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祥陳誌列:土鱉的中國智造夢

Jan04

  陳誌列把劉翔當作偶像,因為他倆幹的都是挑戰外國人的事兒。

  在“海歸”遍地的中國IT業,陳誌列是個不折不扣的“土鱉”,他沒有海外留學的經曆,創業之初也沒有經曆風險投資盛行的年代,但就是這樣一個本土培養的計算機人才,依靠自己的持續努力,在特種計算機行業打敗了外資巨頭,占據了中國近1/3的市場份額。

  1993年,在陳誌列進入這個市場之初,這是由外資巨頭把持的市場,德國、美國、中國台灣占據了全部的高端特種計算機市場,不過5年之後,陳誌列第一次去拉斯韋加斯參加展會,兩個台灣同行來到研祥的展位上,對陳誌列說:“大哥,你們要讓兄弟們活啊,我們在美國做這行十幾年了,別掐死我們。”這是研祥第一次進入美國。

  “在國際市場上,你隻有靠專業能力和獨特的創造,才可能讓外國客戶和同行尊重你,這跟以往的中國製造是不一樣的。”陳誌列說。

  陳誌列的目標,是在特種計算機行業樹立“中國創造”的標杆。2007年,研祥建成了全亞洲最大的特種計算機研發中心,使中國徹底擺脫了洋品牌的技術壟斷。

  “現在廣州、深圳、北京的地鐵裏,很多控製係統都獨家用研祥的,涉及到安全問題,這個東西的成就感是沒有辦法描述的。”陳誌列對記者透露。

  陳誌列說,在創業15年後,追求更多的個人財富對他已經沒有太大的成就感。“胡潤說我有十幾億,不過這隻是上市公司的,我還有相當一部分業務沒上市,他那個榜單就是算一下股份市值,(這樣的)活兒太簡單,我幹的活比他有挑戰得多。”

  作為超級富豪,陳誌列把劉翔作為自己的偶像,因為幹的都是挑戰外國人的事兒:“房子太大會給麻雀住,吃太多會高血脂,平心而論,現在賺錢的成就感很弱了,但是做中國創造,做些有社會責任的事情,這個夢想實現後的自豪感是沒有辦法描述的。”

  □本報記者劉奇

  ■個人簡曆

  1963年,出生於江蘇無錫。

  1984年,畢業於遼寧建工學院(今沈陽建築大學),獲學士學位。

  1984年—1987年,在遼寧省機械研究院從事研究工作。

  1987年—1990年,在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院學習,獲碩士學位,並於2004年至2006年在中歐工商管理學院EMBA學習。

  1990年—1993年,被分配到航空部設計院旗下一家合資公司,從事技術研發工作。

  1993年至今,創辦研祥,任研祥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並於2003年10月10日推動其香港上市。

  ■上榜理由

  在中國的自主創業企業家中,陳誌列無疑是特殊的一個:他創辦的研祥集團,打破了西方對中國特種計算機領域的壟斷地位,他不僅僅創辦了中國最大的特種計算機企業,甚至是中國國產特種計算機行業的創始人之一。

  陳誌列和他的團隊,在創業的15年內,在中國市場擊敗了西門子、GE這樣的對手,讓自己的企業牢牢占據了中國市場第一、全球市場前三的地位。研祥參與製定了中國工業計算機的國家行業標準,引領中國核心計算機的潮流。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陳誌列也當選了央視2007中國年度經濟人物、年度創新人物兩項大獎,而在創新之外,他的新目標是,樹立中國在這個行業自己的品牌。

  創業篇

  從1993年創辦研祥智能公司開始,陳誌列用15年使其稱霸中國特種計算機行業。在中國市場擊敗洋巨頭後,陳誌列宣布啟動“研祥inside”品牌戰略,模仿芯片巨頭英特爾,在特種計算機領域樹立研祥芯片的地位。

  “未來,研祥要在特種計算機和自動化領域,成為中國的西門子!”陳誌列說,研祥要讓中國製造轉變成中國智造,掌握特種計算機的定價權。

  1992年,從國有企業借調到深圳合資公司的陳誌列,擁有優厚的待遇,每月2500元的薪水讓他成為當時的“金領”一族,但他也遇到了個人成長的“天花板效應”。當時,國內的工業特種計算機市場前景巨大,但份額掌握在少數外資巨頭的手中,加上深圳濃厚的創業氛圍,讓他萌生了自主創業的想法。

