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芬走出光明危機

Jan04

  如果不是在54歲遇到一場重大危機,王佳芬“乳業女王”的稱號,可能就顯得分量不足。

  在此之前,她帶領上海光明乳業集團,從一個養牛場發展成一家上市公司,並一度成為乳品行業當仁不讓的龍頭老大。

  她似乎是天生的領導者。

  24歲時,王佳芬就已經是一個規模兩萬人的農場的黨委副書記了。40歲時,她成為光明乳業的掌門人,幾年工夫,光明乳業的綜合實力迅速上升,並連續7年在全國乳業同行中排名第一。她因此被尊稱為“牛奶教母”。

  危機恰恰在輝煌時刻到來。2003年,乳品行業的競爭風起雲湧,伊利、蒙牛急速崛起,並超越光明。屋漏偏逢連陰雨。2005年6月,鄭州山盟回爐奶事件曝光,光明乳業苦心經營的優質形象遭到嚴重質疑。一夜間,王佳芬成了媒體聲討的焦點,使她陷入職業生涯的低穀。

  “連續兩個多星期,都是很晚才回家。”當時,光明牛奶超市要下架,消費者不喝了,工廠訂單驟然減少,運輸部門要停工,奶農送來的鮮奶沒處放了。

  這位優雅的女士近日坐在央視《對話》欄目的直播間回憶當時的情景,眼裏閃著淚光。她感慨說,那時候真是“四麵楚歌”。

  意誌的勝利

  長期以來,王佳芬相信,自己的特長就是“做領導”。她總結的領導秘訣,有三個關鍵詞:眼亮、手快、嘴勤。

  但是,當危機降臨、各方壓力幾乎要把她摧垮時,她發現,做領導最重要的素質隻剩下兩個字:意誌。

  “我就對自己說,不能慌,要挺住!”她說,當所有人都在懷疑的時候,領導絕不能動搖。“你必須麵對現實,用盡量平靜的心情去解決問題。”

  穩定心神之後,這位女領導顯示出她精明強幹的一麵。首先,說服員工,安撫各地的經銷商,“要讓大家相信自己”。同時,展開坦誠而有效的溝通,對消費者、對媒體、對政府要有交代,她每天打無數個電話,發幾十封郵件,四處做說服工作,“要承認我們有失誤,還要讓人家對光明的品牌和企業有信心”。

  王佳芬說,就像打仗一樣,形勢再危急,也得讓隊伍堅守住陣地,“我們必須投入戰鬥!”

  光明乳業“危機公關”最成功的“戰役”,可能就是“奶廠開放月”活動。全國20多個城市的消費者自願報名,到當地的光明奶廠參觀,“用放大鏡找毛病”。當時,一名消費者在參觀時拒絕和接待人員握手,也不要介紹資料,顯得憤憤然的樣子。一圈轉下來,看了奶廠的現代化設備,了解了嚴格的生產工序,終於在臨走時,他接受了一盒酸奶,“算是表達了對我們的信任”。

  經過“鄭州事件”,光明乳業痛定思痛。從此,長期困擾行業的“早產奶”問題得到解決,生產日期必須確定為出廠當日,這成為整個行業的新標準。在製度層麵,光明乳業設立10個“質量巡查大使”,在全國各基地巡回查驗奶產品工藝質量,擁有一票否決權,並直接對主管副總裁負責,這在完善乳業的質保體係方麵是一次創新。在營銷層麵,“品牌恢複計劃”及時跟進,新產品推廣、超市促銷等策略,開始全麵改善與消費者的關係。

  局麵在好轉,而王佳芬仍深陷自責。在董事會上,她兩次請求處分。後來,有接近公司董事會的人士透露,業績下滑最嚴重的時候,在“由誰帶領光明走出困境”這個問題上,董事會最終認為“沒有比王佳芬更合適的人選”。

  王佳芬的選擇,更顯示出女性柔韌而堅定的一麵。她說:“在董事會沒有作出任何決定時,我惟一的決定,就是把公司從災難中拽出來。”

  事實上,回過頭來看,光明乳業麵臨的危機有其更深刻的層麵。

  危機發生後,各方批評中最致命的,是對於光明乳業“新鮮戰略”的質疑。乳品行業有兩大序列的產品定位,保鮮奶和常溫奶。前者以新鮮為消費訴求,走高端路線,但保鮮技術要求高,尤其是建立“冷鏈”(牛奶從采取、加工、出廠、銷售等整個環節,都需維持在特定的低溫環境中)的成本很高;後者走低端路線,保質期長,可以大規模運送,相對的市場拓展成本低。

