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一個市場創造者

Jan04
  蒙牛作為一個優秀企業已有定論,但似乎沒有人討論過蒙牛對其所處的行業的貢獻。可能有人會問,這種討論有何意義?首先是絕大多數的企業家本人不會去說這樣的事情,

  因為這樣說會在行業內外留下一個驕狂的印象,即使你有這個能耐最好還是免開尊口。企業是講效益的組織,不是倫敦的“海德公園”,能掙錢就行,為什麽要去“指點江山”,搞不好就會成為“眾矢之的”。當然也有例外,比如英特爾的葛洛夫,公然說英特爾是狂人組織,引領行業的方向。葛老能這樣說,原因很簡單:英特爾是行業開創者也是老大,有資曆也有實力。AMD再有能耐,在業界和大眾的眼光看來,也不過就是一個優秀的挑戰者而已。所以事實是,為數眾多的巨頭基本不會說自己對行業有什麽樣的貢獻。

  其次是能否讓媒體挑頭搭台來唱唱戲?打開時下的財經報刊雜誌,基本模式就是“三講”——講熱點,講典型,講策略。熱點是財經問題點評,重在興風作浪;講典型是與企業家對話,重在評點英雄;講策略是南山論劍,重在交流經驗。這三樣都可以抓住讀者的眼球。至於討論企業與行業的關係,企業對行業的影響與作用,似乎過於學術化,隻是商學院教授的玩藝,不會有讀者市場。

  其實這是一個常識性的錯誤。企業家不說不等於他們不會這樣去想這樣在做,也不等於財經報刊雜誌部不應該對此引起重視。

  熟悉蒙牛創業史的讀者可能記得,在老東家——伊利的圍追堵截下,牛根生還口口聲聲地說,蒙牛與伊利是一家,蒙牛是小學生,要向伊利學習。今天蒙牛與伊利和光明處於同駕並驅的地位,與牛根生的這段話以及相關的行為有直接的聯係。如有看官不信,請容我一一道來:

  蒙牛處於發展初期的時候,同在呼和浩特市的伊利集團已經上市多年,有完整的冰品、液態奶和奶粉生產銷售體係,當年的純利潤達到八千多萬元。伊利集團的液態奶市場主要集中在華北和華南市場。此時上海的光明乳業也已經初步完成了其在華東市場的戰略布點,市場優勢地位明顯。對於蒙牛來說,如果其采用挑戰者的身份進入該市場,其必將受到伊利和光明的打擊,所以其選擇了一種差異化產品利樂枕來攻入市場,這樣就可以避免引起伊利和光明的注意。不僅如此,蒙牛乳業初期的市場選擇也有意識地避開與伊利和光明之間的競爭,選擇山西、山東、河北等邊緣市場。並且,為了借伊利的“東風”,還打著“向伊利學習”的旗號進行宣傳推廣,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其被消費者接受的速度。隨著蒙牛產品在西南市場的走俏,蒙牛乳業的實力不斷增強,開始進軍長期被伊利和光明占據的華南、華北和華東市場。此時的蒙牛已經是今非昔比,其產品除了利樂枕之外,也開始生產純鮮牛奶和酸奶之類。 這篇關於牛根生:一個市場創造者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人物傳奇
相關的標簽:市場 一個 蒙牛 伊利 光明 利樂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