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焰:在產權交易市場發出權威聲音

Jan04

  站在北京產權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四樓的觀禮台上,俯瞰三樓的交易大廳,看著巨幅液晶顯示屏上滾動著的交易項目,仿佛置身激流湧動的資本世界。

  這個資本世界的掌舵人——北交所總裁熊焰說:“去年,北交所的交易額是528億元人民幣。中國產權市場曆經十多年的探索實踐,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國有產權進場交易製度確立以來,產權市場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熊焰坦言是產權市場讓自己成了時代的弄潮兒,在產權交易這一領域,他的言論成了權威聲音,在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係中,他也成了一個廣為人知的人物。

  他領導的北交所正在為促進國有企業改製重組和國有產權有序流轉、改善中關村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代表的中小企業的投融資環境而努力。

  而他進入產權市場,“是在特定的時間點上趕上了特定的曆史潮流。”

  哈工大的“另類”

  熊焰剛上中學即趕上了“文革”。因為“家庭成分不好”,隻得輟學,當過建築工、售貨員、文化館辦事員……

  1978年,他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無線電工程係。

  熊焰自認為在大學期間是“另類”,他“會學習、會考試,特別是會猜題”。大四時,學生的他為全校學生做過一次有關太平天國曆史的講座。

  畢業時,“我有幾個選擇:一是留校任教,二是到黑龍江日報社,三是去北京,最後一個是留校在團委工作。基於對自己長短處的權衡,我最後選擇了第四條路。”

  “現在看來,這個選擇還是對的。”熊焰說,“兩年後,我擔任學校團委副書記,1986年任黨委學工部副部長,1988年成為校團委書記。1991年,我又被哈工大破格評為副教授。”

  留校期間的熊焰集哈工大幾個“之最”於一身:最年輕的處長、最年輕的黨委委員、機關裏最年輕的副教授,“當時哈工大在職碩士研究生中我還是最早第一個答辯的”。

  “哈工大的校訓‘規格嚴格,功夫到家’培養了我嚴謹、踏實的工作風格。”熊焰對母校充滿感激之情,如今他還兼任著哈工大北京青年校友會會長。

  學“雷鋒”學進了產權交易市場

  1991年從團委書記崗位上轉業後,熊焰選擇去哈工大科技園區工作。擔任經貿公司總經理期間,他主要從事對俄邊貿工作。

  他給這一人生轉變的解釋是:“首先是來自我的自信,我相信自己的操作能力比較強;另外我願意做一些探索性的事,願意接受挑戰,不要循規蹈矩。”這一性格特點帶來了他以後人生幾大轉變。

  1992年8月,熊焰到北京出差,見到了當時的團中央學校部部長,得知團中央實業部正在物色一名35~40歲的幹部,籌建共青團科技城項目。要求具備的條件是有科技工作和經濟工作經驗、共青團背景,而且還要是正處級幹部。這些條件熊焰都符合。

  經過組織審查等程序,熊焰被調到了團中央掛職鍛煉,任實業部開發處處長。掛職一年之後,熊焰留在了北京。

  在團中央青年科技園工作期間,熊焰一直關注投資、信息產業化發展和區域經濟發展的狀況。隨著經驗的不斷積累,熊焰感覺自己還有做更大一番事業的潛力,“到了2000年,我又想‘折騰’了!”熊焰笑言。

  2000年,國內IT熱潮發展到頂點時,他逐漸萌生在IT產業和資本市場的交叉點上做點事情的想法,當時這個想法得到了團中央和方方麵麵朋友們的支持,於是有了後來的中關村百校信息園。經過一年多的籌建,百校信息園於2001年開始正式運轉。

  熊焰認為自己進入產權市場完全是“學雷鋒學進來的”:“一次,北京市政府領導對我說,你懂技術,懂投資,又有政府工作背景,你幫中關村技術產權交易所(北交所前身)做個改製方案吧……方案做好後,領導又說:故事是你編的,資金是你找的,股東也是你找的,你就把這個方案落實吧。”於是,熊焰的產權市場事業從此拉開了序幕。