  多年來,光明乳業一直走“新鮮路線”。2000年前後,在上海和華東市場已非常穩固,光明開始啟動全國擴張之路。擴張的難題隨即出現。王佳芬發現,把大城市成功經驗複製到全國的過程並不順利,在外地市場,光明對當地消費者喜好的洞察和把握能力不夠。每年生產幾百個新產品,卻沒有那一款產品銷售過億元。

  難題未解之時,伊利、蒙牛等競爭對手,已憑借常溫奶先天的銷售優勢,大踏步地趕超。

  對落後的光明乳業來說,“鄭州事件”可謂雪上加霜。當時,出現了一種相當矛盾的判斷,折射出企業在危機來臨時進退維穀的困境:對質量問題,許多人認定光明的問題出在“擴張太快,管理失控”;可一旦與伊利和蒙牛相比,他們又反而認為,作為典型的上海企業,光明恰恰是速度太慢了,過於保守。

  壓力排山倒海般襲來。王佳芬麵對的最大難題是,光明長期堅持的鮮奶戰略是不是走錯了?

  “慌亂時容易否定一切,你隻有真正認識到真理在自己手裏,才不會心虛。”王佳芬說,為消費者提供“最新鮮的奶”,是光明乳業多年來的宗旨,也構成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如果因為一次管理失誤,就否定企業發展的大戰略,這就是錯上加錯。 [FS:PAGE]

  經過奶牛反芻一般的思量之後,光明乳業董事會認為,“新鮮戰略”沒有錯。而且,企業應該把這次“危機”當作重塑光明乳業品牌和形象的“轉機”,快速提高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增強“冷鏈”管理能力,並大力推廣“喝新鮮牛奶”的消費觀念。

  其實,業內資深人士早有預測,光明的困境在於“華東以外的市場,保鮮奶的時代根本還沒有到來”,因此,它的重新崛起應是“隻欠東風”。

  2006年,乳業競爭格局已逐漸峰回路轉。常溫奶市場開始回落,血拚的競爭甚至導致“奶賤於水”,乳業巨頭和各地諸侯也紛紛開始投資高附加值保鮮冷鏈產品,並將利潤增長寄托於此。而這,正是光明乳業傾力多年堅持和儲備的最具優勢的領域。

  “麵對危機,最根本的東西絕不能放棄”,王佳芬說:“沒有救世主,你必須堅定自己的信念。”

  進退之道

  如今,當光明乳業正準備厚積薄發迎接挑戰的時刻,王佳芬選擇退出一線。她辭去了總經理職位,留任董事長,“把最艱苦的任務交給年輕人去完成”。

  一向有“鐵娘子”、“女管家”之稱的王佳芬,如今更喜歡展現她為人妻、為人母賢惠溫柔的一麵。她表示,不在一線苦幹,“可以彈彈鋼琴,每天幫我先生熨襯衫了”。

  在這樣一種“退卻”的背後,光明乳業則已經準備好在今年“大舉進攻”。據稱,圍繞“新鮮戰略”,光明乳業會推出十多種“明星產品”,在冷鏈技術創新上則加大自主研發,並與各大連鎖超市及零售商建立戰略合作關係。

  這更像一場絕地反擊戰。長年與光明乳業捆綁的法國達能集團,近期已經與蒙牛簽訂了合作協議,乳業市場正在進入春秋爭霸的詭譎時期。對於始終堅守高端市場的光明乳業來說,不進則退。有人評價,這家已有50多年曆史的老牌乳品企業,本身帶有上海企業的“貴族氣質”,他們的市場策略通常精致而矜持,不像後發的“草根企業”,總能演繹呼嘯而來紅旗漫卷的“大手筆”。這也許正是王佳芬賦予光明乳業的性格。

  陽光總在風雨後。危機過後,王佳芬以上海女人的細膩和堅定,從困境中走出來。在2006年乳業大會上,她的話擲地有聲,“現在我們不討論了,從上到下都取得了高度的統一,因為,這幾年證明,去迎合常溫奶的戰爭隻會死得更快”。

  “新鮮是一種生活方式”,已成為光明乳業一麵旗幟。王佳芬親手繡了這麵大旗,但把它交給了後來的旗手。從一定程度上說,這也是“以退為進”——現在,她可以距離稍微遠一點,以更理性和冷靜的眼光,去審視企業的未來了。

