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居功自傲

Jan08

這是一篇有關於不要居功自傲的文章,由收集整理,希望不要居功自傲能幫助到您

不要居功自傲:
      在中國曆史上,那種由於居功自傲、最終招來殺身之禍的將領不在少數,他們並未戰死在拚殺的疆場,而是斷魂於自己人的刀下,說來令人惋惜也讓人深思。
  鄧艾以奇兵滅西蜀後,不覺有些自大起來,司馬昭對他本來就有防範之心,現在看他逐漸目空一切,怕久而久之事有所變,於是發詔書調他回京當太尉,明升暗降,削奪了他的兵權。
  可以這樣說,鄧艾雖有殺伐征戰的謀略,卻少了點知人、自知的智慧,他既不清楚自己處境的危險,也不明白自己何以招來麻煩。他隻想到自己對魏國承擔的使命尚未完成,還有東吳尚待去剿滅,因而上書司馬昭說:“我軍新滅西蜀,以此勝勢進攻東吳,東吳人人震恐,所到之處必如秋風掃落葉。為了休養兵力,一舉滅吳,我想領幾萬兵馬做好準備。”而且,他還喋喋不休地闡述自己滅吳的計劃,全然不知這將引起什麽後果。
  司馬昭看其上書心更存疑,他命人前去曉諭鄧艾說:“臨事應該上報,不該獨斷專行封賜蜀主劉禪。”鄧艾爭辯說:“我奉命出征,一切都聽從朝廷指揮。我封賜劉禪,是因此舉可以感化東吳,為滅吳做準備。如果等朝廷命令來,往返路遠,遷延時日,於國家的安定不利。《春秋》中說,士大夫出使邊地,隻要可以安社稷、利國家,凡事皆可自己做主。鄧艾雖說不上比古人,卻還不至於幹出有損國家的事。”
  鄧艾強硬不馴的言辭更加使司馬昭疑懼之心大增,而那些嫉妒鄧艾之功的人紛紛上書誣蔑鄧艾心存叛逆之意。司馬昭最後決定除掉鄧艾,他派遣人馬監禁押送鄧艾前往京師,在路途中將其殺害。
  一世聰明的鄧艾由於一時慮事不周,招人疑懼而遭殺身之禍,就是由於其居功自傲的性情。鄧艾一片苦心,卻由於自己不善內省、不明真相,糊裏糊塗地被殺死,的確讓人痛惜。那麽,曆史給予我們的思考與啟迪又是什麽呢?是否遠離權力之爭就沒危險了呢?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是在日常生活裏、在企業群體中,居功自傲也並非是一件好事。因為,我們無法排除自己會不會正處在一個妒賢嫉能的人際圈子裏,如果是這樣,“居功”已屬不妙,更何況“自傲”呢?
  常言說:“賣麵粉的討厭賣石灰的。”本來是你賣你的麵粉,我賣我的石灰,各有各的生意,但這世上偏偏有那麽一種人,什麽事都要與自己連在一起,總覺得你“白”了他就“黑”了;有了你的能幹,就顯示了他的無能等等。因此,明裏暗裏都要捅你兩下,甚至想置你於死地。還有,我們也難以保證企業的經營者都是“賢達開明之主”,本來,下屬的“功”對企業以及對他本人是極為有利的,但對居功者,他同樣會心存嫉妒或感到不舒服,他們會由此而疑懼你心存二意,“萬一哪天你投向競爭對手那邊該怎麽辦?”而“自傲”更加刺激了這一係列的心理反應。
  換個角度來看,自傲對自己確實無益,除了導致人際關係緊張外,還會使自己喪失許多理性的東西。在現實生活中可以看到,凡是“居功自傲”的人,一般都難以吸取失敗的教訓(包括他人或自己過去失敗的教訓),總是看到成功的經驗和榮耀,對他人意見或建議易持抵觸態度,很難像過去一樣,站在相應對等的位置上進行資訊交流與溝通,從而導致上下關係緊張。
  另外,居功自傲者身邊,由於其“功成名就”,容易出現一些“抬轎子”的人,他們當中有些人是出自對成功者的佩服尊敬,但往往不排除有那種別有用心之人。所謂上房抽梯,讓你爬得高摔得重正在於此。
  因此,從相當程度上來講,如何正確對待已經取得的“功”,不僅僅是一個性格修養問題,而且是一個事關生存發展的大問題,在特定的條件、情況下,它甚至是一個有關生死選擇的重大問題。常言道:“該夾著尾巴做人,就夾著尾巴做人。”在許多時候是不無道理的。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切不可把自傲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這篇關於不要居功自傲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事
相關的標簽:如何做人 不要居功自傲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