  不過,陳誌列的決定遭到了他家人的強烈反對。當時,陳誌列不滿30歲,是最年輕的科研幹部之一,且待遇十分優厚,如果他辭掉公職,在別人的眼中,那幾乎是“離經叛道”的瘋狂之舉。

  為了挽留陳誌列,他單位的領導提出,單位可以在深圳開設一個分公司,由他經營,創業收益公司和他分享,但風險全部歸公司,即使失敗了,他也可以回來做公司的業務骨幹。

  在思考了一夜之後,陳誌列決定拒絕領導的好意。“我決定了創業,就不能留下任何後路,沒有破釜沉舟的勇氣,創業就不可能成功!”就這樣,他和幾個研究生一起,聯合創辦了研祥公司,開始從事特種計算機的研發。

  “現在大家都知道,‘研祥’的意思是研究的發祥地,其實開始的時候並不是這樣。”陳誌列說,研祥的創始人多是研究生,而上個世紀90年代初,國內的研究生還是稀缺人才,“我研究生時代的校長對我說,研究生是科研的國家隊,但碩士的數量非常少”。基於這個考慮,陳誌列開始打算用“研地”這個名字,意思是研究生的發源地,但後來別人建議,“研地”和“炎帝”同音,公司最終定名為“研祥”。

  研祥從事的是特種計算機行業,簡單說就是除了普通的民用電腦、筆記本電腦以外,涉及軍用、工業用的計算機的芯片、軟硬件、零件設備、整機等,比如銀行ATM(自動提款機)、城市軌道交通控製、石油石化加油控製、安防、稅收、公路、醫療、博彩等多個領域的計算機設備,均屬研祥的業務範疇。

  盡管長期從事科研,陳誌列的商業眼光卻十分獨到。1993年,國內的民用電腦都尚未普及,特種計算機行業更是剛剛興起,各個行業對特種計算機的需求巨大,他麵對的是一片缺乏競爭的“藍海”。

  “我們沒有資金,就走和華為、中興類似的道路,通過代理國外企業的產品在中國銷售,積累第一桶金。”陳誌列說,這個原始積累的時間用了差不多一年,到1993年,研祥已經開始賺錢,且賺錢的容易程度幾乎讓陳誌列難以想象。

  “我們在報紙上打廣告,全國開產品研討會,然後就收錢。”讓陳誌列印象深刻的是,一次他們在武漢、上海、西安等城市進行特種計算機的講座,上午講座4個小時,下午深圳的公司賬戶上就收到了訂金。

  陳誌列說,代理的利潤好得讓人無法想象,由於沒有競爭,一個訂單甚至能達到百分之幾百的利潤,加上涉及的行業廣,企業對大客戶的倚賴少,發展平穩且迅速。“現在,特種計算機領域的訂單都很分散,單一客戶不會超過一個公司收入的35%,研祥的客戶一般都不超過12%.”

  經過一年的代理生涯,陳誌列已經賺了上千萬元,獲得了“第一桶金”。雖然成了有錢人,但陳誌列仍不滿足。一次,陳誌列向自己代理的一個台灣廠家建議,大陸客戶需要一批個性化的特種計算機設備,但對方派了個剛剛畢業兩年的大學生來調研。

  “我們代理的人都是研究生畢業,懂技術、懂市場,跟這個大學生在賓館裏說了半天,他愣是沒搞明白,回去之後台灣廠家當然決定不生產這種設備。”陳誌列一氣之下,決定自己來做這個設備,結果在市場上大獲成功,成為最暢銷的產品之一。

  有了這個經驗,陳誌列堅定了研祥進行自主研發,走自主品牌的道路。“我們懂技術、懂市場,我們了解中國市場需要什麽,而且也完成了原始積累,一切條件都具備了。”陳誌列說。

  “我們拿了幾千萬出來砸研發,開工廠,都是燒錢的,基本上把賺來的錢全部投入進去了。”陳誌列回憶,為了在短期內奠定自主開發和製造的基礎,陳誌列同時抓產品研發、銷售、開分公司、打品牌,“如果當時沒有一點倔強,根本走不下來”。

  創業期的瘋狂工作,讓陳誌列至今被公司的人認為是“超級工作狂”。“記得有一年,我大年三十回家吃了點餃子就睡著了,一直睡到大年初二上午10點,這就是一年的假期了。”陳誌列說,他每天睜開眼睛就上班,沒有休息日,隻要睜著眼睛,除了吃飯基本都在工作。

