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沒人舍得告訴你的職場秘籍

Feb20

  那些沒人舍得告訴你的職場秘籍!

大部分人對自己工作的評價都是“還OK”、“就那樣吧”。我們朝九晚五地上班,回家,和朋友聊天,然後第二天再重複這一過程。

本來這也沒什麽問題。

但是職場中就是有些人段數比我們高出許多。他們在30出頭時就已經擔任了公司行政管理級別的職位,而其他人都還在琢磨怎麽一步步往上爬;他們在每天醒來後,都迫不及待地想要開始嶄新的一天,而其他人都在床上各種拖延和不情願;他們通過他們的工作,影響了千千萬萬人,而其他人隻是用無意義的工作來讓自己的生活顯得很忙碌。

這些高段數的人,其實隻是懂得了下麵這些大部分人尚不了解的事實。

1.招聘啟事中的職位要求是可協商的

我還記得小時候和爺爺(印度人)一起去超市買東西的經曆。他會仔仔細細地看過每一樣東西的價格,再把它們放到籃子裏。到收銀台結賬時,他會跟收銀員講價,讓我覺得羞愧極了。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大多數時候他居然得逞了。

諾亞.卡根(AppSumo的創始人)發起過一個“咖啡挑戰”。大致就是你走進一家咖啡店,點一份你想要的東西後,向收銀員要10%的折扣。如果收銀員有什麽疑問的話,就胡亂編造一個借口就行。大多數情況下,收銀員都會給你這10%的折扣。

許多我們以為是板上釘釘的事,事實上也能有周旋的餘地。

比如說,我曾經申請過一個業務拓展方麵的職位,要求申請人有3-5年的相關經驗。而我當時還在校讀書,完全達不到這樣的要求。所以我想了其他方法來證明我依舊能夠給這家公司創造價值。與其交上簡曆然後坐以待斃,我走出校門,向好幾家有可能與這家公司達成合作關係單位的提出了合作提案。然後我把這些有意向合作的單位聯係人介紹給了招聘經理。他們很快錄用了我。

當我向Quora網站申請一個產品設計方麵的職位時,我針對Quora的手機App運行了一個穩定性測試,然後提出了一些設計上的建議,把這些建議發給了產品設計總監。

Quora的產品設計總監回複了我的郵件,並邀請我去參加麵試。

除了一些學術類的職業外,像是醫藥行業或是法律行業。大部分的職位要求其實是有商量餘地的。你隻要向招聘方證明你能為公司帶來價值即可。那些不願意適當改變遊戲規則的人,最終可能會浪費很多年的時間與金錢來達成其實早可以實現的目標。

2.“冒牌頂替症狀”其實是有益的

紐約時報發布過一篇文章,來說明為什麽一些特定人群能夠在財務上比其他人群更加成功。也許這並不是“政治性正確”的一種表述,但事實上亞洲人比美國的大部分人群都要成功。

“美籍印度人的年收入大約是全國人均收入的兩倍(大概在9萬美金,而美國家庭平均收入大概在5萬美金)”伊朗裔,黎巴嫩裔以及華裔美國人的收入也是名列前位。”-紐約時報

紐約時報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最大原因來自於各族文化方麵的差異。這些收入排名靠前的人群,有以下三個共同點:

·過強的自尊心,追求優越感

·缺乏安全感,或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優秀

·控製自己的衝動

想要獲得一份成功、有影響力的職業,需要同時滿足以下幾個要素:相信自己能夠通過努力達成目標,有自製力以及適當的危機感。盡情去擁抱這種“自己還不夠”的感受吧。

3.所謂的“現實”其實是想象出來的

你所認為的“現實”是完全受你曾經接觸過的環境所決定的。

在我還小的時候,我有一些朋友來自於收入較低也沒有受過什麽高等教育的家庭。當他們得知我爸爸是一名醫生時,他們都發出了“哇哦!真是太厲害了!!!”的感歎,在他們看來,這是件不得了的事情。在他們的觀念裏,能當上醫生是不太現實的事情。

