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虛是一種大智慧

Jan08

這是一篇有關於謙虛是一種大智慧的文章,由收集整理,希望謙虛是一種大智慧能幫助到您

謙虛是一種大智慧

在崇尚個性張揚的今天,“謙虛等於進步”的老話已經被大多數人遺忘了,取而代之的是自誇和炫耀。尤其在競爭激烈的現代職場,人們更是極盡張揚之能事,許多人已經不知謙虛為何物。但我相信驕兵必敗。

謙虛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也是引導我們走向成功人生的大智慧。

1?謙虛產生於自信

世界上很多名人都是謙虛的,他們的謙虛來源於深刻的自信。

哈茲利特在一篇著名的文章中寫道:“莎士比亞是最謙虛的人。他本人並無出奇之處;但是他具備別人的一切優點,或者說他具備了別人可能具備的一切優點。”

莎士比亞自認為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而且與他人毫無差別,在他人看來十分出奇的地方,他自己卻認為並不出奇。他的各種天賦都是與生俱來的,他似乎根本沒有注意到這些。事實上,他具有人類所知曉的所有才能。

從許多人身上表現出來的事實可以證明:一個人越偉大,他就越謙虛,這種謙虛來源於他內心深處對自己的信心。因為成績本身就說明了一切,他不必去登廣告,更不必說去寫份簡介進行預告。就拿林肯來說吧,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爭論他是否信奉功載史冊。我們現在知道,他並不是不想這樣,而是因為他認為他所做的一切不值得載入史冊,還不具備載入史冊的資格!這才是真正的謙虛。

如果我們坦率、自然、不在意別人的看法,我們就會成為一個可愛的人。我們虛懷若穀,就會看到自己的不足,也會得到他人的幫助。謙虛帶給我們的不僅是人緣,而且是不斷進步的契機。

2?三人行,必有我師

“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我國曆史上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名句,流傳至今,已2000多年了。從“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中,我們了解到孔子時時不忘拜師求學,謙虛之甚,實為前無古人;精神可貴,足為後人楷模。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禮”作為一種具體的行為來講,就是指人們在待人接物時的文明舉止,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禮貌。而禮貌的本質是表示對別人的尊重和友善,這種心理需求,是超越時代的,是永存的。謙虛也是謙讓、平等的表現,是禮貌的重要內涵。謙虛禮貌包含著我們的祖先對自然文化的驕傲和自豪,是中國人幾千年來所推崇的高尚品德。

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宣傳他們的政治主張。

有一天,孔子帶著學生去楚國,途經一片樹林,看到一個駝背老頭兒拿看竹竿粘知了,好像是從地下拾東西一樣,一粘就是一個。

孔子問道:“你這麽靈巧,一定有什麽妙招吧?”駝背老頭兒說:“我是有方法的。我用了5個月的時間練習捕蟬技術,如果在竹竿頂上放兩個彈丸掉不下來,那麽去粘知了時,它逃脫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如果竹竿頂上放3個彈丸掉不下來,知了逃脫的機會隻有十分之一;如果一連放上5個彈丸掉不下來,粘知了就像拾取地上的東西一樣容易了。我站在這裏,有力而穩當,雖然天地廣闊,萬物複雜,但我看見的、想的隻有“知了的翅膀”。如因萬物的變化而分散精力,又怎麽能捕到知了呢?”

孔子於是轉身對學生們說:“奇人真是無處不在,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看來,孔子是把謙虛的美德貫徹到實際的生活中了。

《莊子?秋水篇》中有一個發人深省的寓言故事:秋天發水的時候,山川的水都匯入大河。河水淹沒了沙洲,寬得望不清對岸的牛馬。這下子,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可是當河伯順流東下,到了北海,才發現,大海比大河美得多。

驕傲是會貽笑大方的。

3?大科學家的秘訣

懂得謙虛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自信與謙虛也正是辯證的統一,IBM總裁送給他兒子的座右銘恰當地把兩者結合了起來——“心靈像上帝,行動如乞丐”。心靈要永遠有高傲之情,但行動上卻要像乞丐一樣,去珍惜,去把握一切有助於我們人生幸福與成功的機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這篇關於謙虛是一種大智慧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事
相關的標簽:如何做人 謙虛是一種大智慧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