  照片:上海光明乳業集團董事長王佳芬國新攝

  在此之前,她帶領上海光明乳業集團,從一個養牛場發展成一家上市公司,並一度成為乳品行業當仁不讓的龍頭老大。

  她似乎是天生的領導者。

  24歲時,王佳芬就已經是一個規模兩萬人的農場的黨委副書記了。40歲時,她成為光明乳業的掌門人,幾年工夫,光明乳業的綜合實力迅速上升,並連續7年在全國乳業同行中排名第一。她因此被尊稱為“牛奶教母”。

  危機恰恰在輝煌時刻到來。2003年,乳品行業的競爭風起雲湧,伊利、蒙牛急速崛起,並超越光明。屋漏偏逢連陰雨。2005年6月,鄭州山盟回爐奶事件曝光,光明乳業苦心經營的優質形象遭到嚴重質疑。一夜間,王佳芬成了媒體聲討的焦點,使她陷入職業生涯的低穀。

  “連續兩個多星期,都是很晚才回家。”當時,光明牛奶超市要下架,消費者不喝了,工廠訂單驟然減少,運輸部門要停工,奶農送來的鮮奶沒處放了。

  這位優雅的女士近日坐在央視《對話》欄目的直播間回憶當時的情景,眼裏閃著淚光。她感慨說,那時候真是“四麵楚歌”。

  意誌的勝利

  長期以來,王佳芬相信,自己的特長就是“做領導”。她總結的領導秘訣,有三個關鍵詞:眼亮、手快、嘴勤。

  但是,當危機降臨、各方壓力幾乎要把她摧垮時,她發現,做領導最重要的素質隻剩下兩個字:意誌。

  “我就對自己說,不能慌,要挺住!”她說,當所有人都在懷疑的時候,領導絕不能動搖。“你必須麵對現實,用盡量平靜的心情去解決問題。”

  穩定心神之後,這位女領導顯示出她精明強幹的一麵。首先,說服員工,安撫各地的經銷商,“要讓大家相信自己”。同時,展開坦誠而有效的溝通,對消費者、對媒體、對政府要有交代,她每天打無數個電話,發幾十封郵件,四處做說服工作,“要承認我們有失誤,還要讓人家對光明的品牌和企業有信心”。

  王佳芬說,就像打仗一樣,形勢再危急,也得讓隊伍堅守住陣地,“我們必須投入戰鬥!”

  光明乳業“危機公關”最成功的“戰役”,可能就是“奶廠開放月”活動。全國20多個城市的消費者自願報名,到當地的光明奶廠參觀,“用放大鏡找毛病”。當時,一名消費者在參觀時拒絕和接待人員握手,也不要介紹資料,顯得憤憤然的樣子。一圈轉下來,看了奶廠的現代化設備,了解了嚴格的生產工序,終於在臨走時,他接受了一盒酸奶,“算是表達了對我們的信任”。

  經過“鄭州事件”,光明乳業痛定思痛。從此,長期困擾行業的“早產奶”問題得到解決,生產日期必須確定為出廠當日,這成為整個行業的新標準。在製度層麵,光明乳業設立10個“質量巡查大使”,在全國各基地巡回查驗奶產品工藝質量,擁有一票否決權,並直接對主管副總裁負責,這在完善乳業的質保體係方麵是一次創新。在營銷層麵,“品牌恢複計劃”及時跟進,新產品推廣、超市促銷等策略,開始全麵改善與消費者的關係。 [FS:PAGE]

  局麵在好轉,而王佳芬仍深陷自責。在董事會上,她兩次請求處分。後來,有接近公司董事會的人士透露,業績下滑最嚴重的時候,在“由誰帶領光明走出困境”這個問題上,董事會最終認為“沒有比王佳芬更合適的人選”。

  王佳芬的選擇,更顯示出女性柔韌而堅定的一麵。她說:“在董事會沒有作出任何決定時,我惟一的決定,就是把公司從災難中拽出來。”

  事實上,回過頭來看,光明乳業麵臨的危機有其更深刻的層麵。

  危機發生後,各方批評中最致命的,是對於光明乳業“新鮮戰略”的質疑。乳品行業有兩大序列的產品定位,保鮮奶和常溫奶。前者以新鮮為消費訴求,走高端路線,但保鮮技術要求高,尤其是建立“冷鏈”(牛奶從采取、加工、出廠、銷售等整個環節,都需維持在特定的低溫環境中)的成本很高;後者走低端路線,保質期長,可以大規模運送,相對的市場拓展成本低。

