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山:一個普通農民的創業夢

Jan04
  他是一個普通農民,卻依靠著堅持不懈的努力,已經在創業路上走了30年;他隻有初中文化,但憑借著刻苦鑽研,他發明的水泥瓦成型機獲得了國家專利。

  他就是許昌縣小召鄉北寨村村民李會山。

  是什麽讓他堅持創業30餘年?是什麽促使他去發明國家專利產品?他又是怎麽樣的一個人?他的身上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趕往許昌縣小召鄉北寨村,來到李會山的家中,拜訪這個在當地小有名氣的“土專家”。

  經過幾分鍾短暫的等待,李會山從自家田地裏趕回到了家中。今年53歲的他看上去很精神。古銅色的麵容、洪亮的聲音、炯炯有神的雙眼,都印證著這是一個精明能幹的“能人”。

  話匣子打開了,李會山開始講述自己的故事。

  矢誌不渝謀創業

  翻開李會山的經曆,可以說是厚厚的一本書,記錄著他並不波瀾壯闊但也豐富多彩的人生。

  1973年,18歲的李會山中學畢業後,回到家鄉北寨村當了一名實物保管員,負責保管村裏的物資、器械等。在當時的計劃經濟時代,這也算是一個很重要的崗位了。在恪盡職守幹好本職工作之餘,李會山對機械維修和製造產生了濃厚興趣。而實物保管員的職位也給他琢磨機械維修和製造提供了有利條件。

  閑暇之餘,李會山都會到倉庫裏,對著一大堆各式各樣的勞動工具仔細研究半天。他不僅把這些工具一件件擦拭得十分明亮,還經常對其進行檢查維修,有時還要對不合理的地方進行改良。甚至必要時,他還會把工具拆得七零八碎,仔細研究它們的工作原理,然後再重新組裝起來,熟悉製作工藝流程。久而久之,人們發現,被他搗鼓過的工具變得更精巧實用,用著也更得心應手。而這一切都為他後來的人生經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雖然說實物保管員給了自己很多學習機會,但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李會山清醒地認識到,依靠自己當保管員的收入,遠遠不能養活一家老小。於是,李會山開始了自己的“兼職”生涯——做小生意。李會山就此算是開始了自己的創業路。

  最開始,李會山賣過農用工具,收過榆樹皮,當過糧食經紀人。但這些都是小打小鬧,勉強養家糊口。

  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的實行,農民逐漸解決了溫飽問題。李會山也開始不安分起來。1994年,他拿出多年做生意積累的5萬元資金,和朋友合夥開辦了一家小型造紙廠。可以說,李會山這時才走上真正意義上的創業路。

  辦廠伊始,根據分工,李會山主要負責機器設備維護和衛生紙產品質量。在此期間,他所積累的機械知識得到充分實踐。同時,這也讓他對大型機器工作原理及生產工藝流程有了更深了解。由於他和朋友經營有道、管理有方,他們把這個小造紙廠辦得紅紅火火,生產的各類中高檔衛生紙在市場銷售十分順暢。這也為他們帶來了每年數十萬元的利潤分紅。

  但是,好景不長。到了2001年,小造紙企業嚴重汙染環境,對生態也造成了嚴重破壞。痛定思痛,小召鄉黨委、鄉政府決定徹底取締鄉域內所有小造紙企業(包括家庭作坊)。而此時,已經握有幾十萬元資金積累的李會山正準備和朋友在這一行業大展身手。但由於認識到了環境汙染的巨大危害,李會山積極配合黨委、政府帶頭關閉了小造紙廠,開始尋找新的創業路。

  2002年,經過多方考察,李會山覺得建築行業前景廣闊。於是,他投資2萬元與他人合建了一座磚瓦窯廠。但就在他們的磚瓦窯廠剛剛起步,新型牆體材料——免燒磚出現了。免燒磚的出現也讓他們生產的實心黏土磚沒有了市場,而且當時政府又開始整治取締磚瓦窯廠。就這樣,隻經營了一年多的磚瓦窯廠隻好草草收場。李會山隻好又一次重新上路。

