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報怨,賜人恩典

Jan08

這是一篇有關於以德報怨,賜人恩典的文章,由收集整理,希望以德報怨,賜人恩典能幫助到您

  在社會叢林中,要求別人都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你,是不現實的。更多的時候是別人傷害了你,對你不起。反應的辦法有兩個。是忍上心頭,以血還血,以牙還牙,這是黑的辦法,再一就是“以德報怨”,這是厚的辦法。
  所謂以德報怨。用大白話說,就是別人有對不起我,算計我的地方,我不生氣,不與他計較,反而好好待他,甚至順其心意,滿足其願望。作為一條合乎道德的行為原則,以德報怨本意是讓人超越個人之間的恩恩怨怨,與人為善,容人之過,寬宏大量地協調好人際關係。但從厚黑學的角度看,由於以德報怨所造的極為明顯的回報效果,使得這個道德原則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很容易同時成為一種駕馭別人的謀略。因為人一般都有點自知之明,自己的所作所為心裏多少是清楚的,所以在對不起他人的地方,難免有愧疚之意,心態本來就比較低,一旦得到了不曾想到的原諒,甚至對方主動讓自己得遂所願,這種由巨大反差所引發的感激之情,不是語言所能表達的,這種恩典也不是語言所能報答的。
  楚莊王的“絕纓大會”大概是經常被人引用的以德報怨實例。
  楚莊王大宴群臣,突然蠟燭燃盡了,有人摸黑拉扯勸酒的王妃的衣袖,結果被王妃扯走了帽纓。楚王聽了王妃的申訴後乘蠟燭尚未點燃,肇事者身分不明之時,命群臣全部摘去帽纓,投諸火中,保全了這位大臣。以後在楚國攻鄭的戰役中,有一員戰將表現得十分突出,楚王詢問之下,方才得知此人即是那個被王妃扯去帽纓者。楚莊王以德報怨,臣下以德報德,一直傳為佳話。
  曆史上這類故事不勝枚舉。孟嚐君原諒了一個同其夫人私通的門客,並舉薦和資助他去衛國擔任要職,後來此人冒生命危險諫止了衛君攻打齊國的打算。漢光武帝誅殺了一個謀反者,收繳到群臣中與此人相勾搭的書信千封,不予追查而付之一炬,以使群臣放心。曹操戰勝袁紹後也有過同樣的舉動。
  盡管楚莊王、孟嚐君、漢光武帝等人的做法,很可能出於超出常人的心胸和氣度,像漢光武帝就沒有誅殺一起中興漢室的功臣,這在開國皇帝中是不多見的。但以德報怨所帶來的極好效果絕不可能逃過注重實利的中國人的眼睛。楚莊王的故事結尾,一定要把楚莊王的贏利情況交代清楚,就反映了這一點。在中國人看來,道義上的成就感如果再加上點實利方麵的盈餘,絕不是一件壞事。從這一點再往下推,那麽僅僅隻有實利的盈餘,作為交易也值得一做了。
  北宋時守邊大將鍾世衡能征慣戰,足智多謀。當時胡人中有一個部落最強大,其首領叫蘇慕恩。一天,鍾世衡請蘇慕恩來飲酒,還讓一個長得很美的侍妾在一旁勸酒。席間鍾世衡有事進了裏屋,蘇慕恩酒入情懷,乘機調戲侍妾。鍾世衡出其不意,突然轉身出來,“活捉”了蘇慕恩。蘇慕恩十分慚愧,請他原諒,鍾世衡卻笑著說:“你要她?那就送給你了。”從此,凡胡人部落中有懷二心的,鍾世衡都讓蘇慕恩去討伐,每次都大勝而歸。
  至於鍾世衡這種做法是不是合乎道德的,這裏丟開不管。他能撇開個人的麵子,犧牲自己的愛妾成就一件大事的精神卻是頗得“厚”的神韻的。 這篇關於以德報怨,賜人恩典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事
相關的標簽:如何做人 以德報怨 賜人恩典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