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於忘記,不念舊惡

Jan08

這是一篇有關於樂於忘記,不念舊惡的文章,由收集整理,希望樂於忘記,不念舊惡能幫助到您

樂於忘記,不念舊惡

  有一個朋友對我說:“我隻記著別人對我的好處,忘記了別人對我的壞處。”因此,這位朋友受大家的歡迎,擁有很多知交。古人也說:“人之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別人對我們的幫助,千萬不可忘了。
  樂於忘記是一種心理平衡。有一句名言說“生氣是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別人的“壞處”,實際上最受其害的就是自己的心靈,搞得自己痛苦不堪,何必呢?這種人,輕則自我折磨,重則就可能導致瘋狂的報複了。樂於忘記是成大事者的一個特征,既往不咎的人,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地前進。樂於忘記,也可理解為“不念舊惡”。人是要有點“不念舊惡”的精神,況且在人與人之間,在許多情況下,人們誤以為“惡”的,又未必就真的是什麽“惡”。退一步說,即使是“惡”吧,對方心存歉意,誠惶誠恐,你不念惡,禮義相待,進而對他格外地表示親近,也會使為“惡”者感念你誠,改“惡”從善。
  唐朝的李靖曾任隋煬帝時的郡丞,最早發現李淵有圖謀天下之意,便向隋煬帝檢舉揭發。李淵滅隋後要殺李靖,李世民反對報複,再三請求保他一命。後來,李靖馳騁疆場,征戰不疲,安邦定國,為唐王朝立下赫赫戰功。魏征也曾鼓動太子建成殺掉李世民,李世民同樣不計舊怨,量才重用,使魏征覺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也為唐王朝立下豐功。
  宋代的王安石對蘇東坡的態度,應當說,也是有那麽一點“惡”行的。他當宰相那陣子,因為蘇東坡與他政見不同,便借故將蘇東坡降職減薪,貶官到了黃州,搞得他好不淒慘。然而,蘇東坡胸懷大度,他根本不把這事放在心上,更不念舊惡。王安石從宰相位子上垮台後,兩人的關係反倒好了起來。蘇東坡不斷寫信給隱居金陵的王安石,或共敘友情,互相勉勵,或討論學問,十分投機。蘇東坡由黃州調往汝州時,還特意到南京看望王安石,受到了熱情接待,二人結伴同遊,促膝談心。臨別時,王安石囑咐蘇東坡:將來告退時,要來金陵買一處田宅,好與他永做睦鄰。蘇東坡也滿懷深情地感慨說:“勸我試求三畝田,從公已覺十年遲。”二人一掃嫌隙,成了知心好朋友。
  相傳唐朝宰相陸贄,有職有權時曾偏聽偏信,認為太常博士李吉甫結夥營私,便把他貶到明州做長史。不久,陸贄被罷相,被貶到了明州附近的忠州當別駕。後任的宰相明知李、陸有這點私怨,便玩弄權術,特意提拔李吉甫為忠州刺史,讓他去當陸贄的頂頭上司,意在借刀殺人,通過李吉甫之手把陸贄幹掉。不想李吉甫不記舊怨,上任伊始,便特意與陸贄飲酒結歡,使那位現任宰相的借刀殺人之計成了泡影。對此,陸贄自然深受感動,他便積極出點子,協助李吉甫把忠州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李吉甫不搞報複,寬待別人,也幫助了自己。
  最難得的是將心比心,誰沒有過錯呢?當我們有對不起別人的地方時,是多麽渴望得到對方的諒解啊!是多麽希望對方把這段不愉快的往事忘記啊!我們為什麽不能用如此寬厚的理解開脫他人?
  古往今來,不計前嫌、化敵為友的佳話舉不勝舉。以古為鑒可以讓我們明白事理,明辨是非,把握前途。 這篇關於樂於忘記,不念舊惡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事
相關的標簽:如何做人 樂於忘記 不念舊惡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