  2003年,經過10年發展,研祥已經成為國內特種計算機行業的老大,不過,陳誌列的目標更為遠大,他的目標是西門子這樣的全球巨頭。

  一次,陳誌列和西門子自動化部門的全球總裁同桌吃飯,對方通過翻譯問他:“陳,你覺得全球自動化控製人才最多的國家是哪個?”陳誌列出於客套回答“是德國”,但對方很認真地對他說:“不對,是中國,中國已經在這方麵處於全球領先的地位了。”

  “說句老實話,德國人是很難承認外國人的,當時雖然我心裏知道,但對方這麽說我還是非常興奮,這比掙多少錢都過癮。”基於這種出發點,陳誌列提出,要將研祥打造成“中國西門子”,成為全球特種計算機領域的市場老大。

  2003年,研祥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成為國內特種計算機業唯一的上市公司。“我們的目標就是,既然一定要做海外市場,那就要成為規範的公司,其實上市隻融到了1個億左右的資金,根本不能和我們的利潤比,但我們的出發點是通過海外上市,奠定走出去的基礎。”目前,全球前三名的特種計算機公司分別是德國西門子、一家台灣公司以及研祥。

  根據研祥的規劃,最遲到2017年,研祥要在銷售額、利潤額上均達到全球老大的地位。

  “實際上,我們內部還有第二個時間表,就是要在2013年提前完成這個目標,如果到2017年才完成,說明我們太不用功了,那我們這幫高管就在完成那天集體辭職!”陳誌列說。

  今年10月22日,研祥集團在北京宣布將正式啟動“研祥inside”品牌戰略,旨在成為繼英特爾之後全球特種計算機產品核心設備的提供商。

  “inside戰略,除了intel之外沒有一個IT企業來做,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陳誌列說,這意味著對所有同行業的整機商來說,研祥將成為核心設備商,這對研祥的品牌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陳誌列稱,通過inside策略,研祥將可以使其品牌從傳統的特種計算機領域走向更多的行業,而品牌戰略也將使研祥從傳統的行業客戶市場走向普通消費者。

  “野心也好,雄心也罷,我們希望在特種計算機領域做到英特爾的地步。”陳誌列說,根據規劃,研祥提出inside戰略後,產品除了單獨銷售的整機外,大部分將安裝在各種終端產品的內部。inside戰略將使研祥從傳統的技術導向型變為消費者導向公司。

  從10月份開始,“研祥inside”的商標將被逐步運用在所有營銷傳播活動中,包括銷售、包裝、廣告、公關以及內外部傳播都會被統一成一個圖形,在策略層麵完全整合。

  問:你認為最理想的快樂是什麽?

  答:能夠有機會為自己設立的目標而奮鬥。

  問:你認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麽?

  答:沒有為自己設立的目標奮鬥的機會。

  問:你最喜歡人的什麽品質?

  答:誠實。

  問:你最欣賞女性的什麽品質?

  答:溫柔。

  問:你認為自己最大的才能是什麽?

  答:執著。

  問:你思考最多的問題?答:研祥未來的發展。問:你覺得什麽類型的人在經濟上一定能成功?

  答:執著、堅持。

  問:你喜歡什麽樣的掙錢方式?

  答:遊戲規則透明,通過自己的努力。

  問:你最欣賞什麽樣的員工?

  答:勤奮。

  問:會開除什麽樣的員工?答:華而不實,眼高手低。問:你最願意把錢用在什麽地方?

  答:能夠幫助實現下一個目標。

  問:你的個人資產是多少?答:按胡潤說有十幾個億。問:你一年花多少錢?答:大約五六萬。

  問:你希望給後代留下什麽?

  答:一種精神,而不是財產。

  問:你會在什麽情況下退休?

  答:在公司的問卷調查上,我寫81歲。

  問:你的座右銘是什麽?答:人生最大的享受就是工作。

  陳誌列是中國特種計算機行業的明星企業家,他所領導的企業研祥集團已經成為了中國第一、世界第三的工業計算機企業。他將自己的成功之途簡單地概括成一句話:“我是一個順大勢的人——1978年的科學大會讓我棄文從理;1992年南巡講話時,我趁勢下海,創辦研祥;2003年香港H股首次接納內地民營企業,研祥是第一個實踐者。”

  陳誌列45年前生於江南富庶之地江蘇無錫。

  當年,陳誌列的父母和許多年輕夫婦一樣是熱血青年,積極支援東北的建設。蹣跚學步的小陳誌列,就這樣被帶到了沈陽,並且在東北完成了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整個受教育曆程。

  陳誌列長在東北,說話帶有明顯的東北口音。不過他生在江南,身上又多少帶著點南方人特有的細膩和文雅。

  年少的陳誌列一直以文學青年自居,時常填詞寫詩,有的作品還發表在《詩刊》等雜誌上。14歲那年,好幾次學校發表格填寫個人情況,他都在愛好和特長一欄裏填上了“文學”兩個字。當時,對於西江月、水調歌頭之類的詞牌,陳誌列可信手“填”來。

  1978年,這個文學愛好者長到了15歲,念初中三年級時麵臨人生中第一個重大的選擇——讀文科還是讀理科?

