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如何應對三年之癢

Feb20

婚姻有“七年之癢”,職場也有個“三年之癢”的說法。職場人的“三年之癢”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無論剛走出校門的職場新人,還是混跡職場多年的老手,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三年之癢到來後,有些人可能選擇辭職,有些人可能選擇留下,對這個問題,職場人應該如何應對?企業又該做些什麽?

第一,我們先看看職場新人的情況

對職場新人而言,走進職場的三年,也是全麵認識社會的三年,在這個過程中,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都會發生很大變化。分析職場新人的三年之癢,大概有以下四個方麵的原因:

一是專業的困擾。有的人受“先就業、再擇業”錯誤觀念的影響,在畢業選擇單位的時候,所選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不吻合,專業不對口,幹非所學,這樣的人一般不會幹的久,對工作也不會有熱情。有的雖然所學專業和工作對口,但工作後發現專業並不是自己所喜歡的,越幹越沒勁,越沒勁越討厭這個專業,最後有可能放棄所學而另作選擇。

二是環境的困擾。剛畢業的高學曆年輕人,在職業的選擇上,首先考慮的是大城市,如北上廣之類,選不到這些地方,就選擇省會城市或沿海城市,這些都不行,才選擇小城鎮,或者比較偏僻地方的企業。選擇了小城鎮或偏僻地方企業,心底深處並沒有放棄對大城市的向往,所以他們的工作並不安心,隻要有機會還想繼續奔向大城市。

三是社會的困惑。很多人畢業後走進社會,才發現校園與社會的反差太大,和過去想象的完全不一樣,突然感覺十分迷茫;另外,參加工作後才知道,掙點工資並不是那麽容易,選擇大企業還不錯,如果選擇了中小民企,掙的那點工資也就僅僅夠養活自己,成了名符其實的“月光族”,更別說攢錢買房,也談不上孝敬老人,生存壓力很大,也就總想有機會跳槽到薪酬更高點的企業。

四是同學的影響。同時跨出校門、走向社會,但幾年下來,由於家庭、機遇等方麵的原因,同學之間漸漸有了差距,有的當上公務員,有的進了事業單位,有的進了國企,有了進了外企,還有的得到了提拔等等。不對比還好,一對比就覺得自己碌碌無為,看不到未來前景,對現有工作也沒有了熱情。

第二,我們再看看職場老手的情況

對那些久經職場的老手來講,也同樣會有三年之癢的問題,這些人又是怎樣的情形呢?

一是文化差異的不適感。有一些職場老手,他們在進入新的企業後,慢慢感覺到,企業的管理理念、製度文化、管理方式等,與過去的企業反差太大,從心底深處難以接受,但又覺得薪資待遇還算可以,或許還有離家近等其他方麵的原因,就暫時湊合下來。但是幾年後,自己還是不能適應新企業的管理方式,也影響了自己能力的正常發揮,最後不得不做重新選擇的打算。

二是苦戰之後的疲憊感。也有一部分職場老手,對自己選擇的企業比較滿意,經過溝通也得到老板的信任和認可,於是就按照商定的思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五加二”也好,“白加黑”也好,不在乎自己的付出,曆經幾年的努力,自己所分管的工作成效顯著,個人價值也得以體現,企業老板也比較滿意。這樣一個時期下來後,管理上去了,流程理順了,成績也擺在那裏,自己卻感覺身心疲憊,內心也有點空虛。

三是難以發揮的挫折感。有一些職場老手,在某一方麵的專業能力很強,本想來到一個新企業好好發揮,但始終沒有找到自己的突破口。有兩方麵原因:一方麵自己並沒有被新單位認可,所以沒安排到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去;另方麵企業還不具備那麽大的平台,根本無法提供你表演的機會。應該說,兩方麵都是職場人自己的問題,一是缺乏溝通能力,不能被別人所理解;一是自己的選擇問題。這樣的情況下,用不了多久,挫折感就會將一個人的熱情和幹勁打的無影無蹤。

四是職位晉升的壓迫感。還有一種職場老手,他們具備比較豐富的行業經驗,具備比較過硬的專業能力,也積累了比較紮實的管理經驗,到了一個新的企業,被安排到了中層的管理崗位,幾年下來,大毛病沒有,但業績也不突出,個人的能力沒有得到施展,因此沒有得到企業提拔。於是,他們心裏就有些不服氣,但沒有其他什麽辦法,表現在工作上就是得過且過,混一點算一天,琢磨著有機會就繼續再跳槽。

第三,職場人應如何認識自己的三年之癢

以上所說的職場新人和職場老手,年齡不同,閱曆不同,經驗不同,“三年之癢”的內容也不同。一些職場新人考慮更多的是環境的好孬,一些職場老手考慮更多的是平台是否適合自己。既然“三年之癢”如此廣泛,無論職場新人,還是職場老手,應該如何對待呢?