其實,這僅僅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才能成為一名醫生。

如果當時有人跟我說他想做一名醫生,我會覺得是完全可實現的目標。那是因為我了解讀醫學院需要花費多少努力,我了解了這條道路背後的曆程,而且我身邊也有許多人成功的實現了當醫生的目標。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我們認為再正常不過的事,被其他人認為是瘋狂與不現實的。讀個研究生?說不定某地就有一個男生,他的整個家庭中連讀過大學的人都沒有,那他肯定會認為讀研究生是極不現實的事。想去財富500強公司工作?說不定某地就有一個女生,她的家人掙著法定最低工資,而她也會認為去500強工作的目標不可實現。想要運營一家年營業額上百萬的公司?說不定哪裏就有一個來自中層階級的小孩,會覺得這個目標遙不可及。

和行業內的最強者一同工作,讀他們寫的書,看他們的采訪,學習他們的成長曆程,最終,那些看起來不切實際的夢想將會變成你的現實。

4.不要根據“平均工資”或是就業人數來選擇職業

當你的目標是成為行業裏的頂級時,平均工資對你來說,根本沒有意義。當我聽到人們說“作家賺不了多少錢”時,我隻好笑了。在過去的幾個月,我已經通過博文和電子簡報掙到了不錯的五位數收入,也幫助了上百人找到了他們心儀的工作,為自己積累了6000多名讀者。

我很肯定我絕對不是唯一一個做到這樣的人。

在任何行業中,那些有誌成為強的人最終收獲到的不僅是成功和金錢。剩下那些人,常常是為寫麵包屑競爭。

看看計算機工程師這一行,最優秀的編程人員會被穀歌那樣的公司錄用。其他那些想要趁著技術潮也賺一筆的人,學了些“X周精通編程”的網絡教程,最後混得都不太好。

選自己喜歡的事,然後做到最好。其他的一切,都會來的。

5.好老板比好公司更重要

有人認為如果能在臉書或是高盛集團這樣的地方找到工作,那這輩子就知足了。大錯特錯。找到合適的職業導師才是真正的關鍵。

在行業權威的身邊工作,你不僅會學到海量的知識和經驗,更有機會在證明自己的實力後,成為“核心集團”的一份子。

你的機會,將會比以前多得多。比如說,我曾經與紐約時報暢銷作者萊米特.塞時共事過,他後來也將我推薦給他社交圈裏的其他人認識。

就是通過這種方法,我後來才有機會在世界最大的幾家營銷公司任職。

有時這些職業導師能夠避免你走許多彎路,避免你浪費多年寶貴時間與精力。不久前,我正在考慮要不要為某某工作,我的職業導師(矽穀的一位知名人士)對我說,“如果我是你的話,我不會考慮為這個人工作”。

這封郵件,也許就避免了我把未來的幾個月甚至幾年時光都浪費在錯誤的道路上了。

與正確的人共事,你便能走向越來越多的機會,公司本身並不可能給你提供這些寶貴的機會。你在這一過程中也能避開那些阻礙了許多人向前的錯誤。

6.如果是你期望擁有的工作經驗,那適當降薪也是值得的

史丹利.莊肯米勒,是一名對衝基金經理,他曾經提過:

“如果你在剛走上職場時麵臨兩個選擇,一個選擇是給你一個優秀的職業導師,另一個選擇是支付你一份優厚的收入,那你一定要不假思索的選擇導師這個選項。這兩個選擇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好麽。在你的學習曲線到達峰值前,根本就不需要考慮離開的問題。

對我來說,遇到優秀的職業引路人是商業運營中最有價值的事

。很多年輕人隻看到眼前短期的金錢利益,而不願意選擇那個能幫助他們打好持久戰的選擇。”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每一個上了年紀的人都會覺得年輕人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不夠有耐心。他們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例如加入一家會惡性影響朋友關係與家庭的公司),而不考慮長期的人生目標。