  陳誌列是品學兼優的學生,從小一直是班幹部,成績名列前茅,基本上沒有出過前三名,而且從來不偏科。他雖然愛好文學,但理科成績也不弱。校長曾經這樣評價過他:“我教了一輩子書,35年了,就遇到過兩個真正均科的孩子,你就是其中之一。”

  學科成績均衡本該是優點,但當時卻成了陳誌列和家人最大困擾——一個門門功課都很好的孩子,為什麽一定要在學科上砍掉一半呢?全家人在陳誌列的選科問題上一直爭執不下,不能達成統一的意見。

  而讓陳誌列及其家人下定決心選擇理科的重要契機,是1978年3月18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當時,大會的召開在全國掀起了一個學習科學的浪潮,“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說法盛行一時。

  學理科!陳誌列與家人一致決定。這意味著陳誌列要放下自己熱愛的詩詞歌賦。

  科學大會召開期間,陳誌列填了他報誌願之後的最後一首詞。詞牌名已經忘卻,他卻還能清楚地記得最後兩句:“今學數理就正循,四化譽滿全球”。

  陳誌列棄文從理,毫不猶豫地走上理工科這條路。

  回憶往昔,陳誌列至今深有感觸:“我覺得1978年這個科學大會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讓我走上了科研、學理工這樣一條路。”

  陳誌列選擇理科之後,一直保持著前三名的成績,不過,高考時他發揮失常,與平時差不多水平的同學相比,陳誌列的總分低了整整90分,隻能在沈陽上大學。這是他人生中遭遇的一個很大的挫折。

  挫折也曾讓陳誌列有所懈怠。在大學裏,陳誌列沒有努力去保持前三名的成績,反倒將大量的時間用在了運動場上和攝影協會中。

  不過這好像倒給陳誌列帶來了一些意外的收獲——在專業知識以外,陳誌列更多地學會了怎樣與人溝通,怎樣和隊友合作去贏得一場球賽的勝利,怎樣用各種各樣的角度來拍下同一個場景的春夏秋冬。

  大學畢業之後,陳誌列進入遼寧省機械研究院工作,一幹就是3年。

  如果就這麽按部就班地幹下去,陳誌列也許會當一個“幹部”,一個“研究專家”。這看上去似乎也沒有什麽不好,但陳誌列不滿足於此,1987年,已經在沈陽生活了20年的陳誌列毅然決定去西安讀研。

  3年的研究生生涯很快就過去了,27歲的陳誌列被分配到了航空設計院,在北京開始了第二段的工作經曆。

  表麵上來看,陳誌列做的工作似乎和3年前沒有什麽本質上的差別,但事實上,不同的環境讓陳誌列內心起了較大變化。

  陳誌列被分配到航空設計院下屬的一個中美合資的企業,叫做“銀燕”。

  合資企業完全不同於中資企業,陳誌列接觸到了全新的環境,也遇到全新的困擾。他深深感到,在外資企業發展空間有限,“天花板”較低。碰到這種“天花板”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無異於走進死胡同,陳誌列覺得掉頭換路勢在必行。

  之後陳誌列被派到一家台灣企業在深圳設立的工作室工作,這段經曆堅定了陳誌列的“掉頭換路”的決心。處處被外國人和台灣人“欺壓”的生活讓陳誌列無法忍受,“一個東北漢子怎麽能甘心去做‘二等公民’”?許多經曆告訴陳誌列,“一等公民們”其實技術是不如自己的。

  那段日子,陳誌列每天都在思考自己的未來,一米八幾的大小夥子瘦得不足130斤。這個決定甚至比選擇文理科更加難做。當時台灣企業給予陳誌列的薪水待遇非常之好,1992年陳誌列在深圳工作室的月薪能夠達到2500元。不過高收入的代價是高壓,台灣企業對於人才成長有著太多的限製,陳誌列總感覺頭上有一塊大石頭壓著,怎麽也長不高。

  陳誌列是幸運的,他說“總是能得到春天的眷顧”。正在他覺得自己陷入兩難境地的時候,1992年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來了深圳。