一是,職場就是職場,不要把它想象的多麽美妙。對一些職場新人來講,一定要明白,千萬不要把職場想象的過於簡單,企業用與不用,衡量的唯一標準,就是能否為企業創造價值,或者看你未來有沒有創造價值的潛力。有一句話叫“職場如戰場”,戰場上比拚的是什麽?是進攻能力,是防守能力。既要能進攻,又不要被打死。中國目前每年上千萬的就業大軍,都想湧進這有限的崗位裏去,因此,保持清醒的認識異常重要。

二是,要有職業規劃,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麽。無論對職場新人,還是職場老手,都要有自己的職業規劃,有了規劃,就有了方向、有了目標,就不會太在意眼前的得與失,就不會太在乎環境是否優美,就不會太在乎眼前的薪資是否太低。因為你知道,你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將來打基礎。沒有紮實的基層磨礪,沒有過硬的專業能力,沒有“板凳要做十年冷”的心態,就不會有自己的美好未來。

三是,經常跳槽的人,職業生涯一定會比較槽糕。職場上有句話,叫做“跳槽窮半年,改行窮三年”,這的確需要職場人深思。跳槽要麵對陌生的人際環境,無論做管理,還是做技術,都需要別人的配合、團隊的合作,而良好的人際關係,是成就事業的基礎。對那些經常跳槽的人,一不高興就跳槽,說明兩個問題:一是情商太弱,一是心胸過窄。要記住,人脈很重要,人脈隻有得到利用才能成為資源。

第四,企業應怎樣對待職場人三年之癢

在做了以上分析後,對職場人的三年之癢,企業應該積極麵對,而不是消極應付;應該采取措施,而不是被動接受。

一是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圍。良好的文化,一定是建立在良好的製度之上的,沒有好的製度,就不可能有好的文化。對那些剛剛走上社會、踏進職場的新人來講,企業良好的人際關係和文化氛圍,對他們盡快融入企業是有相當大影響的。對一些中小企業而言,尤其是中小民企,不要僅僅把眼光放在利潤上,也應該重視文化建設,這樣才能讓來的人進的來、留得住、幹的久。

二是建立定期考評製度。人無壓力輕飄飄,壓力從哪裏來?企業給的。企業給職場人壓力的辦法,就是建立比較科學的考評製度,對職場人給予定期考核評價,讓大家知道哪些東西必須學、學到什麽程度,哪些東西應該掌握、掌握到什麽程度,哪些能力必須具備、提高到什麽程度,一年應該怎樣,三年會怎樣,五年又會怎樣,讓職場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付出會有怎樣的回報。

三是建立富有競爭力的薪資待遇。企業也應該清楚,沒有合理的的薪資待遇,是很難留住人才的,所以企業必須建立具有一定競爭力的薪資待遇。就一般職員來講,保持當地中上遊的水平即可;對新招錄的專業人才來講,必須結合同行業的情況,確定他們的薪資特殊政策;對中高層管理人員而言,要結合企業的具體情況,采取差別化措施,來確定中高層的薪資待遇,以保持管理團隊的相對穩定性。

四是建立良好的晉升製度。晉升對職場人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在這方麵,可以設立兩條晉升通道,即管理通道、技術通道,並明確兩條通道的薪資待遇。對適合做管理的人,可以培養他們從車間基層做起,逐步從工段長、車間主任幹起;對適合做技術的人,則讓他們直接走技術通道,按照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工程師、主任工程師、資深工程師這樣的順序,逐步或者越級給予晉升。無論管理職務、還是技術職務,都必須實行“任期製”,以兩年或三年為期限,能者上、庸者下,形成製度化。

這篇關於職場人如何應對三年之癢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職場勵誌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