  昨天是為今天做積累

  來北交所,使熊焰完成了從官員向企業經理人的轉變。

  “我是帶著亢奮的心情來到北交所的,我感覺前期的所有積累都是為了我來北交所開展工作做儲備。”熊焰認為產權市場是他最能踏實下來的領域。

  熊焰認為,中國經濟麵臨兩大問題:一是國有、民營、外資企業市場主體的整合與再造問題,即如何給企業主體一個平等的發展空間,包括國有企業如何理順治理結構,改革不合理的產權結構和產業結構,如何從一些領域退出,給民營企業發展空間,同時,民營企業如何盡快崛起等;二是資本市場問題,即如何把資本有效配置給企業。他認為,中國企業最大的發展瓶頸就是融資。

  “產權市場是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最佳接合點。”熊焰說,特別是國有資產強製進場交易這個模式,是中國產權交易市場探索出的一個國有產權如何處置的模式,屬於國際首創。這個模式改變了行政化處理的辦法,營造了一個專門的市場,強製要求國有產權進場交易,實行公開競價的方式,做到了公開、公正。

  過去兩年,北交所的產權交易有一批經典的案例。包括河南省漯河市雙匯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為雙匯集團)國有產權轉讓項目簽約。由美國高盛集團、鼎暉中國成長基金授權,並代表上述兩公司參與投標的香港羅特克斯有限公司以20.1億元購得雙匯集團整體國有產權。曾經備受關注的雙匯集團國有法人股轉讓,以10億元價格掛牌,以20.1億元價格成交,實現了國有資產增值。 [FS:PAGE]

  山東張裕集團的國有產權轉讓項目也是一經在北交所掛牌,就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投資機構和葡萄酒業大集團公司的廣泛關注。在北交所的見證下,經過專家組審核和評標,意利瓦以4.81億元購得張裕集團33%股權,國際金融公司以1.46億元獲得張裕集團10%股權,總成交總價格與評估總值相比,增幅超過20%。

  “通過產權市場以公開競價方式轉讓國有股權,不僅是一種防止國有資產交易性流失的有效途徑,也是外國投資者進入中國資本市場最便捷的途徑。”熊焰說,利用北交所搭建的產權交易平台,外國投資者得以迅速切入到各個產業界,也為國內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

  “這使我強烈感受到給國家所作的貢獻。當然,‘事業因我而精彩,我因事業而成功’。”熊焰笑言。

  這個資本世界的掌舵人——北交所總裁熊焰說:“去年,北交所的交易額是528億元人民幣。中國產權市場曆經十多年的探索實踐,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國有產權進場交易製度確立以來,產權市場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熊焰坦言是產權市場讓自己成了時代的弄潮兒,在產權交易這一領域,他的言論成了權威聲音,在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係中,他也成了一個廣為人知的人物。

  他領導的北交所正在為促進國有企業改製重組和國有產權有序流轉、改善中關村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代表的中小企業的投融資環境而努力。

  而他進入產權市場,“是在特定的時間點上趕上了特定的曆史潮流。”

  哈工大的“另類”

  熊焰剛上中學即趕上了“文革”。因為“家庭成分不好”,隻得輟學,當過建築工、售貨員、文化館辦事員……

  1978年,他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無線電工程係。

  熊焰自認為在大學期間是“另類”,他“會學習、會考試,特別是會猜題”。大四時,學生的他為全校學生做過一次有關太平天國曆史的講座。

  畢業時,“我有幾個選擇:一是留校任教,二是到黑龍江日報社,三是去北京,最後一個是留校在團委工作。基於對自己長短處的權衡,我最後選擇了第四條路。”

  “現在看來,這個選擇還是對的。”熊焰說,“兩年後,我擔任學校團委副書記,1986年任黨委學工部副部長,1988年成為校團委書記。1991年,我又被哈工大破格評為副教授。”

  留校期間的熊焰集哈工大幾個“之最”於一身:最年輕的處長、最年輕的黨委委員、機關裏最年輕的副教授,“當時哈工大在職碩士研究生中我還是最早第一個答辯的”。

  “哈工大的校訓‘規格嚴格,功夫到家’培養了我嚴謹、踏實的工作風格。”熊焰對母校充滿感激之情,如今他還兼任著哈工大北京青年校友會會長。

  學“雷鋒”學進了產權交易市場

  1991年從團委書記崗位上轉業後,熊焰選擇去哈工大科技園區工作。擔任經貿公司總經理期間,他主要從事對俄邊貿工作。

  他給這一人生轉變的解釋是:“首先是來自我的自信,我相信自己的操作能力比較強;另外我願意做一些探索性的事,願意接受挑戰,不要循規蹈矩。”這一性格特點帶來了他以後人生幾大轉變。

