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關係著人的道德人格,也影響著別人的喜怒哀樂

Jan08
語言關係著人的道德人格,也影響著別人的喜怒哀樂

  語言之道

  語言是表達情意、溝通人際、傳遞思想的重要工具。因此,語言要講究真實、善美、清淨。因為好話、壞話關係著一個人的道德人格,也影響著別人的喜怒哀樂。《大智度論》雲:“常以好語,有所利益,是名法施。”意思就是說,隻要我們講一些對別人有利益的話,就是在布施真理。語言之道,有四點需要注意:

  第一、言仁不言暴:有的人說話,語帶強製、恐嚇,是謂語言暴力,或是巧言令色,以花言巧語,卑躬屈膝的態度,博得他人的信賴;這些言語,都無法令人生起慈愛之心。因此,我們說話要說仁慈的話、仁德的話,不要講暴力的話。

  第二、言義不言利:曆史上著名的經典翻譯家唐朝玄奘大師,童年時就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與性格,他自我勉勵:“言無名利,行絕虛浮”,因而成就他一生的偉大事業。孔子亦說:“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強調言行中正義的重要。

  第三、言禮不言邪:語言,是心靈之窗。善美的語言,反應出清淨的心靈;醜陋的語言,則顯示出心中的汙穢。古人說:“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因此,說話要有分寸、要有禮貌,不可胡說八道,虛假妄言,蠱惑人心。 中華勵誌網

  第四、言信不言詐:所謂:“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一個人說話沒有信用,不知道還能以什麽做為立身處事的準則?我們講話,言語中不能有一句欺詐,不能有一句不實,要講有信用的話,開誠布公的話,以及對人間能增加信心,對自他具有建設性的話。

  愛惜口中的語言,用慈悲的愛語化導暴戾氣氛,能使社會趨於平和;愛惜心靈的語言,用智慧的心語消除貪瞋愚癡,可以讓心靈常保明淨。隻要合乎行為禮節規範的語言,都是好話。亦即:

  第一、言仁不言暴,

  第二、言義不言利,

  第三、言禮不言邪,

  第四、言信不言詐。

這篇關於語言關係著人的道德人格,也影響著別人的喜怒哀樂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事
相關的標簽:憤怒 處世 修養 語言關係著人的

Leave a Comment