  多年來,光明乳業一直走“新鮮路線”。2000年前後,在上海和華東市場已非常穩固,光明開始啟動全國擴張之路。擴張的難題隨即出現。王佳芬發現,把大城市成功經驗複製到全國的過程並不順利,在外地市場,光明對當地消費者喜好的洞察和把握能力不夠。每年生產幾百個新產品,卻沒有那一款產品銷售過億元。

  難題未解之時,伊利、蒙牛等競爭對手,已憑借常溫奶先天的銷售優勢,大踏步地趕超。

  對落後的光明乳業來說,“鄭州事件”可謂雪上加霜。當時,出現了一種相當矛盾的判斷,折射出企業在危機來臨時進退維穀的困境:對質量問題,許多人認定光明的問題出在“擴張太快,管理失控”;可一旦與伊利和蒙牛相比,他們又反而認為,作為典型的上海企業,光明恰恰是速度太慢了,過於保守。

  壓力排山倒海般襲來。王佳芬麵對的最大難題是,光明長期堅持的鮮奶戰略是不是走錯了?

  “慌亂時容易否定一切,你隻有真正認識到真理在自己手裏,才不會心虛。”王佳芬說,為消費者提供“最新鮮的奶”,是光明乳業多年來的宗旨,也構成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如果因為一次管理失誤,就否定企業發展的大戰略,這就是錯上加錯。

  經過奶牛反芻一般的思量之後,光明乳業董事會認為,“新鮮戰略”沒有錯。而且,企業應該把這次“危機”當作重塑光明乳業品牌和形象的“轉機”,快速提高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增強“冷鏈”管理能力,並大力推廣“喝新鮮牛奶”的消費觀念。

  其實,業內資深人士早有預測,光明的困境在於“華東以外的市場,保鮮奶的時代根本還沒有到來”,因此,它的重新崛起應是“隻欠東風”。

  2006年,乳業競爭格局已逐漸峰回路轉。常溫奶市場開始回落,血拚的競爭甚至導致“奶賤於水”,乳業巨頭和各地諸侯也紛紛開始投資高附加值保鮮冷鏈產品,並將利潤增長寄托於此。而這,正是光明乳業傾力多年堅持和儲備的最具優勢的領域。

  “麵對危機,最根本的東西絕不能放棄”,王佳芬說:“沒有救世主,你必須堅定自己的信念。”

  進退之道

  如今,當光明乳業正準備厚積薄發迎接挑戰的時刻,王佳芬選擇退出一線。她辭去了總經理職位,留任董事長,“把最艱苦的任務交給年輕人去完成”。

  一向有“鐵娘子”、“女管家”之稱的王佳芬,如今更喜歡展現她為人妻、為人母賢惠溫柔的一麵。她表示,不在一線苦幹,“可以彈彈鋼琴,每天幫我先生熨襯衫了”。

  在這樣一種“退卻”的背後,光明乳業則已經準備好在今年“大舉進攻”。據稱,圍繞“新鮮戰略”,光明乳業會推出十多種“明星產品”,在冷鏈技術創新上則加大自主研發,並與各大連鎖超市及零售商建立戰略合作關係。

  這更像一場絕地反擊戰。長年與光明乳業捆綁的法國達能集團,近期已經與蒙牛簽訂了合作協議,乳業市場正在進入春秋爭霸的詭譎時期。對於始終堅守高端市場的光明乳業來說,不進則退。有人評價,這家已有50多年曆史的老牌乳品企業,本身帶有上海企業的“貴族氣質”,他們的市場策略通常精致而矜持,不像後發的“草根企業”,總能演繹呼嘯而來紅旗漫卷的“大手筆”。這也許正是王佳芬賦予光明乳業的性格。

  陽光總在風雨後。危機過後,王佳芬以上海女人的細膩和堅定,從困境中走出來。在2006年乳業大會上,她的話擲地有聲,“現在我們不討論了,從上到下都取得了高度的統一,因為,這幾年證明,去迎合常溫奶的戰爭隻會死得更快”。

  “新鮮是一種生活方式”,已成為光明乳業一麵旗幟。王佳芬親手繡了這麵大旗,但把它交給了後來的旗手。從一定程度上說,這也是“以退為進”——現在,她可以距離稍微遠一點,以更理性和冷靜的眼光,去審視企業的未來了。

  照片:上海光明乳業集團董事長王佳芬國新攝

這篇關於王佳芬走出光明危機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人物傳奇
相關的標簽: 青年創業網 王佳芬走出“光明危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