  1992年8月,熊焰到北京出差,見到了當時的團中央學校部部長,得知團中央實業部正在物色一名35~40歲的幹部,籌建共青團科技城項目。要求具備的條件是有科技工作和經濟工作經驗、共青團背景,而且還要是正處級幹部。這些條件熊焰都符合。

  經過組織審查等程序,熊焰被調到了團中央掛職鍛煉,任實業部開發處處長。掛職一年之後,熊焰留在了北京。

  在團中央青年科技園工作期間,熊焰一直關注投資、信息產業化發展和區域經濟發展的狀況。隨著經驗的不斷積累,熊焰感覺自己還有做更大一番事業的潛力,“到了2000年,我又想‘折騰’了!”熊焰笑言。

  2000年,國內IT熱潮發展到頂點時,他逐漸萌生在IT產業和資本市場的交叉點上做點事情的想法,當時這個想法得到了團中央和方方麵麵朋友們的支持,於是有了後來的中關村百校信息園。經過一年多的籌建,百校信息園於2001年開始正式運轉。

  熊焰認為自己進入產權市場完全是“學雷鋒學進來的”:“一次,北京市政府領導對我說,你懂技術,懂投資,又有政府工作背景,你幫中關村技術產權交易所(北交所前身)做個改製方案吧……方案做好後,領導又說:故事是你編的,資金是你找的,股東也是你找的,你就把這個方案落實吧。”於是,熊焰的產權市場事業從此拉開了序幕。

  昨天是為今天做積累

  來北交所,使熊焰完成了從官員向企業經理人的轉變。

  “我是帶著亢奮的心情來到北交所的,我感覺前期的所有積累都是為了我來北交所開展工作做儲備。”熊焰認為產權市場是他最能踏實下來的領域。

  熊焰認為,中國經濟麵臨兩大問題:一是國有、民營、外資企業市場主體的整合與再造問題,即如何給企業主體一個平等的發展空間,包括國有企業如何理順治理結構,改革不合理的產權結構和產業結構,如何從一些領域退出,給民營企業發展空間,同時,民營企業如何盡快崛起等;二是資本市場問題,即如何把資本有效配置給企業。他認為,中國企業最大的發展瓶頸就是融資。 [FS:PAGE]

  “產權市場是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最佳接合點。”熊焰說,特別是國有資產強製進場交易這個模式,是中國產權交易市場探索出的一個國有產權如何處置的模式,屬於國際首創。這個模式改變了行政化處理的辦法,營造了一個專門的市場,強製要求國有產權進場交易,實行公開競價的方式,做到了公開、公正。

  過去兩年,北交所的產權交易有一批經典的案例。包括河南省漯河市雙匯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為雙匯集團)國有產權轉讓項目簽約。由美國高盛集團、鼎暉中國成長基金授權,並代表上述兩公司參與投標的香港羅特克斯有限公司以20.1億元購得雙匯集團整體國有產權。曾經備受關注的雙匯集團國有法人股轉讓,以10億元價格掛牌,以20.1億元價格成交,實現了國有資產增值。

  山東張裕集團的國有產權轉讓項目也是一經在北交所掛牌,就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投資機構和葡萄酒業大集團公司的廣泛關注。在北交所的見證下,經過專家組審核和評標,意利瓦以4.81億元購得張裕集團33%股權,國際金融公司以1.46億元獲得張裕集團10%股權,總成交總價格與評估總值相比,增幅超過20%。

  “通過產權市場以公開競價方式轉讓國有股權,不僅是一種防止國有資產交易性流失的有效途徑,也是外國投資者進入中國資本市場最便捷的途徑。”熊焰說,利用北交所搭建的產權交易平台,外國投資者得以迅速切入到各個產業界,也為國內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

  “這使我強烈感受到給國家所作的貢獻。當然,‘事業因我而精彩,我因事業而成功’。”熊焰笑言。

這篇關於熊焰:在產權交易市場發出權威聲音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人物傳奇
相關的標簽: 青年創業網 熊焰:在產權交易市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