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富豪另類的另一種理由

Jan04

據美國《福布斯》雜誌於3月11日公布的2005年度全球富豪榜,香港最大的私營公司華懋集團的“Chairlady”龔如心以31億美元的淨資產成為亞洲地區惟一上榜的,在富豪雲集的香港排在第五位。

但令人歎服的是,擁有多家跨國公司的“龔主席”從不著裝,相反,“超短裙+羊角辮”是她多年來的招牌性裝束。不僅如此,她在2001年底還與日本漫畫“小甜甜”的原作者五十嵐優美子合作,推出一本以自己傳奇一生為藍本的連載漫畫《小甜甜Nina Nina》,“小甜甜龔如心”更是聲名遠揚。 對於龔如心“天天向上的活潑”,其私人助理王禮泉感受頗深並十分欽佩,王禮泉說,很多時候根本不到“龔主席”是年過花甲之人。

一位同龔如心相交多年的台灣商人則認為,香港乃至全球商界都是的天下,但自1980年4月丈夫王德輝被第一次綁架起,這個天性率真的女人就被迫扛起華懋集團的大旗,尤其在1990年王德輝“下落不明”之後,飽受喪夫之哀的龔如心十分淒苦和無助,“超年輕”的打扮和刻意的微笑,是她釋放的最佳方式。

從1997年起,圍繞王德輝身後200多億港元的巨額遺產,王父王廷歆與龔如心斷斷續續打了8年的官司,耗去的訴訟費用迄今達2億港元,甚至卷入香港乃至東南亞的多方勢力,香港終審法院將在今年7月11日做最後的裁決。按理說,一個如此遭遇的無子無女的“獨身女人”會早被壓垮,但龔如心“另類”依舊,“天真”依舊。 與特立獨行的龔如心一樣,她的華懋集團也是香港五大地產巨頭中惟一的非上市公司,華懋網站上除列出200多個落成物業的名稱外,並無管理層、投資動態及業績等“核心信息”。但事實上,華懋在香港的地產項目已達700多個,竣工的物業麵積超過1000萬方,還在內地以及英國及美國等地區擁有一大批地產、生化、環保、運輸、金融、農業、娛樂及工業等項目。

10餘年前,內地地產投資潮起,包括長實、新鴻基、恒基、新世界等香港財團紛紛北上圈地,甚至在北京市中心地帶興建了各自的標誌性物業,但華懋集團卻反其道而行之,除在北京市公主墳建造了一座城鄉貿易中心外,就是在欠發達的河南省投資了“雙匯火腿腸”等三家“加工廠”。 與港商們“搶占”內地的經濟重鎮不同,龔如心卻是一名“西進”的積極分子,近兩年來她一口氣在甘肅、內蒙古和新疆等地投下20多億元人民幣,幹起種牛繁殖基地、優良林種基地、防沙治沙工程等十餘個“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盡管《福布斯》雜誌曾將她列為“全球最有權力的之一”,龔如心在舉手投足間表現出的卻更多是“小女人”的特色,尤其她那一句“做女人很劃算,出去吃飯往往不用給錢”,很對現代年輕的路子。 另一個“貽笑大方”的例子便是談及當年在香港買地的情形,龔如心說,她夫妻倆是“外來戶”,得花大把的錢來買地建房,那些本港的農民隨便翻出幾畝地就很值錢,跟他們相比,“我們無依無靠,好可憐的喔!”

或許當今世上沒有比龔如心更“糊塗”的富豪了,因為談及任何一個與數字有關的問題時,她就會說,“對於數字我是很白癡的,總是記不清楚也沒有具體的概念,不是在故意敷衍你。”

但也有人認為,因“越滾越大”的遺產案直接關涉華懋集團的控製權,龔如心不僅未將其上市,每每談及個人,她還會刻意回避,“龔主席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她的智商超過三名MBA的總和”。 這在她一係列“大手筆”的投資活動中得到印證。最具說服力的是在1993年,全麵接手華懋集團的龔如心,一舉投入3億港元,收購了英國切爾斯菲爾德房地產公司14.08%的股份,兩年之後就賺回10多億港元,如今這一家公司已成為英國的地產巨頭之一。

作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之一,龔如心卻非常簡樸。

龔如心顯然是一個喜好熱鬧之人。在接受媒體訪問的過程中,她在答完一個提問的間隙,她均要四下環顧,並給各位及時送上一個微笑,如果有陌生人進入房間,她甚至會在半句話出口之後暫停,然後立即站起,伸出一隻手說,“你好,我龔如心。”