  2005年,李會山拿出資金20萬元,與他人合作注冊成立了許昌縣一龍紙業有限責任公司。在等待省環保局審批項目的過程中,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李會山開始了一段新的人生曆程。

  刻苦鑽研搞發明

  水泥瓦成型機的發明可以說是李會山創業路上的一個意外收獲。

  “其實,我接觸水泥瓦行業非常偶然,主要是因為別人的一句玩笑話。”說起來發明水泥瓦成型機的動機,李會山這樣笑著說。

  那是2005年下半年的一天,李會山到長葛幫朋友辦事。無意中,他發現當地水泥瓦製造業發達,到處都是大、中、小型水泥瓦生產廠(有的甚至是家庭作坊)。經過深入了解,他發現水泥瓦在建築行業應用廣泛,無論是農村市場還是城市市場都供不應求。但由於水泥瓦製作全是依靠手工作業,存在質量粗糙、勞動強度大、工藝工序麻煩、不能批量生產等諸多缺點。

  在和製作師傅閑談中,李會山隨口問了一句:“師傅,手工作業這麽麻煩,還有那麽多缺點,為啥不用機器批量生產呢?”

  當時,那位師傅瞪大雙眼,帶著十分驚詫的表情,似笑非笑地說:“老師兒,你說哩好聽,哪有這樣的機器呀!要不,你有能耐,先發明一台讓咱用用!”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李會山當時想,這也不算啥高科技,說不定我還真能發明出這樣的機器。於是,發明水泥瓦成型機的念頭在他腦海中定格了。而在隱隱約約中,他意識到自己多年來一直還想著的機械發明夢可能就要實現了。

  2006年3月,李會山拿出了1萬元,買來簡單的模具設備和製作水泥瓦的原料,並從臨潁縣請來了6名製作水泥瓦的師傅,在家裏辦起了水泥瓦生產作坊。在發明水泥瓦成型機的路上,李會山走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白天,李會山既是老板又是學徒,跟著師傅們學習製作工藝流程、原料配比、成形狀態。遇到難題,他就不厭其煩地讓師傅們一遍遍示範,自己跟著製作,在一些細微的關鍵地方就讓師傅們手把手地教。而到了晚上,他就把白天學習的內容歸納整理,作出詳細的筆記,並把模具搬到屋裏仔細研究工作原理,將模具拆開了解其中的內部構造。

  “那時,因為不太懂,模具拆開後卻怎麽也組裝不成。沒辦法,隻好再買一套,重新來弄。光研究機器,我都拆壞了七八套模具,筆記記了四五本。不過,還算不賴,後來終於弄明白了,也學會組裝了。”回憶起最初的發明經曆,李會山深有感觸。

  精通水泥瓦製作的各個環節和工作原理後,李會山把家庭作坊搬遷到村外的一個廢棄造紙廠內,並交給別人打理,而自己則專心搞起研究來。沒有機械製作的專業知識,李會山就從頭學起,從書店、音響店買來機械製造、製圖方麵的書籍和學習光盤,一點點地“啃”。通過刻苦學習,隻有初中文化的他硬是把機械製造基礎知識,機械製圖中的三視圖(包括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透視圖、剖視、剖麵、立體構成理解得滾瓜爛熟。按照理論基礎,他繪製出了水泥瓦成型機的結構示意圖和透視圖。

  有了圖紙,李會山便開始著手製作水泥瓦成型機模型。這時候,當初當保管員時學的木工活幫了他的大忙。於是,他掂起刨子,拿著鋸,找來木材,開始鋸鋸刨刨、砍砍旋旋,製作起來。

  圖紙塗了又塗,畫了又畫;模具修了又修,改了又改。但第一套模型做出來後,李會山發現與自己想象中的樣子有很大誤差。於是,他拿起尺子,對著圖紙和模型比比劃劃,又進一步改良做出了第二套、第三套……

