯承認,他有“一點點害怕”再度身無分文,就像17歲時那樣,“你認為我為什麽會賺這麽多錢?”在自己的多不著作中,索羅斯都會重複回答到:“我總是害怕自己將再次麵臨身無分文的處境,你知道的,一種讓我無處生存下去的處境,我就會失去勇氣。”

同在1930年,沃倫·巴菲特出生在一個離布達佩斯十萬八千裏遠的地方,美國內布拉斯加州一個寂靜而安寧的小鎮:奧馬哈。

他的父親霍華德·巴菲特是奧馬哈聯合大街銀行的一名證券推銷員。1931年8月,就在小巴菲特還有兩個星期就要迎來第一個生日時,這家銀行倒閉了。他的父親既失去了工作又破了產,因為他的所有儲蓄都隨著這家銀行一起煙消雲散了。

和索羅斯一樣,遠離虧損是巴菲特投資風格的重要特點。

在關注的30名投資大師的建議中,我們發現,遠離虧損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止損法則。理由很簡單,如果我們的本金虧損了50%,就必須翻倍才能回到最初的起點。如果年平均投資回報率是12%,需要花6年時間才能複原。

巴菲特經常提醒說,“這多麽浪費時間!如果最初避免損失,事情豈不是會簡單一些。”

對普通投資者而言,投資隻是副業。如果他賠了錢,他會用他的薪水,養老基金或其他財產填補他的賬戶,他幾乎從來不在市場中贏回那些錢。對投資大師來說,投資不是副業,而是他們的生命,因此如果他賠了錢,他就失去了生命的一部分。

我們經常提到,格雷厄姆傳遞給巴菲特的投資鐵律:第一,永遠不要虧損;第二,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其真實含義就是,莫放任虧損擴大化。

從兒時起就對虧損敏感,不放任虧損擴大化,這或許就是兩個操作法則完全迥異的索羅斯與巴菲特唯一的共性吧。

這篇關於索羅斯與巴菲特的唯一共性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人物傳奇
相關的標簽:索羅斯 巴菲特 唯一 青年創業網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