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煉“愚”的本事

Jan08

這是一篇有關於修煉“愚”的本事的文章,由收集整理,希望修煉“愚”的本事能幫助到您

修煉“愚”的本事

  “愚不可及”這句話已經成為生活中的常用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傻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但要是查一下出典,就會知道此話最早出於孔子之口,原先並不帶貶義,而是一種讚揚:“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論語·公治長》)”
  寧武子是春秋時代衛國有名的大夫,姓寧,名俞,武是他的諡號。寧武子經曆了衛國兩代的變動,由衛文公到衛成公,兩個朝代國家局勢完全不同,他卻安然做了兩朝元老。衛文公時,國家安定,政治清平,他把自己的才智能力全都發揮了出來,是個智者。到衛成公時,政治黑暗,社會動亂,情況險惡,他仍然在朝做官,卻表現得十分愚蠢魯鈍,好像什麽都不懂。但就在這愚笨外表的掩飾下,他還為國家做了不少事情。所以,孔子對他評價很高,說他那種聰明的表現別人還做得到,而他在亂世中為人處世的那種包藏機心的愚笨表現,則是別人所學不來的。
  其實,真正學不到的是寧武子的那種不惜裝愚以利國利民的情操。在這個意義上講,寧武子是個不折不扣的厚黑高手。至於裝愚本身,曆來是中國人習用的一種策略。中國人素來是很精明的,越是精明的人越知道聰明人處世難,容易招致嫉妒、物議,甚至為聰明而喪生。曹操為了嫉妒楊修的才能(當然還有其他原因)而殺了他;隋煬帝為了嫉妒王胄的詩才,也把他殺了,還吟著王胄的詩句:“庭草無人隨意綠”,洋洋自得地說:“你還能寫出這樣的好詩嗎?”所以,從老子開始,中國人就深悟了“大智若愚”的道理,越是聰明,表現得越是愚笨,以便在別人的輕視和疏忽中經營自己的天地。寧武子實質上也就是運用了這一策略。
  裝愚可以掩蓋自己的聰明,更可以掩護自己的失誤。中國人喜歡“藏拙”,把自己不行、不能的地方藏起來,不讓人發現,而最好的藏拙辦法就是裝愚。愚笨似乎總是一個可以並且應該得到原諒的缺點。一個人已經愚笨了,對他還能有什麽要求?特別是處於某種輕重不得的尷尬局麵時,裝愚也許是最佳選擇了。
  明武宗南巡,揚州知府蔣瑤少不得要接待聖駕,但蔣瑤為人清廉方正,不肯橫征暴斂來巴結皇上身邊的那些小人,因此,得罪了他們。
  明武宗是個遊獵釣魚迷,這一天正好釣到一條大鯉魚,想找個人賣給他。禦釣之魚豈是常人買得起的?那些小人一看機會到了,就對皇帝說,這條魚賣給揚州知府最合適了。明武宗聽了,真的把蔣瑤叫來,要他買下鯉魚。
  蔣瑤回家取來了妻子的首飾和幾件好一點的衣服,跪在地上獻給皇帝,說道:“皇上此魚乃無價之寶,臣這裏隻有妻女的一些首飾和衣物,臣死罪死罪。”
  蔣瑤一則拿不出錢,二則拿得出錢也難以同皇上做買賣,三則更不能同皇上鬥智,冒犯龍顏,以免遂了小人們的心願。所以,蔣瑤進退無路,幹脆裝傻,好像同普通漁翁做生意一般,把妻女的東西拿來換。這樣做,充其量出一回洋相罷了。 這篇關於修煉“愚”的本事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事
相關的標簽:如何做人 修煉“愚”的本事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