  誤差一點一點減小了,與想象中的樣子也一步一步接近了。當做出第四套時,水泥瓦成型機的雛形基本出來了。

  經過不斷改進,李會山根據用木材製作出的水泥瓦成型機模型,重新繪製出了詳細的結構圖、透視圖和零部件裝配圖。之後,他又請電工繪製出電路圖,請鐵匠打製出了真正意義上的水泥瓦成型機。

  此時,距離發明的成功隻有一步之遙。

  不料,等到試生產時,生產出的水泥瓦卻沒有達到質量標準。是機器參數不夠,還是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通過“體檢”,李會山終於發現問題出在曲麵成型機上。李會山對症下藥,開始著手解決曲麵成形的技術參數,進一步對機器進行改良,反複調製原料配比。通過一次次實驗、試生產,生產出的水泥瓦達到了質量標準。

  2007年2月26日,經過一年研發,水泥瓦成型機終於被李會山發明出來了。

  經過2個月試生產,水泥瓦成型機再沒有出現技術和產品質量問題。

  2007年4月26日,李會山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了專利申請。

  2008年2月20日,李會山獲得了專利產權證書。

  獲得專利權後,李會山授權位於我市經濟開發區的某機械製作廠開始生產水泥瓦成型機。由於質量好、價格便宜,水泥瓦成型機剛一投入市場,便在行業內取得了轟動。現在,他的機器已經覆蓋河南、河北、山西、湖北、江蘇、江西、福建等省份上百個城市和地區,水泥瓦生產也由手工作業進入到了機械製作的時代。

  而李會山自己也用機器辦了一個生產水泥瓦的小廠,繼續著自己的創業路。用他的話說,這既是一次新的創業,也是對自己產品的一種宣傳吧。

  創業路上的感想

  說起自己這30年來的創業路,李會山有很多感慨。他說,自己這麽多年一直沒有閑著,幹了很多事兒,不管幹得好壞,但至少自己努力去幹了。在這麽多行業都幹過,有兩個體會我感覺非常深,那就是幹事創業要找準切入點,更要符合國家政策。

  作為一名農民,李會山對農民幹事創業有著自己的認識。他說,農民要想謀點事情做很難,一方麵高科技的東西由於缺乏專業知識弄不成,另一方麵大眾化的東西利潤點又太低。所以,一個人要想做成點什麽事情,首先要知道自己有什麽能力,找準自己的位置,認清自己的優勢。而在選擇創業的門路上,要找準一個切入點,找到一個好的適合自己的項目,能發揮自己的優勢、特點。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能不能做成行業中的狀元,關鍵就在於你能不能在這個行業真正做通、做精、做好。再大的企業也有不足,再小的企業也有優勢。每個方麵都幹好是不可能的,但一定要有一個點比別人都好,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雖然隻有初中文化,但李會山沒事時都會選擇到圖書館看書,有時候也會到外地轉轉看看,學習一下外地有什麽好的經驗和做法。結合自己這麽多年來的創業路,他說,現在要想做成一點兒事,光選準切入點還不行,還要符合國家政策。雖然說當年自己辦小造紙廠、磚瓦窯廠利潤都不小,但由於不符合國家政策都被取締了。而現在做的水泥瓦生產,雖然說利潤沒有小造紙廠那麽高,但國家政策允許,自己幹著也安心。

  說到下一步的打算,李會山說,現在這個時代發展很快,要想幹成事兒,在思想上就不能停留,不能停留在原來的基礎上,要不斷向前推進,因為別人都在想法往前跑,你不跑就要落在後麵。下一步,我還會繼續研究、改進水泥瓦成型機,這也是當時我發明水泥瓦成型機成功時就有的想法。現在的水泥瓦成型機還比較簡單,隻能生產最基本的水泥瓦,我想讓它還能生產彩磚瓦、仿古建築材料等等。要是順利的話,自己還要研究發明其他建築行業用料成型機,為自己、用戶、建築行業帶來更大效益。 這篇關於李會山:一個普通農民的創業夢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人物傳奇
相關的標簽: 青年創業網 李會山:一個普通農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