如果今天需要後退一步,才能邁出明天的兩步,那也沒有什麽可怕的。

7.能幫你衝過第一關的,不一定能帶你衝過第二關

在職業發展初期,你的專業技能是最重要的。你用Excel的熟練度、編程或是設計產品的技能都會被看成是測評你的重要指標。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專業技能會顯得越來越不重要,而你在工作中與人交往的方式會日漸重要。

大部分人認為,隻要技術精湛,那其他一切都好辦。這是正確的,做到專業技術精湛確實很重要。但這遠遠不夠。你需要知道如何抵消辦公室政治帶來的負麵影響。你需要知道如何在本職工作之外給公司提供更多價值。

你需要洞察公司的需求,然後在公司還沒有張嘴前,滿足這個需求。

8.真正的教育在大學畢業後才開始

很多人覺得在畢業後學習就結束了,這是令人非常難過的一件事。事實上,你在課堂上學到的大部分東西在現實生活中並沒有什麽卵用。

成功人士勤於閱讀,有時也許一周就能讀一本書。他們聽播客、參加各種會議、閱讀學術論文,他們與重要人士商討各種問題。

這是為什麽他們總是在看起來毫不相關的話題上找到聯係,看清大局。然後利用精準的洞察去獲得更多的機會。這是為什麽他們看世界的眼光與其他人不一樣的原因。

9.要出頭,要發言

“曝光就是杠杆!–蓋瑞.範內查克”

如果你在工作上取得了什麽成就,那到網上分享出來、寫出來。這樣能幫到和你之前一樣迷茫的人們。

曝光能夠建立起權威感。你的讀者越多,人們就越會把你當回事。

10.別把自己成功的機會也“外包”給公司

一個極有前途的矽穀風投資本家有一次決定在咖啡店裏打一個月的工。想象一下,一個無比成功的CEO在收銀機後站著工作,他為客人點單然後給他們遞上做好的咖啡。大部分人可能連想都不去想,更不要說去做這種沒有光芒的工作。

但是他想要從內部了解這家店的運營。他想了解到物流體係、公司運營、瓶頸、缺陷、客戶訪問量以及其他各種信息。

無需糾結,很多人就會判斷在麥當勞或是星巴克工作是沒有前途的,而在一些大品牌工作才能顯而易見的通往成功的道路。

事實上,工作的好壞全在於你怎麽看待。

對於一個將要去學習商業運營、物流、管理策略以便將來創立一家連鎖店的人,在麥當勞工作過的經驗是極為寶貴的。而另一方麵,讓一個隻想在大公司裏安穩度過餘生的人去學習這些東西,那麽結果將會是極為糟糕的。

沒有什麽工作是絕對地“好”或“壞”。這都是你自己來決定的。

11.真正的贏家,從不走“正門”

艾利克斯.巴拿延說的最好。

“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把生活、商業及成功看作是一家夜總會,而夜總會一般都會有三扇門進入。

第一扇是正門,99%的人都在門外排著隊,等著從這個門進去。

第二扇門是億萬富翁或是皇室人員專用的。

但是一定、總是會有人找到第三扇門!想從這扇門進入,你就得脫離排隊的人群,跑下山,再爬上垃圾堆成的山頭,砸上好幾百次門,打破窗戶,然後從廚房偷偷進去。總之是有能進去的方法。

問問比爾蓋茨是如何賣出第一份軟件的,或是斯皮爾伯格是如何成為好萊塢主流工作室中最年輕的導演,他們都是從這第三道門進去的。”

如果你采取的方法與其他人完全一樣,那你獲得的機會是不可能比別人更多的。

很多人都想得到心目中的理想工作,他們也知道有成千上萬的人同他們一樣想要獲得這份工作。可悲的是他們最終也隻是在網上遞交了一份簡曆,然後期待這就足以使他們獲得這份工作。

職場不是這樣混的。

發現身邊那些隱藏的很好的規則,然後在別人提出需求前就把他想要的給他。

那你就贏了。

這篇關於那些沒人舍得告訴你的職場秘籍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職場勵誌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