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敏木桶新論

Jan04


去年11月8日,記者讓張瑞敏評價2005年的家電業時,他說:“看結果就行了,真正能夠在中國站得住腳的是外國企業。”這個回答耐人尋味。
去年,張瑞敏又獲得了很多的榮譽,同時仍有不少質疑的聲音在背後響起。但實際上,“海爾這兩年越國際化,說的話越少。”張瑞敏說,因為在國際化過程中,他越來越強烈的是“中國所有的企業連小學都沒有畢業”。看來,海爾要更專心地把瞄準那些“畢業”的優秀跨國企業,其他則不必管得太多。
而那些“畢業”的跨國公司的國際化是什麽樣的?張瑞敏舉了兩個例子:美國最大的一個家電企業到中國來合資,並且占了大股,但是多年以後還是退出了;另外一家著名的跨國企業進入中國的時候預虧5年,結果9年才盈利。 所以,當許多企業終於大張旗鼓地通過跨國並購進行國際化的時候,張瑞敏和海爾卻借機躲到聚光燈之外,潛心研究如何在國際化15年之後獲得新的突破。繼兩年前的“SBU(策略單位)”之後,張瑞敏提出了“人單合一”。
“人單合一”表麵上看解決具體問題的戰術,但卻可以在推行的過程中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戰略作用。
僅張瑞敏根據“人單合一”戰略製定的“2005年T模式”,涉及13個“子流程節點”,每個“子流程節點”下麵還有若幹“孫流程節點”,而每個節點都有相應的SBU負責落實,其中僅“子流程節點”就涉及從“集團戰略部/各產品本部長”到“海爾/信息”的不同SBU。可以想見,“人單合一”的推行需要上至張瑞敏、下至普通員工的共同參與,而參與則意味著需要使用新的和方法投入工作。 管理上有一個木桶理論:最短的一塊板決定了木桶的容量。“我覺得用我們的T模式來表現會更全麵。”張瑞敏說(見下圖)。他說,第一,桶的大小決定水桶盛水的多少,中國市場隻是一個小水桶,如果要做世界市場,當然是一個大水桶,這是完全不一樣的;第二,水桶盛進去的水,還取決於板和板之間必須是緊密結合的,如果不結合,有很大的縫,多少水也漏光了;第三,你有沒有這麽一個“桶底”,也就是平台能夠保證盛這麽多的水。 另外,板和板之間,應該是扣到一起去的。“這是什麽關係呢?相互之間不再是製衡關係,而是變成了一種市場關係。現在企業內部有的時候鏈條太長,為什麽呢?相互之間不是市場關係了,而是製衡關係,所以我一直非常佩服GE的傑克·韋爾奇,他可以把企業做到全世界最大,也可以把企業做到全世界最小,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體。”張瑞敏說。 T模式中,海爾將從那天開始作為T,所有人員和應收賬款掛鉤,應收賬期之內提前收回來有獎勵,按時收回來也有不大的獎勵,逾期的話,從你自己的收入當中要扣除。張瑞敏說:“這個辦法在歐洲是不可以實行的,但是在東南亞國家還是可以的。”據悉,在美國海爾已經開始推行這種T模式,他們自己製定了一個關於怎樣實現零庫存和零逾期的流程。在歐洲海爾,不少有國外大公司從業背景的人對海爾文化並不完全認同,現在已經沒有什麽借口。 這篇關於張瑞敏木桶新論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人物傳奇
相關的標簽: 張瑞敏 企業 海爾 一個 可以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