改留了一頭齊耳短發的龔如心,也將“迷你裙”換成了彈力緊身褲,盡管不再“前衛”,但畫得如同熊貓般的眼眶,一件大紅的棉絨背心,以及一雙黑色高跟鞋,仍不難看出“青春的痕跡”。 龔如心對自己的藝術天賦非常自負,說“若不是的錯誤安排”,她可能是一名傑出的畫家或者音樂家。或許正因為此,她的語言跳躍性很大,盡管總是滔滔不絕。也有人玩笑說,看看她衣著的款式及色彩搭配,龔如心更可能是一名服裝設計大師。

與“女強人”、“冷血資本家”等形象嚴重不符的是,龔如心的聲音清脆柔和,也可以說是慈祥,每說幾句話還發出“嘻嘻嘻”的笑聲,手指也不時在空中舞動。

《經濟》:1955年,18歲的你從上海嫁到香港,能否簡單描述一下你婚後幾年的生活? 龔如心:我和先生從小在上海認識,一起長大,我12歲、他15歲時我們開始戀愛。1954年,我上了半年,但成績一塌糊塗,加上身體不太好,就申請去香港結婚。我先生的曾是上海的一個商人,但到香港後生意,我先生隻得出來擔起重任。因為先前在上海做西藥、化工原料等生意,到香港後也是這些小生意,後來我先生發現一種叫塑膠的新興原料前景很好,我們就從外地進口,再賣給香港的塑膠帶、塑膠玩具等廠家。香港的塑膠產品出口也一度非常旺盛。

去了香港之後,我一方麵在一所著名的美國天主教學校瑪麗諾讀書,學習英文及一些商業基本知識,另一方麵,由於先生的公司人手少,我下課之後又去公司幫忙,晚上跟他一起回去。 我沒有生過,也就沒在家裏呆上一年半載,相反就跟著我先生一直工作下去了。我們從底層慢慢,到1960年公司就頗具規模了。我先生很能幹,我天天跟著他,其實我有好多東西都是他教會的。

《經濟》:在那個時代,做生意應該是的事,而你卻全身心投入進去,作為上海女人的你,難道就不想做一個小資的太太?

龔如心:到現在女商人也很少,這個社會好像還是由男性主導。上海是一個比較小資的城市,但我卻是一個很活躍的人,在家裏坐不住,隻要有空我就往公司跑,起初在公司裏很閑,我就常常跑到“青女會”,參加畫畫、跳舞等學習班,我很這些,但後來沒有時間繼續了。 《經濟》:那你什麽時候開始對做生意產生興趣,並逐漸獨立地做一些事情?

龔如心:1960年時,跟我們夫妻倆關係很好的一個開塑膠廠的朋友說,他有一塊地在蓋房子,邀請我們參加,這一下促成了我們向地產業的轉型。我那時整天跳來跳去地學這學那,還不大定性,都是由我先生一手操辦下來的。

後來,我們開始自己買地蓋房,不是拿地之後包給人家蓋、包給人家賣,而是從打樁到施工、安裝管線以及,甚至包括後來的分期付款等,都統統由自己做,因此要忙的事情越來越多,我先生就把我拉上,吩咐我去做這做那。幾年之後,我發現蓋房子也很有趣,並且對很多環節都熟悉了。 《經濟》:隨著華懋地產業務的不斷壯大,你們夫妻之間有無分工?

龔如心:有一點,就是選地、買地,以及弄水泥、搬鋼筋等辛苦活都是他幹,我去工地察看房子的建築材料、外牆色彩等,以免人家偷工減料、質量不過關。我先生比較內向,不大跟人家講話,所以同政府、跟銀行接接洽等“對外”事宜,以及後期的賣房子做推銷等,都是我做。

別人都很奇怪,做地產的幾乎不用自己考慮鋼筋水泥等瑣事,因為可以雇各種不同的施工隊,我們卻要自己親自做每一件具體事情,一天的時間主要耗在工地上。就是現在,我通常禮拜天還要去工地看看。這可能與我們的勞奴命有關吧。 《經濟》:此後你們夫妻倆的是否就一帆風順了?

龔如心:那時香港還比較落後,沒有多少新房子,很多人擠在狹窄的房子裏。我媽媽來了一次後,堅決不同意我弟弟們來,所以他們很晚才來香港,我弟弟是1980年才出來的。

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中,是非常辛苦的,就隻能買一塊地蓋好、賣掉之後再買一塊,靠自己慢慢地積累。香港的種田人就比我們好,人家隨便翻出一點農地就值很多錢,我們是外來戶,每一寸土地都得花錢買,我們無依無靠,好可憐的喔!

這篇關於女富豪另類的另一種理由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人物傳奇
相關的標簽:理由 另類 富豪 龔如心 投資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