  小平南巡肯定了深圳的發展,同時在深圳掀起了一個下海創業的熱潮。大潮湧動,陳誌列也被潮水卷下海了。

  回憶當時的情景,陳誌列感到猶在昨天。他說,那時候6個挺要好的哥們兒一起吃飯,除了陳誌列,其他5位都開了公司。5個哥們兒在飯桌上慫恿陳誌列:“你不比我們差,趕緊開公司吧。”

  1993年,陳誌列正式辭去一切職位,自主創業。他希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希望改變中國工控產業的落後局麵。“當時就覺得眼前是一片藍海,很有希望。”陳誌列現在回憶,仍然激動不已。

  成功之後他並沒有高高在上。為了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他在企業中建立了具有陳誌列特色的鮮明的企業文化。

  研祥集團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在研祥內部,所有人互相之間都應該稱呼對方的全名,而不是頭銜,目的在於最大限度淡化級別。研祥的員工平時都叫他“陳誌列”,不許叫陳總,否則將被處以10元的罰款。研祥為此還專門印了成本的四聯發票,一旦員工違規,則會收到這種發票。發票一聯歸財務留存,一聯給陳誌列保管,一聯交由人力資源部門,最後一聯員工自己收著。“叫‘總’就會有的等級之分。你叫了‘陳總’,下一句就是‘您好’吧?這樣員工還會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麽?”陳誌列說。

  不過,員工自由抒發意見的企業環境,也讓老總的意見時常麵臨被否定的命運。有一次,陳誌列和一個副總親自負責談判,決定購買一個寫字樓作為廠房。連定金都交了,但結果被否決了,最後也沒買成。

  研祥還禁止官僚化的恭維詞匯出現。像“請多指教”、“此致敬禮”這樣的用語,都屬於公司的禁語。研祥員工對於工作有一個口號,叫做“說就是撒謊”。他們的標準流程是寫,即一張紙、一支筆、寫清楚、給專人。

  在對老總的審批方麵,研祥有規定。如果事情交由總經理,3天之內應該審批完畢,而總經理在最後時刻也沒有做出審批,那麽再經過兩個小時的“等待期”,待審批事項等待總經理兩個小時之後,員工將執行這一事項,而一切後果則由總經理承擔,並且總經理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對某事的審批還將受到罰款。

  研祥集團執行力很強,陳誌列認為執行力跟速度有關係,“不拐彎抹角,自然提高執行速度”。“陳誌列”式的企業文化與工作作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員工的工作熱情和職業忠誠度。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大師。大師們往往被人看成偶像,比如銀行家們崇拜花旗銀行的桑迪。威爾,投資者們崇拜股神沃倫。巴菲特,但陳誌列說,他沒有在行業內找到偶像,但他有一個行業外的偶像——110米欄飛人劉翔。

  陳誌列覺得選擇劉翔自有一番道理:

  “首先因為遊戲規則透明。110米跨欄,大家都穿褲衩背心,一聲槍響,當著你的麵跑,沒有機會去給別人使絆兒——比如扔條鐵絲在別人腳底下,給對手製造個緋聞什麽的。大家隻顧自己前進,顧不上去怎麽使壞別人。大家都是公平的。”

  其次是有策略。陳誌列說:“跨欄,既要有高度又要有速度。這個欄就像我們平時麵臨的困難,要考慮怎麽跨過,但又不能太高,太高會影響速度。”

  第三是必須一往無前,不沉溺於既有的成績。“跨過一個欄就馬上忘記它,不能去回想,目標馬上是下一個欄。沒有時間去回想、去慶賀。”

  “我覺得劉翔幹的那活兒跟我幹的活兒比較接近。他們是賽場,我們也是賽場,而且這個賽場以前主要都是西方人把持。以前我記得奧林匹克短道競賽,都是黑人。”研祥麵對的也是這樣一個由西方人把持的賽場,研祥現在跑到了全國第一,然而在世界上,還隻是第三名。

  陳誌列謙虛地說:“我們才跑第三,劉翔跑第一,我是不是該崇拜一下他?更何況,他的照片有點兒像我大學畢業那會兒的樣子。”

  仔細看看陳誌列,還真得有點像劉翔,從陳誌列眼中,能看到那股拚勁,也許還能看到研祥未來的“世界冠軍路”。

這篇關於研祥陳誌列:土鱉的中國智造夢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人物傳奇
相關的標簽: 青年創業網 研祥陳誌列:“土鱉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