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念魯:工行應考慮在境內上市

Jan04
  ——聚焦“中國金融改革路線圖”係列訪談之一

  工行境內上市的意義不僅在於還利於國民,而且它將如同香港股市上的匯豐銀行一樣,成為整個市場的“定海神針”,從而鞏固股權分置改革的成果

  2005年是中國的金融體製和金融環境發生重大轉折的一年,從國有商業銀行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海外上市,到人民幣匯率機製調整,再到資本市場解決股權分置改革的啟動等,可以說每一項改革內容都蘊涵著“十年不遇”的變局,而這一切僅僅是個開始,在中國金融改革路徑的具體選擇上,似還有諸多可以反思和探討之處。

  在前述金融改革的幾個領域,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啟動最早,2003年底,對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的外匯儲備的注資就掀起了軒然大波;以此為界,國有銀行的再造路徑也漸清晰,即:剝離不良資產——以外匯儲備或財政注資為主要特征的股份製改造——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海外上市。按照這一“路線圖”,中國建設銀行10月份在香港完成IPO,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也在為明年海外上市進行準備。不過,隨著建行IPO的完成,“海外上市”這個早已為國內外業界所熟知的國有銀行改革路徑也引起了新的爭議。

  11月8日下午,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博士生導師、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副會長吳念魯向《中國企業家》呼籲,“海外上市”不應成為國有銀行改革的惟一路徑。他建議,中國工商銀行應選擇於明年下半年在境內上市,這不僅對工行自身是利大於弊的選擇,更可能成為國內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個轉機。

  過於“傾向”境外投資者不可取

  《中國企業家》: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已經成為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一個必要步驟。建行上市後,有關國有銀行資產“賤賣”的說法也隨之而來,您對此有何看法?

  吳念魯:前不久我寫了一篇《重新考量銀行業改革》的文章,有人已經把我當成“賤賣論”的代表了。“賤賣”這兩個字我不敢說,但是我認為,當前國內銀行上市前過於傾向引進境外投資者的思路不可取。由於把引進國外戰略投資者作為上市的先決條件,在國有銀行的改革上現在已經形成了一種倒逼機製。實際上國有商業銀行在引進國外戰略投資者時,如何充分發揮境外投資者的作用,實現國家利益和商業銀行利益的最大化,同時又要讓境外戰略投資者獲取好處,實現雙贏的確是件難事,雙方在定價、利益衝突等方麵都存在矛盾。 這篇關於吳念魯:工行應考慮在境內上市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人物傳奇
相關的標簽:上市 境內 考慮 銀行 投資者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